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欧海金 《新农村》2010,(9):34-35
生态混养是一种模仿生物生态系统的科学水产养殖模式。在同一海水池塘中养殖蟹、虾与贝类,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与池塘滩面,实现水中有虾、水底有蟹与泥中有贝类的全方位、立体化养殖模式。蟹虾贝混养,还可实现残饵与粪便肥水、有机碎屑与肥水培养的单细胞藻类供贝类滤食,并净化池塘环境。  相似文献   

2.
介绍石屏县宝秀镇大闸蟹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饵料投喂、蟹种投放和蟹病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大闸蟹池塘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石屏县宝秀镇大闸蟹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饵料投喂、蟹种投放和蟹病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大闸蟹池塘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扣蟹的生态养殖是太仓市浮桥镇的特色水产养殖之一,现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放苗、日常管理、捕捞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华绒熬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II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相似文献   

6.
成蟹养殖根据不同水体和人工控制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池塘养蟹在池塘内养成蟹,人工可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但出塘规格和肉质逊于大水体养蟹。按养殖方式又可分为: 1.池塘单养以蟹为主,搭配一些鱼类。一般亩产50~75公斤,高产池塘亩产成蟹可达200公斤。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螃蟹养殖面积扩张、养殖技术提升,商品蟹市场价格呈明显回落态势,为充分挖掘池塘潜能,推广蟹池套养沙塘鳢模式,通过采取蟹鱼混养,达到提升蟹池综合养殖产量和养殖收益的目的。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池塘面积为0.7公顷左右为好,水深1.2~1.5米。养殖池塘四周建有防逃墙,并配备增氧、抽水机等设备。2.栽草投螺放虾栽植的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蟹池套养龙虾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建造与准备、苗种的选择与放养、日常管理、敌害与蟹病的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百事通》2022,(1):36-37
在河蟹池塘套养加州鲈,能进一步提高蟹池养殖水体的利用潜力,有效利用池塘水体空间与水生动物资源,还可改善水体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现将相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 1.池塘布局.  相似文献   

10.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扣蟹培育、成蟹养殖和常见病害的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河蟹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池塘科学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蟹池的选择和准备、幼蟹放养、蟹料投喂、池塘水质调控、河蟹蜕壳管理、日常管理以及防止河蟹逃逸等方面介绍了池塘养殖河蟹技术,以供河蟹养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河蟹养殖的发展,如何提供质优量多的幼蟹,是水产养殖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望江县武昌湖渔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基本掌握了池塘幼蟹养殖技术,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益.现就本场的幼蟹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与建造、清塘消毒、种植水草与移植螺蛳、蟹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与水位调节、病敌害防治、起捕上市等内容,以期为河蟹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规格河蟹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效益明显好于小规格河蟹。要养殖大规格河蟹,优质扣蟹的培育尤为重要。而扣蟹培育好坏与池塘的环境条件、苗种来源、放养密度、饲养管理和蟹病防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高产和稳产。1、池塘条件虽然大多数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池塘河蟹养殖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准备、蟹种选择与放养、饲喂、水质调节与管理、脱壳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河蟹的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P <0.05);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LZM(溶菌酶)和ACP(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稻田模式(P< 0.05)。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P< 0.05)。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相似文献   

17.
周刚  周军 《新农业》2012,(6):53-55
一、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河蟹是我国特有淡水经济养殖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以天然捕捞为主,80年代后期以增殖放流为主,90年代初随着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河蟹的池塘和湖泊网围养殖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池塘及网围养殖技术基本成熟,形成蟹苗—蟹种—成蟹的产  相似文献   

18.
<正>河蟹又名中华绒鳌蟹,是安徽省重要的养殖品种,由于近几年池塘养殖的河蟹规格偏小,严重影响了经济价值,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鳜鱼是一种名贵鱼类,因饲料问题难以解决,目前池塘养殖中以套养为主,不与主养品种在饵料、空间上有矛盾。又能捕食池塘中野杂鱼,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笔者于2012年开展了池塘蟹鳜混养试验,并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条件试验场地位于怀宁县腊树镇。共有16个长方形东西向的池  相似文献   

19.
冬闲蟹池养青虾,是指养蟹池塘多数在当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捕捞结束后,至翌年5月或6月初这段空闲期,可用来养殖一茬青虾,如果饲养得法,每667平方米池塘可产青虾25公斤左右,增加效益数百元.此法也适用于蟹病爆发,尤其是较为严重的抖抖病,导致养殖蟹死亡率极高,少数养蟹池塘到了几乎绝收的地步;或者一些地方因暴雨致使养殖蟹大量逃逸,为了弥补损失,这类受灾蟹池同样可以养一茬青虾.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