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小群喂越冬饲料的方法 小群蜂少,一般人怕直接给小群喂越冬饲料会增加越冬蜂的负担,影响越冬蜂的寿命,所以主张喂大群,等大群将糖脾封盖后换入小群,或换入整蜜脾.这种做法在南方高温地区可能行得通,但在温度低、越冬期长的北方地区,有时达不到预期目的,到了越冬后期会出现贮蜜吃光,整群饿死的现象,我和当地蜂友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缺蜜期分蜂不当容易引起盗蜂。一般情况下,大群分出小群,回来的老蜂再去盗小群。大群盗小群,小群盗小群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形成这种局面,分蜂基本上就无法进行,这样就错过了分蜂养王的时机,也就耽误了为下一个流蜜期培养采集适龄蜂,影响了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业余养蜂实践,摸索出1种在缺蜜期分蜂防盗的办法。在当天蜜蜂停止工作前3~4h(小时),从大群分出蜜脾,并将正在出房的子脾组织的小群,立即关死巢门,不让蜜蜂进出;若蜂箱破旧,应将漏蜂的地方用泥堵死,不让蜜蜂串通。在箱外侧听,即使闹哄哄也无事。笔者曾经做过试验:把10框蜂放…  相似文献   

3.
在提交尾群时,选择颜色大小与大群一样的蜂箱,放在大群后面。小群的巢门紧挨着大群后箱壁,巢门关小到只能两只蜂进出。从大群提两脾蜂放入后面小群,在邻近的大群里再提一张正出房的子脾和一张蜜脾放在交尾群的另一侧;一天后小群采集蜂全部飞回原群,导入王台,处女王出房后就以将小群搬到新址,让蜂王交尾。如交尾群起盗可用青草挡住巢门,让工蜂只能出不能进,盗蜂自然停止。如果处女王被围可将小群还原,不起盗后再搬回。此方法的依据是原群提的交尾群放在大群后面,  相似文献   

4.
缺蜜期人工分蜂防盗法江苏省大丰县邮电局祁高延缺蜜期间人工分蜂不当,很容易引起大群盗小群,小群盗小群。形成这种局面,人工分蜂基本上无法进行,这样就错过了分蜂养王的时机,不能为下一个流蜜期培养出足够的适龄采集蜂,影响繁殖,影响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养蜂实践...  相似文献   

5.
王继训 《中国蜂业》2006,57(4):23-23
笔者在多年养蜂实践当中,感到快速繁蜂是养蜂生产的关键。由于蜂王产卵量是有限的,1只蜂王在产卵盛期平均累计产7~8张整蛹脾后,产卵量就开始下降,所以应该及时将大群中的老王带蜂调出另行繁殖,再把新王小群调配给老王的蜂群。这样两者繁蜂都不误。  相似文献   

6.
在蜜源缺乏的季节培养新王,交尾小群易遭盗蜂的袭击。交尾小群基本没有防卫能力,其中一群被盗,则其他小群相继遭殃,致使养王失败,对交尾小群盗蜂的预防和制止,我们进行了一些摸索,仅供同行参考。一、预防1.选用的人工王台,先安排在拟抽脾组织交尾群的大群继箱内。新王出台后的第二天,快速抽出一框有较多新蜂的老熟子脾和一框粉蜜脾组成交尾群。新王已出房的交尾群,容易留住部分青年蜂,能较快地产生防卫能力。新王在大群内出房,还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一般大群交尾慢,小群交尾快。根据这一情况,我采用了无脾交尾法繁育蜂王。方法是把成熟王台粘到空框下,抖进一脾蜂,老蜂返回后剩半脾幼蜂就足够了。巢框下用小塑料盒放些糖粉以备食用,不会挨饿,也不会被盗。我用此法多年,成功率极高。在没有天气影响的情况下,处女王出房后10天内必定交尾成功。交尾成功后,巢框下工蜂开始造脾。蜂王很快产卵,蜂王产卵后介入大群,交尾群再放入成熟王台。  相似文献   

8.
增加蜂群花粉产量的方法很多,而小群无法生产花粉,过去很多文章都介绍8—10框群同继箱群产量相差无几,原因是巢内虫脾基本相同,蜂群对花粉的需要量也基本相同,所以产量也比较一致。根据这一原理,我地不少蜂农把无法生产花粉的小群虫脾调入大群,增加幼虫量,从而达到增产花粉的目的,效果十分明显,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9.
蜜蜂越冬偏集现象的纠正法陕西扶风县城关中学(722200)张建国越冬期蜂群的偏集,将会带来许多弊病。养蜂者常会见到:由于蜜蜂在越冬时的偏集,大群愈旺,造成蜂数多耗蜜增加,致使越冬后期,该大群饲料不足,甚至全群饥饿死亡。小群愈弱,蜂王领着稀稀落落少量的...  相似文献   

10.
获得蜂蜜高产的关键是与蜜蜂积极地配合 ,发挥其产蜜和贮蜜天性。这就是说养蜂人要避免妨碍蜂群正常工作的任何操作。掌握养蜂的两个基本要领很有必要。一是 1个大群的产蜜量高于 2个小群 (每个小群的蜂数有大群的一半 ) ;二是从受精卵发育成内勤蜂 ,再由内勤蜂成为采集蜂约需要 6周。但仅了解这两个基本要领是不够的 ,还要加强蜂群管理 ,如果做的不合适或者时间不对 ,会使平产年和丰产年之间的差别加大。一、确定首次主要流蜜期来临的时间。假定首次主要流蜜期是在 5月下旬 ,那么应提前 6周开始繁殖(即在 4月中旬 )。其实看到植物开花 ,蜜…  相似文献   

11.
小群生产 ,并不是提倡养小群。因为有些地区定地养蜂条件差 ,春季蜜源花期早 ,繁殖期短 ,越冬蜂量不强等 ,难以在流蜜期到来养成强大的生产群。继续加脾繁殖 ,流蜜期往往是只见子脾不见蜂 ,采蜜困难 ;等到蜂群强大时 ,蜜源也已过去了 ,故不得不组织成小型生产群 ,突击采蜜。组织小群生产 ,应在流蜜期开始前半个月 ,6张子脾左右的小群 ,停止加脾 ,实行“闷蜂” ,以积累蜂量投入生产。“闷蜂”使哺育量大大减轻 ,成蜂寿命延长。如果大量新蜂出房 ,则箱内蜂量明显增强。流蜜期开始 ,加上继箱和适量蜜脾 ,准备采蜜、产浆。小群生产 ,虽群势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08,59(4)
蜂王快速交尾法众所周知,一般大群交尾慢,小群交尾快。根据这一情况,我采用了无脾交尾法繁育蜂王。方法是把成熟王台粘到空框下,抖进一脾蜂,老蜂返回后剩半脾幼蜂就足够了。巢框下用小塑料盒放些糖粉以备食用,不会挨饿,也不会被盗。我用此法多年,  相似文献   

13.
1留足蜂蜜冬季蜜源少,必须留足贮蜜,保证越冬时期的食料供应。一般小群蜂留蜜4~5kg,中群蜂留6kg,大群蜂留7kg。宜留封盖的脾中蜜,不要留分离蜜。冬末要常检查蜂蜜的存量,如所留蜂蜜已吃完,应立即补喂蜂蜜或经煮熟的白糖水,让蜜蜂吃饱,严防饿死蜜蜂。...  相似文献   

14.
本地地处大巴山区,四季分明,蜜粉源丰富,如没极端气候干扰,中蜂一年四季都在产卵繁殖.中蜂群势小,一般5~6脾蜂算是强群,二三脾蜂在分蜂季节也会出现分蜂.养小群没收获,不如不养.一群蜂能连续分出三四群,甚至更多,这充分体现出中蜂强大的繁育能力.采用中蜂小群人工繁殖,扩场快、易操作.  相似文献   

15.
郑元明 《蜜蜂杂志》2010,30(4):30-30
<正>人工分蜂,是养蜂者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将1群蜜蜂平均分为2群,或在强群中先分出一小群(1脾蜂),然后在适当时机将小群补为繁殖群。人工分蜂是养蜂者为了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规模,进  相似文献   

16.
著名养蜂专家马德风提出:多王繁殖,强群采蜜.繁殖季节组成3~4框蜂的小群若干,装在一个箱体内,采蜜期留一只蜂王,合为大群.这个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采蜜与繁殖的矛盾,又能提高蜂蜜的产量与质量.但任何技术都受气候、蜜源、蜂种、饲养方式的影响.各地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今年芝麻花期,蜂友郑志宽将一脾用福尔马林消毒十天的蜂脾,加入五脾蜂的小群里,致使蜂群中毒,全部死光。用福尔马林消毒病脾,须经数月,入箱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1,62(9)
一、材料和方法 把每个单箱体(郎氏箱)用胶合板分成3个各有3张脾的小群,15群蜂分成45个小群。每小群有独立内盖,方便蜂群检查。两侧小群巢门开在相同方向,中间的小群巢门方向相反,以避免蜜蜂迷巢。每小群有1张封盖子脾,1张空脾和1张蜜粉脾,关闭巢门后把蜂群转移到21~24℃黑暗的室内放置12小时,次日上午把蜂群转移到试验地点。给每个蜂群放入一个成熟王台,2周内不再检查蜂群,使处女王羽化后进行交尾,产卵。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弄清滇南西方蜜蜂定地饲养"单脾开繁"和"双脾开繁"的效果,越过冬后对"单脾"和"双脾"蜂群饲喂"花粉+50%糖浆+酵母片"的花粉饲料和糖浆,适时加脾繁殖,在接近石榴花期前进行蜂群增殖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单脾繁蜂总脾数、成蜂数、卵虫数在繁蜂前后差异显著,蛹差异不显著。"双脾开繁"总脾数、成蜂数、卵虫数、蛹在繁蜂前后差异显著。2种繁殖方式比较蛹差异显著,总脾数、成蜂数、卵虫达到差异水平。说明:单脾繁殖时蜂群增殖指数高于双脾繁殖,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选择单脾开繁能够使蜂群群势快速增长。这可为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联合分蜂法     
<正>人工分蜂的方法有多种,在东北及新疆等地取蜜季节大多在7月份,如果蜂场以取蜜和生产蜂王浆为主可采取均等分蜂法。当春季蜂群繁殖到8脾蜂时,时间大致在5月中下旬,距离取蜜季节7月还早,将蜂群分成群势相等的两群蜂,等到7月取蜜季节可以繁殖到10脾以上的采蜜强群。如果蜂场是以发展蜂群为主也可以把蜂群分成4群2脾蜂的小群,但是这样到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