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生长规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2株马尾松解析木资料建立了太湖县马尾松的生长方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方程均可采用理查兹方程或逻辑斯蒂方程进行模拟;太湖县马尾松的主伐年龄可确定为40年;现行的马尾松一元材积表不适宜于太湖县马尾松林分;研究结果可以为马尾松经营数表的修订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2株马尾松解析木资料建立了太湖县马尾松的生长方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方程均可采用理查兹方程或逻辑斯蒂方程进行模拟;太湖县马尾松的主伐年龄可确定为40年;现行的马尾松一元材积表不适宜于太湖县马尾松林分;研究结果可以为马尾松经营数表的修订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是全国马尾松的主产区,也是最重要的优良种源区。经过26年系统联合攻关,2017年,广西林科院申报的"广西马尾松育种体系建立与应用"获2016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马尾松培育和利用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还将在哪些方面突破?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广西林科院用材林研究所所长杨章旗。记者:杨教授,您从事马尾松研究已有30年,当初为什么选择马尾松这个树种?  相似文献   

4.
2000~2005年,每年春季分别在闽北7个国有林场用广西马尾松种子园和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种子园的种子育苗、造林,通过2005年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马尾松良种在同一地点,树高、地径生长好于漳平马尾松良种,冠幅生长性状基本相等;广西马尾松良种在南平樟湖国有林场栽培效果最佳,漳平马尾松良种在浦城大庄国有林场栽培效果最佳,本地马尾松以建瓯水西国有林场生长最佳,广西马尾松良种更适合于纬度较低、积温较高的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是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林产工业的重要原料林树种,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对优化栽培模式和定向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闽中地区尤溪县,采用裂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种源、不同密局局局局局度马尾松丰产林的生长和技术经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容县马尾松种源最为理想,密度以288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部颁马尾松二元材积表用于人工林时,存在较大误差。本文采用275株马尾松人工林解析木资料,初步拟合了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二元材积表。经精度检验,拟合效果优于原部颁马尾松二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广西马尾松产业现状,分析了壮大广西马尾松松脂产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壮大广西马尾松松脂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引进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良种营造的示范林生长结果表明,8~9 a生示范林平均胸径8.8~15.0 cm,平均树高8.4~12.4 m,林分蓄积量90.0~141.0 m3/hm2;蓄积年生长量10.5~18.0 m3/hm2,超过重庆马尾松人工林1倍以上;6 a生扦插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差异不显著;8~9 a生林分的胸径和树高呈偏正态分布;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林分密度为900~1 050株/hm2时平均胸径最大,1 200~1 350株/hm2时平均树高最大,2 044~2 850株/hm2时林分蓄积生长量最大;培育纸浆材,8~9 a生林分的最佳保留密度为2 400株/hm2;营造速丰林的海拔以300~700 m为宜。广西马尾松良种在重庆引种成功,可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是我区浅山丘陵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为了评定马尾松立地条件,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以及为林业区划、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马尾松立地指数表的编制王作。一、编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次编制马尾松地位指数表的394块标准地和89株优势木的解析木,是1981年5  相似文献   

10.
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进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广西马尾松在种源选择、种子园营建、子代测定、性状培育等方面遗传改良进程以及改良的效果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韦建秋 《防护林科技》2019,(5):52-55,71
通过对广西国有黄冕林场马尾松生长量的调查,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马尾松直径、树高、断面积、材积的生长量,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该林场马尾松在前8年呈快速生长趋势,10~20年期间稳定生长,21年后生长缓慢,但还在生长,尚未达到马尾松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基本群落外貌,基于Raunkiaer的分类系统,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密度相对较大的D1林分(1156株/hm2)和密度相对较小的D2林分(820株/hm2)林下木本植物的生活型谱与叶相.结果表明,两种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均以常绿小高位芽植...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杂交松在广西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8a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杂交松能适应广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其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都超过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其平均单株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大17.69%、78.35%、156.93%。生长量超过马尾松速丰林标准。未发现重大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为对象,探讨了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性状中,并强烈受到遗传因素控制。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马尾松种源及单株选择指数方程,选择出1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和33株优良单株。这些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34.75%,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41.48%,选择效果明显。对比早期选择结果发现,广西岑溪及江西崇义种源速生性具有稳定性,福建种源速生性在后期能完全表现。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     
《广西桂平县马尾松工程林环境监测研究》通过鉴定由广西大学林学院、桂平县金田林场和广西利用外资林业项目办共同完成的《广西桂平县马尾松工程林环境监测研究》最近通过广西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目针对马尾松工程造林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桂东南地区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林木病虫害、林地小气候、林木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等进行了6年的定位定时观测,综合研究了马尾松速生丰产林营造与环境保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在不同施肥处理马尾松幼林生长及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居…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杂交松在广西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inus caribaea)引种区域对比试验表明,杂交松能适应广西的自然条件,并表现出优良的速生丰产性状。杂交松的生长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其平均公顷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大34.93%、82.44%和174.98%。杂交松年均树高和年均胸径生长量都超过了广西马尾松速丰林生长指标,适于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综合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综合标准杨章旗韦元荣何裕泽(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1)(广西国营藤县共青林场543315)关键词马尾松速生丰产综合标准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在我区分布量大面广,其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体系,为马尾松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84块马尾松人工林样地为例,选取13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森林健康指数(FHI)并对FHI值进行Ward聚类,以划分健康等级。此外,研究分析评价了马尾松样地的健康状况,并用判别分析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对健康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马尾松人工林中,健康林占32.1%,亚健康林占35.8%,不健康林占32.1%,且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水平排序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自身验证法正判率为97.8%,交互验证法正判率为94.3%。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广西公益林区主要树种地径材积模型的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公益林区内,选取马尾松、栎类以及其他阔叶树的样木共907株,通过实测地径与胸径,建立其回归模型,代入广西一元材积方程式后,导出林木地径材积模型,经适用性检验,模型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黔灵公署马尾松枯死原因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黔灵公园12个主要景点的马尾松林分调查和17株被害木的解剖,85株样木的取样,255个样本的镜检和分析,初步认为公园内马尾松枯死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以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危害加速了马尾松树的死亡,马尾松平均被害株率,平均致死株率分别为21.7%,4.48%,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