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水培花卉是运用现代物理技术、转基因技术、控制技术、生物技术等综合技术措施,对植物的根系进行生化诱变,使植物的根系组织结构,生理性状发生变化,达到对水中环境适应生长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水培花卉养护管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培是无土栽培中最早采用的方式,是花卉的根系连续或不连续地浸于营养液中的一种栽培方法.水培花卉只要能满足植物生长对营养、温度、光照的要求,就完全能满足水培花卉的生长.无土栽培在农业上的应用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而水培花卉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展,它把无土栽培技术应用家庭养花,实现卫生、环保、省事等功效.配合足够的营养液就使花卉生长良好,更可添加各类水草、装饰物材料等,来增加观赏性.由于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盆、瓶、槽、缸等各类容器都可使用;室内、室外均可摆放;藤本、草本多种植物都能培育,并能制作精美的无土山水盆景.如此众多的变化形式,给水培花卉的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拓展水培花卉市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总结出水培花卉的养护管理方法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适当的种植一些水培花卉,不仅植物优雅清新,可以净化空气,增加湿度;而且玻璃容器晶莹剔透,平添一份温馨,真可谓一举多得。其最大的优点是清洁卫生,病虫少,养护简易。所以水培花卉又被称为"懒人花卉"。  相似文献   

4.
1、优点无土栽培是近几年新兴的花卉栽培先进技术,实际是营养液栽培,又叫水培法。它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花卉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无土栽培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制成营养液,不论任何地方,只要有空气和水,都可以采用这一技术栽培花卉。与...  相似文献   

5.
无土栽培是近几年新兴的花卉栽培先进技术 ,其实际是营养液栽培 ,又叫水培法 ,它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 ,配制成营养液 ,让花卉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无土栽培不受任何限制成营养液任保地方只要有空气和水 ,都可以采用这一技术栽培花卉。与土培花卉相比 ,水培由于生长环境较适宜 ,因而花卉生长迅速 ,产花周期短 ,单位面积产花量较高。1 基质无土栽培选用的基质主要作用是将花卉植物固定在容器内 ,保存养分及水分供给植物生育。因此 ,应选用具有一定的保水性、排水性 ,同时具有一定强度及稳定性 ,且不含有害物质的物质。目前国内常…  相似文献   

6.
都市室内装饰环保植物的水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都市室内装饰环保植物水培新技术及水培植物在室内应用的养护管理方法,阐述了水培植物(花卉)生产体系和室内水培花卉种植系统水微域环境的主要特点,使花卉生产者及花卉消费者明确水培植物(花卉)的管理要求,掌握关键技术,以达到培养优质水培产品。    相似文献   

7.
正水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其核心是将植物根系自然垂入植物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能代替自然土壤向植物体提供水分、养分、氧气、温度等生长因子,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办公桌上放一盆水培植物,不仅可以营造清新美观的小气候,还能美化办公环境,防止空气污浊,在紧张的工作间隙,浇水看花,舒缓心神,赏心悦目。水培植物都是土培植物水生驯化而来,做起来也不难,今天笔者  相似文献   

8.
对2013年和2014年广州10个迎春花市的水培花卉的经营情况、种类丰富程度、种类组成、应用情况等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迎春花市销售的水培花卉有42种,隶属14科33属;以观叶植物为主;有7个花市在2014年的经营规模比2013年大,以花都区花市的水培花卉经营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两年中均有6个花市有专营水培花卉的花档。文章对发展水培花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拉卡粒水培花卉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国际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它运用专用栽培基质拉卡粒,使用水培法种植花卉。因其质轻美观、清洁卫生、高雅环保、无病虫害,能避免土栽花卉的二次污染,而广受人们喜爱,目前仅在国内大中城市推广。我所自2001年11月引进拉卡粒,经过两年多的水培观叶植物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拉卡粒水培花卉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常见花卉按其需水习性和对不同水分环境的适应能力,可分为水生花卉、湿生花卉、中生花卉和旱生花卉四种。水生花卉水生花卉生活在水中。其营养器官拥有高度发达的通气组织,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新鲜空气,使其呼吸作用得以顺利地进行,确保它们在水中正常生长、开花、结果。此类花卉一旦失水,叶片马上焦边枯黄,花蕾萎蔫。若不及时浇水挽救,很快就会死亡。水生花卉有荷花、王莲、睡莲、萍蓬草、水葫芦等。湿生花卉湿生花卉适宜在土壤潮湿及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生长。这类植物叶大而薄,柔嫩多汁,角质层薄,根系浅且分枝较少。若着生在干旱、空气相对湿度小的场所,则植株矮小,花色暗淡,甚至死亡。这类花卉有:水仙、蕨类、龟背竹、旱伞草、鸭舌草、马蹄莲、万年青、虎耳草等。中生花卉这类花卉包括的种类较多,它们对土壤及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比较严格,否则生长不良。例如桂花、白玉兰、绣球花、海棠花、广玉兰、迎春花、栀子、杜鹃、六月雪等。旱生花卉旱生花卉原产于热带干旱的荒漠地带,为适应干燥气候的生态环境条件,会产生很多变异如在灼热阳光和强烈热风的影响下,仙人掌植物的叶片退化成刺毛;有的花卉则具有特别发达的根系,因而能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生根开花结果。若水分过多或空气...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市场》2004,(7):32-34
水培花卉 水培花卉技术是一项新技术。该项目具有技术实用可靠、投资少、启动快,产品观赏及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 水培花卉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运用物理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市场》2001,(7):15-16
目前,花卉无土栽培的盆花只采用有基质的盆栽,如沙培、陶粒培、泥炭培、珍珠岩培、锯沫培、砾岩培、蛭石培、水苔培等,这些无土盆栽花卉,轻便,比较清洁卫生和省时,用营养液每星期淋1次~2次便可,病虫害减少,生长较好,质量较高,并且由于是用较透气的基质种植,将土培花卉改为无土培容易成活,容易栽培,但当栽培时间较长,植物长大根素发达时,盆内基质被根系包裹则不易冲洗,盆内同样会沉积污物和藏虫害,用户外出时间稍长,供水问题仍不能解决。 无基质栽培的水培盆栽花卉目前在国内外实属少见。传统的说法和做法,水培法必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东市场的水培花卉种类进行调查并对水培花卉的种类组成、色彩组成、出现频度及应用形式进行分析,认为水培花卉存在类别比较单一、新的种类品种比较少、彩叶类品种开发力度不足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水培花卉行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水培花卉观赏性强、栽培管理容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从水培花卉的前期准备、科学栽植、日常养护等方面介绍了水培花卉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培花卉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对原土生花卉进行水生诱导驯化,使其能在水环境中长期生长而形成的新一代高科技农业项目。水培花卉观赏性强,清洁,易养,病虫害少,摆设高雅,是现代室内绿化的最佳  相似文献   

16.
1.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即水培,主要用于花卉,就是不用土壤,用营养液来代替。为固定植物起见,水培中加入沙、砾、泥炭、蛭石、珍珠岩、浮石、锯木等作固体基质。可分为沙培、水培、锯木培、喷雾培。2.组织培养技术即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如茎尖、茎段、叶花、幼胚等,在无菌试管里,并配合一定的营养液、激素、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使其生产完整的植株。特点是生长迅速,一二个月便为1个生长周期。主要用于名贵花木的培养。花3.生长调节物质使用技术在植物生长中,通过人工添加某些激素来达到控制生长,促进生根,打破休眠,培育壮…  相似文献   

17.
根系是植物在地下所有根的总合,也是植物吸收、运输和储藏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根际微生态是指受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以及根系周围各个因子相互作用的土壤区域。根系的分布和走向会对根际微生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样根际微生态也会影响植物根系分布。本文主要对植物根系分布与根际微生态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解决植物根系分布与根际微生态方面研究较少的问题,促进国内外学者在植物根系与根际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无土栽培法自1929年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和实践,现已广泛用于蔬菜、瓜果和花卉栽培的工厂化生产。无土栽培有于法和湿法(即水培法)。最近,日本园艺家又采用了更新的喷雾空间栽培法,即在玻璃温室中将栽植的花卉植物  相似文献   

19.
水培花卉的生物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羽裂蔓绿绒、富贵竹、绿萝、吊兰、君子兰、常春藤6种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培驯化的研究,并利用方差分析,以期达到生物驯化水培花卉的目的。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经水杨酸和乙烯利处理的花卉在根长势、根粗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数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能适应水生生活。  相似文献   

20.
植物对环境的修复机理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植物修复是一门利用植物清理陆地和水生态系统污染的技术。植物具有的一些生态功能,如调节水分平衡、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分泌多种有机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虽早已被认识,但植物修复作为一门单独的技术却是近10年才出现的。根据不同的应用机理和对环境的改造目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根系过滤、植物固定、植物根系和体内降解、植物挥发、水分控制、应用基因改造生物等。至今由于这一技术积累的经验少、而且修复所需的时间又较长,给修复技术的应用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从国际发展大趋势看,由于这一技术在应用上具有投资少、生态风险小、改造过程中能保护好土壤及其生物等优点,其开发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