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坡度对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早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坡度的相邻两边坡上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护坡植物群落早期阶段连续2年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ntil)3类物种最早在群落中定居,3类物种数占物种总数比例为56.00%~84.62%。(2)香根草种植两年后两坡面上植物群落开始出现分化。其中,1#坡面(坡度小)有利于香根草种群的发展,但也有利于乡土植物种在其中定居,植物群落保水效果也较好。(3)秋季植物群落特征规律明显,表现为:1#坡面(坡度小)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随时间上升,植物群落优势度指数C′则呈现随时间下降;而2#坡面(坡度大)表现规律则相反。(4)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R与群落中香根草物种优势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与群落中香根草物种优势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优势度指数C′均与群落中香根草物种优势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刈割对香根草护坡地植物群落早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根  薛建辉 《草地学报》2009,17(4):520-526
为科学构建和有效管理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Nash)护坡植物群落,尽早使其发挥生态功能,对不同刈割处理下建植初期的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进行连续2年的定点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刈割增加植物群落中定居的物种数,且最先在群落中定居的主要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类(Leguminosae)物种,3类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46.67%~77.78%;刈割能提高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且表现出刈割频率高,群落丰富度指数高、群落优势度指数低的趋势.其中,2次/年刈割处理(4月上旬、6月上旬)总体表现最佳;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随着香根草优势种群地位逐步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刈割会改变这种趋势;香根草在植物群落中起关键作用.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丰富度指数、群落优势度指数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而与群落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以高寒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向上植物群落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阳坡样地的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阴坡(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是阴坡偏阴坡阳坡偏阳坡。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以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向上植物群落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阳坡草地的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阴坡(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是阴坡>偏阴坡>阳坡>偏阳坡。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境内不同生境条件下(阶地、阴坡、山脊、阳坡)高寒草甸草原生长季中期、末期的草地植被状况进行调查究,并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旨在探寻生境因子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为不同生境草地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相同生境下草地植被在生长季中期和末期物种数量差异不显著,但其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植被盖度为阳坡<山脊<阶地<阴坡,阶地与阴坡盖度均显著高于阳坡(P<0.05),7月底山脊盖度与阴坡差异显著(P<0.05);地上生物量为山脊<阳坡<阶地<阴坡,其中样地间除9月初山脊与阳坡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显著(P<0.05)。同一时期不同生境条件下植被物种数目、群落物种丰富度Margelef指数、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阶地<阳坡<山脊<阴坡,各生境间群落均匀度Pielou指数变化规律不明显,可能不适用于高寒草地的评价。植被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变化表明生境对草地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徐长林 《草业学报》2016,25(4):26-35
坡向是重要地形因子之一,通过影响光照、温度及土壤养分等进而影响群落植物种的组成和分布。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坡向高寒草甸草地的植被构成和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坡向对植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草地群落优势种和亚优势种构成,阳坡以禾本科的赖草、西北针茅和洽草等为主,阴坡以莎草科的矮嵩草和线叶嵩草及豆科的阴山扁宿豆等为主;2)草层高度、植物物种数和α多样性指数为阴坡>阳坡,β多样性指数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3) 阳坡和阴坡草地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为主,分别占草地群落总物种数的71.0%和89.0%,1/2年生及地上芽植物为阳坡>阴坡,地面芽植物为阴坡>阳坡,地下芽植物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4) 草地群落生物量构成,阳坡为禾本科(78.3%)>莎草科(8.3%)>菊科(6.4%)>其他科(7%),阴坡为莎草科(54.3%)>豆科(16.4%)和禾本科(14.8%)>蓼科(5.3%)和菊科(4.6%)>其他科(4.0%);除菊科外,所有各科植物生物量在坡向之间均差异显著,地上总生物量在坡向之间无显著差异;5) 0~20 cm土壤N含量为阴坡>阳坡,10~20 cm土壤P、K、Cu、Zn含量为阳坡>阴坡;6) 0~30 cm土温为阳坡>阴坡,0~40 cm土壤含水量阴坡>阳坡。总之,坡向对高寒草甸草地群落植物种构成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沙地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定位站长期围封的沙地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盖度、密度和株高等相关指标,探讨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等对沙地微地形变化的响应情况,以阐明沙地微地形对植被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沙地微地形对生物量、生活型、功能群及生物多样性均有影响.其中,总生物量顺序为:阴坡 > 坡底 > 阳坡 > 坡顶;植物多样性指数坡底显著低于阴坡、阳坡和坡顶(P < 0.05),而阴坡、阳坡和坡顶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阴坡、阳坡和坡顶显著高于坡底,阴坡、阳坡和坡顶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坡底以多年生杂类草占优,阴坡以灌木、半灌木及多年生禾草为主,阳坡以灌木、半灌木、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植物为主,坡顶以多年生禾草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以阿拉善极度退化的草原化荒漠区为研究对象,对放牧与围封条件下退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和群落演替及其生态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表现为随着自由放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随着围封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而生态优势度变化趋势则相反。2)围封导致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的主导因子是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围封使荒漠群落恢复的生态机制在于消除牧压后不同种群繁殖对策的实现,拓殖能力的增强和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3)围封第3的草原化荒漠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短花针茅大量生长,群落发生恢复演替的结果使群落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晋北盐碱化草地群落斑块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晋北盐碱化草地8个不同的草地群落斑块的优势度、多样性、群落相似系数及土壤性质等特征进行研究,揭示草地群落斑块在演替过程中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对草地植被恢复与盐碱化草地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8个群落斑块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差异比较明显,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斑块Ⅱ、Ⅲ和Ⅰ、Ⅳ、Ⅴ、Ⅵ、Ⅶ、Ⅷ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Pielou均匀性系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斑块Ⅱ、Ⅲ和Ⅵ、Ⅶ、Ⅷ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斑块Ⅶ和Ⅷ、Ⅵ和Ⅶ、Ⅳ和Ⅴ群落相似系数最大,分别为0.956 7,0.929 7,0.903 4。8个群落斑块分为2类,其中斑块Ⅰ、Ⅱ、Ⅲ为一类,主要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和碱化度比较小,植被特征主要是以较高大的赖草为优势物种,随着土壤的旱化,一些不耐旱的种群在群落中消退,比较耐旱的赖草在此类斑块中占据优势,形成以赖草为优势种的斑块;其他斑块为另一类,植被特征主要是以比较低矮的委陵菜和麻黄为主。  相似文献   

11.
粤西天然香根草群落生态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西天然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群落只有1个草本层:其中,香根草高为12 m,盖度为39%;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较矮,盖度为43%;三点金草Desmodium triflorum盖度为11%;其他各种植物的盖度为7%。群落的平均总地上生物量为176.2 g/m2;平均密度为486.2株/m2;总盖度为100%。粤西天然香根草群落的植物种类有24种,分属13科,禾本科的种类数占全部植物种类数的33.3%,豆科和菊科各占12.5%。  相似文献   

12.
遮光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移栽后采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遮盖,结果表明:1)移栽后约2个月香根草存活率才基本稳定,遮光对香根草成活率无显著影响;2)移栽后2个月内遮光对香根草分蘖影响不显著,但2个月后遮光对分蘖有显著影响;3)生长前期遮光对香根草株高无显著影响,但在生长后期,过度遮光会显著地影响株高的伸长;4)遮光会影响香根草根茎比,但这种影响比较复杂,会随生育时期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
几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香根草矮化与分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 (B9,PP333和CCC)对香根草的株高生长、分蘖速度和抽穗开花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但不同的药剂种类和浓度所产生的影响相差较远。在本实验浓度下 ,低浓度的延缓剂不仅不抑制香根草的株高生长 ,而且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高浓度的B9虽有抑制作用 ,但这种抑制也只是短期的。延缓剂对分蘖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其中以 4 g/L的B9对分蘖的促进效果最显著 ,PP333明显地提早和促进香根草的抽穗扬花 ;而CCC的总体作用效应最弱。总之 ,3种延缓剂对香根草的作用效果比对一般作物的作用效果差 ,这可能是香根草的抗性较强 ,常规浓度的延缓剂对它不能产生明显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4.
对四种不同的水分管理条件下香根草生长研究发现:香根草最适宜在土壤水分饱和的湿润环境中生长,这时它的成活率最高,分蘖速度最快,植株高度生长也最快,定植后3个月,其对应的根体积、根干生物量、茎叶干生物量和根茎比也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海水灌溉对香根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香根草在海边滩涂湿地上的生长环境,采用不同盐分浓度的海水浇灌移栽后的香根草,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海水灌溉会影响香根草移栽后的成活率及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同浓度海水对香根草移栽后的成活率影响显著,0倍海水浓度处理香根草成活率1009,6,而2倍海水浓度处理移栽香根草则全部死亡,并且供试的4个处理,随着海水浓度升高抑制香根草生长发育的效应增强,0倍海水浓度灌溉对香根草生长发育没有抑制作用,0.5倍海水浓度和1倍海水浓度香根草生长受轻微影响,且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2倍海水浓度浇灌香根草地上部的分蘖、绿叶数、株高、茎叶干重和地下部的最大根长、一级根条数、根体积、根干重及根茎比等性状指标都显著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香根草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香根草常规的无性繁殖方式难以满足运用生物技术筛选香根草抗性种质对种苗的需求,更难以满足大规模的香根草生态工程对种苗的需求。因此,创建香根草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以香根草的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 2.0 mg/L生长素(2,4-D) 1.0 mg/L细胞分裂素(6-BA),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96.7%;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 0.1 mg/L吲哚丁酸(IBA) 0.1 mg/L多效唑(PP333)。不同品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愈伤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异。香根草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单子叶植物典型的胚胎结构,其植株再生能力在继代条件下可以长期保持,继代18次的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仍高达92.0%,即使继代24次后仍可达89.6%。香根草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为香根草开展基因工程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大规模繁殖香根草种苗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三种常见边坡植物对模拟干旱环境抗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根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是工程边坡常见绿化植被,通过探究干旱胁迫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光合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分析其抗旱性,为水电边坡生态修复中的物种筛选、植物群落的重建给予参考。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植物种子进行4个PEG浓度水平的胁迫处理(5%、10%、15%、20%),研究3种植物种子在PEG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采用盆栽控水法分别对3种植物的幼苗进行4组土壤水分处理: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80%)、轻度土壤干旱胁迫(65%~70%)、中度土壤干旱胁迫(50%~55%)和重度土壤干旱胁迫(35%~40%),分别测定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光合、生理生化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植物的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干旱胁迫导致3种植物种子萌发数量减少、种子萌发活力下降,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影响程度逐渐加大,低浓度PEG胁迫对香根草种子的萌发具有引发作用。干旱程度导致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香根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下降最为显著,高羊茅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最为显著。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3种植物的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均显著增加。综合分析3种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光合及生理生化等多个单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平均值法鉴定出3种边坡植物的抗旱性,比较得出紫花苜蓿的抗旱性最强,高羊茅次之,香根草的抗旱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To explore the diver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mmunity species in the Qaidam Basin, we calculat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dex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five different habitats,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and altitude in different habita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9 species of plants were recorded in the area along Delingha-Hala Lake, and the main dominant families included Compositae, Gramineae, Leguminosae, and Cruciferae.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had similarities, but also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ommunity similarity in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similarity between the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 and the alpine Potentilla fruticosa shrub meadow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at of the alpine Kobresia myosuroides and the weedy meadow was the lowest.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community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 with the altitude increasing, but the uniformity remained stable. In addition, the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middle-altitude area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low-altitude area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igh-altitude area.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different habitats were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species competitiveness. © 2019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