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法、饵木诱集观察法、样木解剖调查法和诱捕器诱集调查法,对松墨天牛在恩施市海拔400~1 200 m处的发生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恩施市发生期为4月下旬末~10月中旬;随着海拔的升高,成虫羽化高峰期逐渐推迟,海拔400~600、600~800、800~1 000 m、1 000~1 200 m天牛羽化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不同海拔高度该虫均为1年发生1代,都以低龄幼虫和老熟幼虫分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但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该虫各虫态发生期不同,低海拔400m处各虫态的发生期要比高海拔1 200 m处提前30 d左右。恩施市为典型的盆地气候,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差异显著,防治适期不一,该研究为该市松墨天牛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对美国白蛾进行了测报试验,现初步总结报道如下。一、发生期预测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各虫态历期均已弄清,只要对越冬代成虫发生期进行准确的预报,以后各虫期均能根据其生活史来进行预报。所以几年来我们着重研究越冬代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采用了诱集法、物候法和有效积温法。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花布灯蛾在辽宁桓仁地区主要危害栎类树木,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结成虫苞群集越冬。越冬幼虫活动初期未上树前、早春上树和越冬下树期、成虫羽化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灯光诱杀成虫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种子园松实小卷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实小卷蛾是我国松树上严重的蛀梢、蛀果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4代,以蛹在枯梢和被害果内越冬。本文叙述了该虫成虫的羽化规律,各代幼虫钻蛀嫩梢和球果的不同习性及害虫发生与树龄、其它蛀梢,蛀果害虫和天敌的关系。通过试验,提出了灯光诱蛾、打孔注射杀虫剂、早春喷洒40%SN-851等杀虫剂和人工采摘害果和害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松小蠹综合预测预报技术根据发生量测报方法及防治指标在小蠹发生区进行多点测报 ,即可确定发生区发生范围和面积。具体成果包括 :(1)聚集信息素诱集测报法 ,测报越冬代及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期及发生量准确率达 85 %以上 ;(2 )有效虫口基数测报法 ,测报下一代小蠹成虫发生量准确率达 85 %以上 ;(3)云南松物候测报法 ,测报越冬代成虫下一代各虫态发生盛期 ,准确率达 80 %以上 ;(4)建立发生量测报和发生期测报模型 ;(5 )松小蠹成虫种群控制技术 ,包括最佳防治时间、防治方法 ;(6 )松小蠹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通过防治后 ,危害株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云斑天牛在晋中市核桃树上两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蛹室或树干蛀道内越冬。运用人工捕杀、树干喷药、虫孔注药、灯光诱药、肿腿蜂寄生等方法进行无公害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核桃黑小吉丁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东 《山西林业》2007,(2):36-37
核桃黑小吉丁虫是危害核桃的重要害虫,经2003年3月~2006年3月在山西省翼城县王庄乡弃里村详细观察后,发现该虫每年发生1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幼虫严重危害期,采用剪除虫害枝、设立饵木、诱集成虫产卵、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有效防治率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8.
根据灯诱柿蒂虫成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经过实际验证。认为该模型在成虫发生期和幼虫蛀果期应用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以富民县、禄劝县为代表的昆明市板栗种植区的巨角多鳃金龟的危害特点及成虫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板栗种植区发生的巨角多鳃金龟虫害,具有幼虫期长、隐蔽性强,危害板栗树根系使其致死率高,而成虫危害的寄主种类多等危害特点。该虫的暴发成灾与气候环境变化、栗园种植模式以及栽培管理方式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巨角多鳃金龟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份,高峰期为5月下旬;每晚20:30~23:30为其日扬飞活动的高峰期,该成虫具有极强的趋光性,成虫期的灯诱效果十分显著为2 490~31 760头/盏。因此灯诱捕杀是其成虫期的重要防治方法。依据调查研究结果,对昆明市板栗种植区的巨角多鳃金龟虫害提出了4点防治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段东红  梁丽珺 《山西林业》2005,(3):F003-F003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同时还危害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等。该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寄主树干基部或根部蛀食韧皮部危害,严重可造成寄主大面积死亡该虫初羽化时头部为浅褐色、褐色,个别个体为黑褐色。红脂大小蠹在山西一年发生1代到2代,或2年3代,发育历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卵历期10天一13天,幼虫历期40天~50天,蛹历期10天~12天。成虫活动期长达几个月。主要以成虫、二龄以上幼虫及老熟幼虫在主、侧根的虫道内或土层中的干基部越冬,偶见以卵、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博白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成虫羽化、生活史、越冬情况、年虫口变化、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虫在广西博白1 a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4~5代虫瘿(含各种虫态)越冬,3—7月为成虫羽化高峰和扩散期,全年大部分时间均有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贵州省龙里县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种群动态和成虫发生规律,及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在贵州省龙里林场两个工区的3个样地进行调查。2016年诱捕器诱捕成虫结果表明3个样地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为6-8月,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明显多于雄虫,雄雌虫量平均比率为1:1.72,且雌虫比雄虫先羽化;林木成分是影响松墨天牛数量的一个因素,在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收集到的虫量明显高于马尾松P.massoniana林。ZM-60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优于ZM-80和6层漏斗式诱捕器。而通过其发生高峰期及有效积温计算推测该地松墨天牛年发生可能为2 a 3代。2017年在和平工区设置诱木,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松墨天牛为2 a可3代。  相似文献   

13.
描述金斑喙凤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考察和实验室的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该蝶在井冈山保护区1年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为越冬蛹羽化而成,时间为每年的4~6月,第二代成虫发生期为7~9月,幼虫5龄,较为准确的记录了各幼虫龄的体长、头壳宽度、取食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虎尺蛾Xanthabraxas hemionata(Guenee)在岳西县危害綟木Lyoniaovalifoia var.elliptica等,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成虫期可用灯光诱蛾,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6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沈阳地区舞毒蛾成虫发生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舞毒蛾性诱剂对舞毒蛾成虫的诱集作用,对沈阳地区舞毒蛾成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舞毒蛾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7月中、下旬为盛发期,8月份成虫数量开始减少,9月初为成虫发生末期。研究结果为该虫的防治及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 1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 1代 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 8月中旬为蛹期 ,7月中旬~ 8月中旬为成虫期 ;第 2代 7月下旬~ 9月上旬为卵期 ,11月上旬~次年 3月中旬为蛹期 ,3月中旬~ 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 ,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 4 0 %氧化乐果 1∶80 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7.
筛胸梳爪叩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胸梳爪叩甲是目前笋用竹林主要的地下害虫.采用室内饲养与室外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各虫态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该虫4~5 a发生1代,以成虫及各龄幼虫越冬;4月下旬至6月底为成虫羽化期,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2-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为幼虫活动盛期,6-8月幼虫进入越夏期,活动量减少,9月气温下降,幼虫又开始活动,11月进入越冬期;7月底至8月上甸,4年生幼虫老熟结土茧化蛹,蛹约经25 d羽化成虫越冬.防治建议幼虫期活动盛期(4月)用BT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泼浇林地,或在垦复时用750 kg/hm2茶籽饼拌土施入.成虫期可用黑光灯诱杀,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双条杉天牛在滕州主要1a发生1代(占75%),少数2a发生1代(占25%)。以当年羽化的成虫在树干木质部边材的蛹室内越冬(两年发生一代的以当年幼虫在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中旬气温达10℃以上时成虫开始在树皮上咬一扁圆形孔钻出;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出孔盛期;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历期14~18d;4月上旬为孵化盛期。5月上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内,1a发生1代的幼虫历期150d左右,2a1代的幼虫历期510d。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历期18~20d。9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采取生物、化学、物理、营林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达到长期有虫不成灾,实现森林健康。  相似文献   

19.
采用灯诱成虫和地面化蛹进度调查的方法,系统监测了1998,1999年杨小舟蛾成虫和2010年成虫及蛹的自然发育进度.结果表明:春季气温变化可显著影响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及第1,2代害虫的生长发育速度;降雨量偏多可导致害虫发育历期延长,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夏季异常气候会引起害虫种群数量发生显著变化,干旱高温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板栗桃蛀螟发生危害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在成虫期、林间幼虫危害期、栗实采后堆沤期开展了灯光和性诱剂诱杀、微生物制剂和植物源杀虫剂防治的无污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成虫期用灯光诱杀,栗实堆沤期用标准源杀虫剂防治幼虫是无污染防治板栗桃蛀螟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