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冬闲田种植经济绿肥"凌西一寸"蚕豆,可以充分利用冬季资源,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不但经济效益好,而且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是一种难得的有机质好肥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日本"凌西一寸"蚕豆在栽培上可采用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及时摘顶、保花保果等综合技术措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蚕豆是我县主要夏粮之一,也是重要的绿肥作物.特别是我县地处苏北沿海,土壤有机质较少,且含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发展蚕豆作为冬绿肥,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几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病害对蚕豆高产稳产威胁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1973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白土田土壤在无为县耕地土壤中,面积占有相当的比例。此类土壤脊薄,耕层浅,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水平低,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采取种植早稻—双季晚稻—绿肥的循环种植模式及早稻秸秆和绿肥全部还田方式,对改良培肥白土田土壤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单季晚稻翻压蚕豆、油菜、黑麦草和紫云英4种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及酸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翻压2a后,土壤有机质均随年份逐年上升,累积速率表现为紫云英黑麦草油菜蚕豆;耕层土壤pH值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酸化趋势表现为黑麦草油菜紫云英蚕豆。说明单季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缓解土壤酸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黄颂禹 《农家致富》2007,(15):34-34
为全面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大面积推广了“四青”作物与经济绿肥、优质瓜蔬的间套夹种。蚕豆、经济绿肥、玉米、秋番茄高效模式一般亩收青蚕豆荚650~700公斤,亩产值700~800元;豌豆头(或苜蓿头)120~150公斤,亩产值200元;收青玉米棒750公斤,亩产值1200元;  相似文献   

6.
一、种植紫云英绿肥的好处与作用 (一)1亩绿肥可增加农田养分10~14公斤,替代化肥30公斤 据检测证实,紫云英百斤绿肥养分含量纯N 0.391%,P2O50.042%,K2O 0.269%。在开花盛期压青前测产,鲜草产量可达2.25~3公斤/㎡,亩产绿肥1500~2000公斤。按绿肥养分含量计算,种植一亩绿肥,除提高土壤有机质外,可增加农田土壤养分10~14公斤。其中增加纯N 5.86~7.82公斤,折算成尿素13~17公斤;增加P2O50.65~0.84公斤,折算成12%过磷酸钙5~7公斤;增加K2O 4.03~5.38公斤,折算成硫酸钾8~11公斤。每亩合计替代氮磷钾化肥26~35公斤,平均30.5公斤。  相似文献   

7.
蚕豆绿肥种植是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面源污染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鲜草产量达不到目标要求,影响了蚕豆绿肥推广目的。通过调查不同耕作方式下蚕豆绿肥在农艺性状和开花期鲜草产量上的表现差异,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蚕豆绿肥生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提高土壤耕作层深度有利于提高蚕豆出苗率、根系长度、单株鲜重和鲜草产量。提高耕作层深度的同时,减少土壤表层深浅差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绿肥含有多种植物养分和大量有机质,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有机肥源。为大力发展绿肥,提高绿肥种植水平,总结了紫云英、蚕豆等绿肥的栽培技术要点,并介绍了绿肥使用中的注意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钦明 《福建农业》2011,(10):30-31
香豆是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新鲜嫩蚕豆.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索成分,为蔬菜中的佳肴。蚕豆秸秆和荚叶可作牛、羊饲料,或回田以挺升上壤有机质含量,培育地力。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星的增加,蚕豆规模化种植发展迅速,我县冬季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  相似文献   

10.
种植绿肥是一项培肥地力经济有效的重要措施。据新疆三年的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情况调查:种植绿肥并翻压还田(还田鲜草1500kg/666.7m^2),土壤有机质提高1.5g/kg、碱解氮提高5.5mg/kg、速效磷提高1.5mg/kg、速效钾提高9.8mg/kg,酸碱度减少0.1个pH值。本文通过对新疆绿肥种植现状的调查,针对绿肥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绿肥生产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种植蚕豆绿肥作用及其稻茬蚕豆绿肥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蚕豆绿肥是传统的种地和养地的有效方法。我区单季晚稻后茬种植蚕豆绿肥已成为种植业的一个重要茬口。面积稳定在10000亩以上,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有效地改善了本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2013,(6):28
近年来,将乐县承担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绿肥种植)补贴项目,县农业局积极拓展在园地套种紫云英的种植模式,2012年全县推广种植紫云英面积2万亩,其中在柑桔园和葡萄园等园地推广紫云英0.6万亩,园地套种紫云英的成功,很好地带动广大果农种植紫云英的积极性,对提高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有明显的示  相似文献   

13.
二十八年来杭州市桐庐县耕地有机质变化及其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杭州市桐庐县二十八年来有机质的变化特征,从而提出因地制宜的有机质改良措施,以期为提升桐庐县耕地地力和农业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现将桐庐县耕地有机质现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十八年间,杭州市桐庐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已经从30.9 g/kg下降到24.8 g/kg,下降了19.4%。其原因主要是绿肥种植面积减少,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但质地黏重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仍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为此,提出了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畜禽粪肥和商品有机肥的增加有机质提升措施和推广适合桐庐县的油菜—单季水稻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福建稻田持续3年秸秆还田与绿肥种植的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2010~2013年,在福建省的25个县开展了定位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和绿肥种植处理对后季水稻的增产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增幅都在20%以内。与基础土壤及对照处理相比,绿肥种植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容重、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CEC、pH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秸秆还田处理,特别是土壤全氮、全钾和pH明显优于秸秆还田处理,而在全磷、缓效钾等方面的效果不如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等增幅达到10%以上,绿肥种植处理可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CEC等增幅达到10%以上。福建稻田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对土壤肥力及生产力提升明显,值得大面积推广,特别是绿肥种植效果优于秸秆还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种植豆科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一般每亩豆科绿肥,可以增加氮素十斤至二十五斤,发展六十万亩豆科绿肥,机当于一个年产万吨碳铵的化肥厂。近几年来,信阳地区和通许、南阳、新野、邓县、杞县、商丘、长垣、郑州市等地的不少社队自力更生,发展绿肥,促使粮、棉获得增产。全省绿肥面积已发展到八百多万亩。广大群众创造了许多利用绿肥的好经验,由绿肥单种发展到与粮、棉间作套种;由人少地多地区发展到人多地少地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如果将全省的夏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种植绿肥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是我国农业生产上传统的养地措施之一。绿肥作为一种完全型肥料,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均衡发展和增强土壤酶活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综述了具有一定耐盐性的绿肥牧草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p H、孔隙度、有机质、养分含量、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种植绿肥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耕地绿色改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技术。为绿肥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综述了绿肥种植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调度效应、绿肥种植利用的肥料效果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崇明地区秋播绿肥种植以蚕豆为主,种植方式有免耕撒播、浅耕播种、穴播等。为促进崇明地区蚕豆绿肥的推广种植,对蚕豆绿肥不同种植方式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农户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鄂西南植烟土壤上进行了不同绿肥对土壤肥力质量及其烟叶产质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年种植的基础上,种植绿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影响有限;烟叶产量方面种植小麦、白菜、油菜好于对照,蚕豆最差;质量方面种植绿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有提高烟叶品质趋势,其中以油菜处理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白菜次之,而蚕豆和小麦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