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STM32F103RB单片机为核心,并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块实现定位与短报文传输,设计水质检测控制终端。实际表明,设计的控制终端,可以实现水质检测系统的定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存储与传输。扩展的应用,本控制终端可以用于其它需要对设备进行定位,对数据进行存储与传输的场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国家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基于ARM的环境监测系统。该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主控制部分、信号采集部分、电源电压模块电路。监测仪以ARM9微控制器S3C2440为控制核心,传感器负责采集SO2浓度、温度和湿度。系统集合了嵌入式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虽然该系统只监测SO2浓度、温度和湿度,但系统接口丰富、扩展性强,接入其他传感器就能实现相应环境数据的监测,如CO2可吸入颗粒物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成本、多功能的猪舍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在对猪舍内的猪只行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的同时,采集并记录猪舍内的环境参数,为猪舍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了精确、便捷的方法。该系统以ARM9 S3C2410为核心处理器,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猪舍内部的环境参数,通过GPRS实现猪舍远程安防监控,实现了猪舍智能化。  相似文献   

4.
养殖户可以通过对水质的检测掌握水产品是否处于最佳的生存环境,从而对水质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水产品生长在最佳水质中。本文采用单片机和Zigbee设计了无线智能监控系统,将Zigbee技术与GPGS/GSM通信技术融合,将采集数据的分析结果直接发到智能手机终端,让养殖户能随时随地掌握养殖池的实际情况。本监控系统可以应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中,为水产养殖的高产量、大规模、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污水遗传毒性的监测,试验以石河子某化工厂污水为检测对象和试验材料,于2013年10月份进行水体采集和理化检测,将水体分为6个浓度,以自来水处理为阴性对照组,利用蚕豆根尖进行7组不同的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表明:水体理化检测结果显示,水质有一定的污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7组间有差异。说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水质检测是非常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套基于ARM嵌入式的智能食品农药检测控制系统,叙述了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原理,智能食品农药检测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艺流程。该系统通过上位机和ARM7 CPU实现了对食品农药的残留。最终实验表明,系统设计架构是合理的,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排水管道污染是现代化城市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及时采集城市排水管道所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PH值,如发现城市排水管道水质PH值不在合格范围,便及时通知排水管道管理人员及时维护处理。本系统主要实现利用现代先进的WIFI技术传送水质的PH值参数,最终结果传送到PC机进行实时监控。城市排水管道的污染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水质的PH值作为采集标本。预期达到能在PC机上监控城市排水管道的水质PH值。  相似文献   

8.
智能交通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文中介绍的基于ARM的交通违章抓拍系统就是智能交通的一种,本文研究了交通违章抓拍系统的硬件检测部分,分析了软件设计流程。该交通违章抓拍系统具有简单可靠,灵敏度高的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方案,实现农业大棚的自动化控制,对大棚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设计了基于ARM的主控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电源模块、LCD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硬件平台。开发了节点设备程序、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和上位机组态软件。系统通过模拟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案设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可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水质监测中金属离子在线检测方法普适性差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谱的非接触式金属离子水质监测方法。该方法根据色空间理论和色差公式,应用图像采集设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得出金属离子浓度与图像色差的对数函数关系。以六价铬为例,实验像素点提取率在94.65%~98.45%之间,根据CIE2000公式和CIELUV公式计算出的铬离子浓度与国标相对误差分别在2.97%和6.27%范围内,表明应用CIE2000公式的基于可见光谱的非接触式金属离子水质监测方法满足检测精度要求,低成本、普适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且可应用于在线监测,具有实际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