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文化一部分姜增杭竹与烹食的关联最主要的是竹算。可食用的竹笋,按种类分有毛竹笋、淡竹笋等;按季节分有冬笋、春笋和夏秋季的鞭笋;论吃法有鲜笋、咸笋、笋干以及罐头笋等。竹笋鲜美,人人隆重。产竹的地区,笋和各种笋制品,是群众一年四季的佐餐佳肴。白居易在《食...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散生竹和丛生竹的生长适宜区之一。竹类品种多,且一年四季有鲜笋,大量上市的鲜笋品种有:1.毛竹笋、新罗有毛竹林41万亩,每年产出大量的冬笋、春笋供居民食用及加工成保鲜笋出口,冬笋一般在冬至前一星期开挖,至春笋出土。春笋的笋期则一直到四月底。2.桂竹笋:桂竹笋的笋味鲜美,笋期为4-5月份。3.苦竹笋:笋味苦甘,需用水漂后食用,苦竹笋具清凉解毒之功效,笋期3-5月份。4.绿竹笋:绿竹笋细嫩清脆,味甘美,俗称"马蹄笋"。笋期6一10月。此外,新罗还出产石竹笋、早…  相似文献   

3.
毛竹鞭笋高产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姚市现有14000hm2毛竹山,其中专业笋用林2000hm2。1995年产鲜笋2425万kg,产值8245万元。其中春笋1975万kg,4345万元;冬笋150万kg,2400万元;鞭笋300万kg,1500万元。鞭笋产量占鲜笋总产量的12.4%,产值占鲜笋总产值的18.2%;而鞭笋产量又是春笋产量的七分之一,产值竟占春笋产值的三分之一,鞭笋市价为春笋的2.27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鞭笋生产季节恰逢市场蔬菜供应淡季,也是市场上鲜笋供应缺少的季节。因此,发展鞭笋生产,提高鞭笋产量,能充实市场供应,丰富城镇居民的菜蓝子。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毛竹的春笋…  相似文献   

4.
竹笋以植物学观点,将笋萌动到出土成幼竹这一阶段称为竹笋 (期),以和竹(期) 相区别,为竹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生物学基础。竹笋均可食,但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习惯上把好吃的叫食用笋,成为食品叫笋(子)。不言而喻,笋用林是培育食用笋,则要求笋的品质好。鲜笋的品质目前无技术标准,通常以口感、口味, 老嫩、营养成份等为指标。  相似文献   

5.
笋用林笋产量确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笋以植物学观点,将笋萌动到出土成幼竹这一阶段称为竹笋(期),以和竹(期)相区别,为竹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生物学基础。竹笋均可食,但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习惯上把好吃的叫食用笋,成为食品叫笋(子)。不言而喻,笋用林是培育食用笋则要笋的品质好,鲜笋的品质目前无技术标准,通常以口感、口味,老嫩、营养成份等为指标。  相似文献   

6.
土壤类型对雷竹出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寿宁县中海拔地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雷竹林的出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结果表明:各种土壤类型的雷竹林出笋数为18 006~23 813个/hm2、鲜笋产量达3.86~6.79 t/hm2。土壤类型对雷竹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耕作土壤,尤其以红土和黄泥土出笋数量最多,鲜笋产量最高,其鲜笋产量分别为6.79和6.42 t/hm2、分别比平均值(5.19 t/hm2)大30.8%和23.7%。  相似文献   

7.
竹笋是我国传统的素食品种之一,以其清香味鲜、营养丰富博得人们的喜欢。白居易《食笋》诗云:"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择坼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劝人及时食笋,且勿犹豫。竹笋的种类很多,僧赞宁《笋谱》就记有84种之多,按时节大致可分为冬笋、春笋和夏笋,夏笋又  相似文献   

8.
挖冬笋是毛竹产区竹农增加经济收入的门路之一。但在群众中流传着“冬笋不能成竹 ,越挖土越松 ,春笋更会长”的说法。有的地方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林地状况 ,乱采滥挖 ,这种掠夺式的采挖无异于杀鸡取卵。实践证明 ,多数冬笋是可以成竹的。冬笋留养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来年春笋、新竹的数量和质量。冬笋和春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只是出笋时间不同 ,人们习惯地把立春以前挖出的笋叫冬笋 ,立春以后出土的笋叫春笋。冬笋和春笋都是毛竹鞭上的芽发育而成。冬笋是笋芽发育的幼年阶段 ,是春笋的前身。科学研究表明 ,冬笋不但能成竹 ,而且成竹率和…  相似文献   

9.
竹笋一向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嫩,被视为蔬菜中的佼佼者。竹笋是竹的嫩茎,其种类繁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冬笋、春笋和鞭笋。 冬笋色白、质细、味清鲜; 春笋色白、质脆、细嫩、味美; 鞭笋色白、质脆、味微苦而鲜。 大文豪苏东坡当年在苏州,每餐必食笋,他曾诙谐地说:“无笋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竹笋焖猪肉。” 中国人以笋入馔,历史悠久。《诗经》就有:“其蔬伊何?惟笋即蒲”的记载。 我国以笋为主的名菜佳肴更是不可胜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其妻舅李煦就曾用竹笋烧成整桌的“笋宴”,招待过南巡的康熙皇帝,深得康熙的赞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毛竹冬笋生产需求,从林地覆盖、水分调控、光照及养分调节节4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不同技术措施对毛竹冬笋笋期及产量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覆盖是促进毛竹提前出笋、延长笋期和提高冬笋产量最好的措施。其中,又以添加鸡粪的覆盖处理产量最高。水分调控以穴施保水剂效果最好,养分调节以竹腔+竹篼施肥效果最好,光照调节则以立竹度1 800株·hm~(-2)产量最高,同时,不钩梢有利于提高冬笋产量。  相似文献   

11.
苦竹是川南地区优良的笋用竹种。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年龄结构、胸径结构,以及林分密度3个因子下苦竹的产笋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年龄结构、林分平均胸径、立竹度对苦竹鲜笋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而胸径整齐度对苦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1年生+2年生+3年生竹龄主导型的竹林产笋能力最好,鲜笋产量达4 770 kg·hm~(-2),发笋数达13 900个·hm~(-2);平均胸径6 cm的竹林鲜笋产量最高,达到4 580 hm~2;立竹度10 000~12 000株·hm~(-2)的竹林产笋能力最好,鲜笋产量达4 700 hm~2,发笋数达1 550 hm~2。结合各因子来看,以1、2、3年生竹竹龄主导型+中大的林分平均胸径(4~6 cm)+中等立竹度(10 000~12 000株·hm~(-2))的苦竹林鲜笋产量最高,是比较理想的苦竹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卖笋村成了买笋村文/图/吴瑞煌安徽省绩溪县杨溪镇王圩行政村历来盛产燕笋,每年出笋期都有大量燕笋销往外地,今年却一反常态,笋贩子从外地采购大量燕笋运到村里销售,每天上市10吨鲜笋,片刻间就被农民抢购一空。在二十多天时间里,这一带已销售鲜笋15万多公斤,...  相似文献   

13.
冬笋,是用来招待宾客和节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称它为第二“人参”。目前,正值来挖时节,怎样实施合理采挖,以保竹林资源。笔者走访了有经验的竹农说,有三种冬笋不要挖:‘九前冬笋逢春烂,九后冬笋清叨出”。即“冬至”以前生长的冬笋,春后一般会烂掉,这种笋可采挖;“冬至”以后生长的冬笋,一般会转化为春笋,出土成竹,此类冬笋不可挖。②“两头尖、中间弯、逢春烂;上头细、下头粗,来春成新竹”。即笋形弯曲或笋壳老化开裂的冬笋可挖;粗大健壮、根系发达、笋壳嫩而紧包笋肉的不要挖。矿高山春出土,平地笋成林”。即竹林地…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鞭笋高产技术研究,提高竹林总产值,对毛竹鞭笋与冬笋、春笋的笋芽萌发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和竹笋生长方向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冬笋和春笋相比,鞭笋笋芽萌发数量少、笋个体质量小,竹鞭平均直径比立竹平均胸径小4倍,且被挖出利用的鞭笋只占鞭笋总量的40.3%。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鞭笋产量低于冬笋和春笋的原因是由毛竹自身的内在特性所致。为提高鞭笋产量,应及时采挖鞭笋,促使岔鞭多发,并适时施肥,促进支鞭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5.
余姚市二六市乡李家村村民蒋训全,从1980年至1988年在1.23亩毛竹笋用林里采用年年留笋养竹,调整立竹结构,使立竹成丛状式分布和狠抓肥水管理等措施,在同一块竹林里每年能挖取春笋、鞭笋和冬笋。1985~1988年四年合计产笋(春、鞭、冬笋)6985.17公斤,平均每年产笋1746.29公斤(1988年只有春笋)。1987年的产量为最高,亩产春笋789公斤、鞭笋722.3公斤、冬笋152.5公  相似文献   

16.
麻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四川引种麻竹笋用林产笋的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用林的鲜笋产量在造林第4年可达21.3 t.hm-2.a-1。麻竹不同竹丛之间产笋数量和鲜笋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影响麻竹单体鲜笋重量(W)的因素依次为笋壁厚度(Dp)、高(H)、基径(D)和高径比(PHD),且麻竹单体鲜笋重量可用回归式W=-1.29 0.685Dp 0.0359H-0.07PHD描述,复相关系数r=0.718,达极显著相关水平。麻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要点有:种苗和造林地选择、科学施肥、合理采笋及留养母竹、扒土晒目等。  相似文献   

17.
<正>古往今来,竹笋一直被视为菜中珍品,有"山珍"之誉,也有"蔬菜第一品"的美称,还有人赞其为"金衣白玉,蔬中一绝",可见竹笋的受欢迎程度。竹笋的种类很多,分为冬季采摘的冬笋,春季采摘的春笋,以及夏季采摘的鞭笋,其中以冬笋的质量最佳。每年的1、2月份正是吃冬笋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龙游县是"中国竹子之乡",竹笋产业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是竹林增效、竹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以龙游县具有代表性的竹笋收购与销售企业"龙游竹海鲜笋专业合作社"为案例,调查分析了龙游县2010-2016年竹笋收购期限、收购价格、竹笋产量的年度变化以及竹笋的销售渠道,以期为竹笋的生产、销售以及竹林的定向培育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龙游县竹笋产量大小年比例失衡,大年产量为小年产量的11倍;冬笋价格主要受季节、气候、产量、市场的影响,春笋价格则与笋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竹笋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方式原始;竹笋产品销售渠道较为狭窄。因此,建议龙游县应加强竹林经营,逐步调整竹林的大小年结构,进一步拓宽笋产品销售渠道,加强竹笋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9.
雷竹林地覆盖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的双层覆盖法(下层用新杂草为发热层,上层采用发热增温性能好的新鲜砻糠为覆盖物作为保温层),探讨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处理间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差异极显著,林地覆盖处理比没有覆盖处理出笋时间早、出笋数多、鲜笋产量高。以12月中旬林地覆盖厚度25 cm效果最好,雷竹的笋产量达6.75 t·hm-2,产值10.80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黄甜竹低产笋用林为期4 a的深翻松土、施肥、结构调整、竹林喷灌等林分改造,使林分立竹数控制在10 500±750株/hm2,平均眉围5 cm,平均竹高6.1 cm,培育黄甜竹早出、多出笋的优良林分。于林分中开展不同覆盖材料、覆盖时间和不同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材料以上层砻糠,下层稻草的覆盖方法出笋最早,鲜笋产量最高,比对照早出春笋55d,平均鲜笋产量高23 t/hm~2;覆盖时间以11月下旬开始,鲜笋产量最高,比对照平均鲜笋产量高出13 t/hm~2;施肥方法以沟施法最好,平均新立竹数,平均眉围、平均竹高分别比对照高出46.7%、33.3%、19.7%,退笋率比对照低28%。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间平均眉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