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质量标准》2009,(1):52-52
从2008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极为难得的好成绩.在连续几年的高基数上实现了非同寻常的新突破。粮食生产实现“双增双超”.总产、单产双双连续5年增产、双双超历史最好水平。预计2008年总产达到5.285亿t.比上年增长5.4%;单产达到330kg,比历史最高的上年增长4.2%。农民收入也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加.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  相似文献   

2.
新洲县1964年在农业生产上战胜了严重的旱、涝、病、虫、风、雹等自然灾害,夺取了空前的大丰收。粮食总产量比历史上最高的1963年增长1%;皮棉总产量比1963年增长5.8%;其它多种经济也大都比1963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是全县人民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成果,是党领导的三大革命运动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唐河是一个著名的粮食生产大县,也是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县里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调优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夯实发展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5年稳步提升,产量逐年提高。200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133hm^2,平均单产355.1kg,总产113.57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0.68%、2.44%、3.13%,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2013年,全国农垦系统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谋篇布局,真抓实干,农垦经济社会发展再创佳绩.农垦生产总值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实现5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垦职工人均纯收入实现“十连快”,预计达到12000元,同比增长9%;农垦粮食生产成功实现“十连增”,预计总产量688亿斤,同比增长2%;全国农垦企业运营总体稳定,预计营业总收入6031.7亿元,同比增长10%.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形势及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玉米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超过小麦而成为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中国玉米生产起伏较大,但总体呈回升态势,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大于其他粮食作物。200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只增长了2.2%,而玉米却增长了5.7%,玉米面积增长幅度是全部粮食作物面积增长幅度的2.6倍。2004年全部粮食增产9%,而玉米增产12.5%。随着中国玉米生产增长迅速,消费需要也稳步增长,新的消费领域逐步扩大,玉米在粮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中国玉米生产、玉米消费、玉米市场价格、玉米进出口贸易和玉米供需平衡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其历史变动趋势,重点分析了 2005年中国玉米产销变动情况,指出2005年玉米生产平稳发展、属于丰收年份,产需基本能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6.
1 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又获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亿t,比2011年增加1 836万t,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9连增",9年累计增产粮食1.5905亿t,相当于2003年粮食总产量4.3070亿t的36.93%,平均每年增产1 767万t.其中2007~2012年连续6年超过5亿t,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5亿t以上,开始接近6亿t生产水平(表1).  相似文献   

7.
唐河是一个著名的粮食生产大县,也是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县里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调优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夯实发展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5年稳步提升,产量逐年提高.200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133hm2,平均单产355.1kg,总产113.57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0.68%、2.44%、3.13%,均创历史新高,小麦播种面积、总产均居全市第1位.年贡献商品粮84.5万t,商品率达74.4%.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重点示范县,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8.
7月,滑县上空舒云漫卷,大地上和风吹拂,经过三夏鏖战,滑县人民收获了又一季的丰收. 2008年,滑县在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十佳'标兵县"之后,夏粮生产以"三高"即100%良种覆盖率、100%的优质专用率、90%的关键技术到位率为依托,再创夏粮产量历史新高:2008年,滑县夏粮平均单产499.2公斤,比上年增长3.3%;总产在河南省首次突破80万吨大关,达到84.9万吨,比上年增产9.4%.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1999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1221亿元,比1995年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比1995年增长37%,均高于全国增长幅度。粮食生产1996年达到433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99年达到4269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省油料、瓜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320万吨、7441万吨、920万吨、525万吨和695万吨,比1995年分别增加5万吨、3269万吨、202万吨、131万吨和172万吨。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阶段得到了新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农资》2007,(1):8-8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农垦粮食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2006年农垦粮食总产达2047万吨,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比2005年增长10.1%;粮食亩产达到384公斤,比2005年增长4.6%。  相似文献   

11.
一、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并将加快发展 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总产量平均每年增长率已接近3%,若同人口增长比起来还稍快一些,即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每年增长率为0.4%。其中,东南亚地区农业产量增长率达到1.4%,在拉丁美洲是0.6%。从粮食生产看,1979年的粮  相似文献   

12.
建国三十年来,我省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很大成绩。197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485.8亿斤,棉花总产量1,063.4万担,油料总产量758.1万担,生猪年末存栏2,356.1万头,分别比1947年增长2.2倍、17.9倍、1.4倍和4.7倍,平均每年递增分别为4.0%、10.3%、3.0%和5.6%。蚕茧、水果、茶叶、水产品等,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业总产值1979年达139.6亿元,比1949年增长3.6倍,平均每年递增5.2%。由于农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同期人口年平均递增1.7%的速度,因而按人口平均占有的农产品数量有明显增加,农产品的商品率有较大提高。 我省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据1979年资料,虽然土地总面积只占全国的1.1%,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66384万吨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发布数据,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数据显示,粮食播种面积稳中略降,粮食单产水平提高。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有利于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稳定市场,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问题的严重性 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1.生产增长赶不上需求增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1974—1984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2.5%,其中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3.3%,均高于同期2.1%的人口增长速度。但是,生产的增长却落后于消费的增长。大多数发展中地区未能达到1974年世界粮食会议讨论的最低需求增长指标。非洲仅达到该区域指标的50%(1.9%  相似文献   

15.
据对全国26个省、区、市150个农业基点调查县近2万农户的抽样调查表明,1997年农民生产经营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技资结构有所改变,农资需求进一步增长。一、资金投入调查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投入生产经营资金830.8元,比上年增长11.亚%,但投资结构有所改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资金投放重点仍在种植、养殖业上,但用于粮食生产的投入相对减少.1997年预计农民人均种、养殖业投资为625.4元,占生产经营投入的75.3%,其中用于粮食生产的资金为329.9元,比上年增长77%,占种养殖业投资的52.8%,比重比上年下降4.…  相似文献   

16.
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5.2%。15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合计为44610万吨,比2011年增产1188万吨,增长2.7%,增产量占全国总增产量的64.7%。  相似文献   

17.
<正> 钟祥市是全国效益农业建设试点县(市)。经过五年的精心运作,效益农业建设硕果累累。全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五年荣登湖北省十强县市行列,农村小康综合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粮、棉、油、肉类总产量和农业增加值均进入全国五十强和全省十强。199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9.75亿kg、棉花1670万kg、油料9435万kg,分别比上年增长11.1%、45.8%、21.6%;水产品  相似文献   

18.
<正>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大局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粮食生产情况的好坏,对整个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据“六五”期间皖西六安地区粮食产量最高的1984年统计,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856.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3.8%,平均单产265公斤,较全省平均单产高28公斤,总产22.69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10.3%,比1978年18.295亿公斤增长80.6%,人均占有粮食402.5公斤,较全省人均低27公斤。在全省9个地区中,总产占第三位,单产占第五位。粮食生产虽然逐年稳步增长,但长期处于稳而不高的徘徊局面。为使皖西地区粮食生产快上新台阶,实现“七五”期间粮食年递增5.1%,  相似文献   

19.
<正>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面临五大问题之一,人口激增是造成粮食短缺、资源衰退、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国以来,我省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3.2倍,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二倍.但是,同时期的人口也增长近二倍,人口增长同农业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因而,按每人平均的各项农业  相似文献   

20.
1.粮食生产 6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1985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为18.41亿吨,比1960年的9.63亿吨增加8.78亿吨,差不多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2.6%。同期,世界人口由1960年的30.4亿增加到48.4亿,增加18亿,年均增长率为1.9%。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60年的332公斤增加到380公斤,增长18%。 然而,这种进展在不同时期是很不平衡的,而且,增长速度还呈现出下降趋势。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