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合成料栽培双孢蘑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几年,双孢蘑菇在平顶山市近郊发展很快,年产双孢蘑菇十余万公斤。不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栽培蘑菇后的麦秸,是农田很好的有机肥料。过去蘑菇的培养料需一半以上的禽畜粪尿。现利用此方法可完全不需粪尿,每平米可产菇约为6—10公斤,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配料比例:配方Ⅰ:麦秸(不发霉、不变黑)1000公斤,饼肥(豆饼、芝麻饼、花生饼、菜籽饼均可)40公斤,硫酸铵18公斤,尿素10公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建军 《甘肃农业》2005,(11):214-214
本试验以苜蓿草、玉米秸秆、麦草的不同配比,制成不同培养料来栽培双孢蘑菇,探讨在合成堆肥中添加苜蓿草、玉米秸秆;改变培养料配比对蘑菇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30%的苜蓿草和70%的麦草为主料栽培双孢蘑菇生物效率最高,其次是30%的玉米秸秆和70%的麦草,以10%玉米秸秆和90%麦草最差。试验表明,苜蓿草和玉米秸秆是双孢蘑菇优质培养料;但是苜蓿草和玉米秸秆混合堆肥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53-54
以双孢蘑菇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选用稻草为主的培养料为对照,设置了稻草、麦秸加不同比例的兔粪共4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双孢菇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和品质情况。结果表明:处理2(配方:稻草52.5%、麦秸秆30%、兔粪17.5%、尿素0.15%、过磷酸钙1%、石灰1%、石膏1%,C/N为32.85/1)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期集中,初产量和总产量高,蘑菇品质极佳,为最佳处理配方。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集了双孢蘑菇工厂制备的二次发酵料,通过配制不同类型的选择培养基,采用涂布分离的方法,于温度为55℃、湿度为60%~7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从二次发酵料浸出液中得到高温菌单菌落,再进行纯化,然后提取纯化后的高温菌基因组DNA,采用NCBI物种相似度比对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得到棕黑腐质霉(Humicola fuscoatra)和短柄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相似度对比均达到99.4%以上。  相似文献   

5.
6.
双孢蘑菇采用稻田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一是集约利用耕地、时间、空间和农作物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二是选用的双孢蘑菇新品种"2796"经稻田栽培试验,该蘑菇抗性好、产量高,每平方米菇床产鲜菇7.5kg,按8元/kg计算,667m2稻田产值可达2.35万元.  相似文献   

7.
采用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结果表明,麦草羊粪培养料表现出菇早,产量9.36kg/m2,纯收入29.56元/m2,产投比为4.75,经济效益最佳;玉米芯羊粪培养料表现出菇晚,产量10.04kg/m2,纯收入29.53元/m2,产投比为3.78,单菇重达到20.61g,适合鲜销,适宜在玉米芯资源较多地区推广;而麦草合成培养料虽投入成本低,但产量也低,产投比只有2.88。  相似文献   

8.
9.
试验选择了当地的4种土样,再与稻壳或碎麦秸按比例混合制成6种覆土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菜园土拌稻壳最适合作双孢蘑菇的简易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4个双孢蘑菇菌株As2796、W192、W136、W20为材料,观察其在杏鲍菇菌糠栽培基质上的发菌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糠基质上均可发菌,表现最好的为W192菌株,其菌丝发菌速度快、长势强、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短(19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5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丝发菌速度较快,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0 d,发菌至出菇时间分别为46 d和47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较差的为W20,菌丝发菌速度慢、长势弱,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1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9 d。子实体表现最好的为W192,其菌盖大小适中且厚,直径为3.85 cm,厚度为2.16 cm,菌柄粗短,不易开伞,菇质最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盖厚度分别为2.13 cm和2.14 cm,直径为3.89 cm和3.25 cm,菌柄略细微长,菇质中等;较差的为W20,菌盖薄且小,厚度为2.10 cm,直径为3.13 cm,菌柄细长,菇质较差。W192产量最高,达到53.44 kg/m~2;其次为As2796和W136,分别达到46.73 kg/m2和44.43 kg/m~2;产量较差的为W20,仅42.53 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