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性状鉴别法,观察虫草类的虫体及子座,从性状出发,对正品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要点进行归纳区分。结果表明,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可从子座形态、虫体气门的排列方式以及虫体颜色、虫体胸腹之间消化道残迹的形状等特征来鉴定区分。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种子特性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机器视觉检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要求,针对较困难的微裂、穗萌等特征特性,通过显微观察分析了种子裂颖、穗发芽、带菌及柱头残迹夹持的微观形态,以期为视觉检测时提取关键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杂种稻种子特性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机器视觉检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要求,针对较困难的微裂、穗萌等特征特性,通过显微观察分析了种子裂颖、穗发芽、带菌及柱头残迹夹持的微观形态,以期为视觉检测时提取关键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有丝真菌092902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典型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碳源同化及ITS序列3种鉴定方法.[结果]从形态方面,菌株092902与标准菌株黑曲霉As3.40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极为相似,初步判断菌株092902属于黑曲霉;从Biolog微生物鉴定仪碳源同化方面,鉴定结果是黑曲霉;从菌株ITS序列进一步确认菌株092902与NCBI数据库中黑曲霉相似率达到100%.[结论]从这3个方面共同对菌株092902作出鉴定,该菌属于黑曲霉.  相似文献   

5.
广州香蕉病原线虫咖啡短体线虫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州地区香蕉线虫的主要种类--咖啡短体线虫的形态鉴定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2种方法对咖啡短体线虫进行形态特征观察与鉴定,结果表明,观察到了以前未报道过的特征,完善了咖啡短体线虫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瓜形态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利用形态标记进行黄瓜杂交一代纯度鉴定的优越性、适合作为形态标记的性状所应具有的特点以及可以利用的形态标记性状。指出利用好的形态标记性状,通过育种手段解决纯度鉴定问题是当前现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排母羊6、7和8日龄胚胎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胚胎的活力和发育能力是胚胎移植成功的基础。目前,国外对鉴定胚胎活力的方法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用于采卵和移植现场简而易行的惯用方法仍为胚胎形态鉴定法。使用胚胎鉴定方法的主要标准是胚胎的大小、胚胎内部结构的损坏(退化)程度和发育的停滞现象等。显然,形态学鉴定法要求鉴定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正常胚胎形态有明确的概念。本研究对1979~1981年超排发情(发情当天为0天,下同)后第6、7和8天采出用于冷冻的绵羊(寒羊和湖羊)各类型的胚胎,进行了形态特征的观察及显微测量,并对形态典型的胚胎进行了显微照相。目的是为胚胎移植工作中使用形态鉴定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玉米种子纯度的形态及幼苗鉴定方法,和其他鉴定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对于快速判别玉米种子纯度更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子纯度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几种玉米种子纯度的鉴定方法,包括籽粒形态鉴定法、幼苗鉴定法、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法、生化指纹图谱鉴定法、DNA指纹图谱鉴定法等内容,以期为玉米种子的标准化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种子纯度鉴定技术由传统的形态鉴定、田间种植鉴定,逐步发展为生化指纹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文章对玉米种子纯度鉴定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作了介绍,并分别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使玉米种子纯度鉴定技术变得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1.
城市自然遗留地(Urban Remnant Natural Area)是城市化的产物,是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规划区内遗留下来的区域,存在着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自然资源。本文提出了城市自然遗留地的概念,并对城市自然遗留地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自然遗留地具有4个方面的内涵:以城市化为根本特征;具有一定面积和界线;景观依托类型多样和具有较强的生态稳定性等。从组成成分、空间结构、时间变化、生态功能和用途属性5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自然遗留地的特征。最后,从距城市远近、管理目标、构成对象3个角度对城市自然遗留地的分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残留地膜对土壤污染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棉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残留地膜对土壤污染逐年大幅度的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残留于土壤中使土壤物理性状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壤水份下渗和上渗系数降低。使棉田出苗率降低,死苗率上升,改变了植株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使主根下扎深度变浅,不利于根系对土壤深层水的吸收利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减产。虽然目前棉田地膜残留量尚未对棉花产量构成明显影响,但对自然环境污染程度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粉锈宁残留量。以丙酮提取小麦试样,然后转入二氯甲烷中。用硅镁吸附剂进行净化,以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回收率在95%-98%,所得分析结果与已知值基本一致.测定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4.
网状滚筒式籽棉残膜分离机分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网状滚筒式籽棉残膜分离机的因素对实现残膜与籽棉的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残膜分离率和籽棉带出比为响应指标,选取大、小网状滚筒转速,斜筒入口风速等为影响因素,对网状滚筒式籽棉残膜分离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小网状滚筒转速、斜桶入口风速、斜桶角度对响应指标影响P〈0.01,影响均显著;大网状滚筒转速、滚筒夹角对籽棉带出比影响P〈0.01,影响显著。[结论]选取的影响因素均对网状滚筒式籽棉残膜分离机的2个响应指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残留农药检测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残留农药检测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的失误,容易造成检测结果可能与实际不同,合格率降低。文章针对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认真操作,科学取样,规划制度,改进设备,善于总结"的要求,力求检测效果更好,更准。  相似文献   

16.
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棉田土壤残膜状况调查及残膜田间微区试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量与棉花出苗率、收获株数呈负相关( r=- 0.737,r=- 0.740),分别比无残膜污染的土壤低 9.9%— 19.1%、 7.3%— 16.5%,残膜使株铃数减少 0.8— 1.0个,导致棉花产量低 7.3%— 21.6%;残膜碎片在土壤中的状态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危害顺序为 180° >30° >60° >90°。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测试了超磁致伸缩材料剩磁效应对动态磁机特性以及磁场传感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偏置功能的SmFe_2/PZT多铁异质结构。利用负超磁致伸缩材料SmFe_2兼有明显铁磁性和磁致伸缩性双重特型,在材料磁滞和剩磁的作用下其压磁系数、杨氏模量及品质因数等反映动态磁机特性的参数都表现出滞回特性,并从微磁学180°畴璧能量的角度分析了各个参数滞回特性产生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仅依靠材料剩磁的作用下,SmFe_2/PZT异质结构在反谐振频率点120 kHz和非反谐振频率点1 kHz的灵敏度分别为0.86 V·Oe~(-1)和1.2 mV·Oe~(-1),且磁电电压输出与施加激励电流之间呈近似线性变化关系,具有较好的线性度。所提出的SmFe_2/PZT多铁异质结构摆脱了传统磁电传感器对外加永磁体作为偏置磁场的束缚,减小了封装磁传感器件的体积,有利于实现器件的微型化,并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药用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及标本采集鉴定,初步统计出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分布有药用蕨类植物75种(含2变型),隶属于26科44属,对该区系药用蕨类植物的多样性、药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并对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表2参22.  相似文献   

19.
七子花叶片蛋白组分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子花叶片中5种蛋白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叶片的总蛋白含量变化曲线呈“W”型,叶片生长初期含量基本保持稳定,5月中旬含量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6月中旬达一低值后,其含量迅速上升,到7月中旬(盛花期)达一峰值,接着其含量下降,到8月中旬达到最低,后又上升直至落叶时达到最高值。水溶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低-高-低-高”,在叶生长初期上升,峰值出现在5月中旬,以后逐渐下降,到7月中旬达最低值,之后缓慢上升,落叶前达到最高值。盐溶蛋白在叶生长初期迅速下降,到5月中旬达最低值,后一直呈上升趋势。醇溶蛋白与碱溶蛋白在叶生长初期有所下降,至6月中旬达到最小值,以后迅速上升,至7月中旬达到高峰后大幅度下降,在落叶前又有所回升。杂蛋白在叶生长初期迅速下降,至5月中旬达到最低值后,基本趋于稳定。推测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碱溶蛋白与七子花的展叶和开花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杨蓓芬等七子花叶片蛋白组分含量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揭膜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产量及环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棉花新品种为材料,研究适时揭膜(UPF)对棉田土壤温度,蕾铃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残膜回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UPF对棉田具有降温作用,UPF的平均土壤温度低于全生育期覆膜(MPF)0.47℃,从土壤深度上看,△t5 cm>△t10 cm=△t15 cm,从时间上看,△t14:00>△t20:00>△t8:00,综合土壤深度和时间2因素,△t5 cm,14:00最大(0.71℃)、△t10 cm,8:00最小(0.27℃);UPF蕾铃数前期小于MPF,后期大于MPF;UPF的产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均高于MPF,株高低于MPF,其中小区产量、单株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棉田UPF可回收残膜57.78 kg,回收率达到85.56%。UPF有利于棉田土温降低、棉花后期生长及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