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品,如何顺应信息化时代带来移动终端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探索立体式思政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成为当代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手机多媒体对思政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有效利用运用手机媒体有效的开展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对手机多媒体与应用于思政理论的课教学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新时期下,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出现和使用,使学生的交流工具和方式发生着改变,对高职院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冲击,新媒体显然已经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高职院的团学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学生干部的团队建设新路径,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97后"学生干部队伍,是目前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需求。因此,要想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必须不断改革思政课教学,以此来提高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和改革。文章主要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也愈来愈重要,教学改革当中将"大思政教育"理念加以融入,就能促进教学改革发展。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就显得愈来愈重要。文章先就"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和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详细探究,希冀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MOOC是21世纪"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产物.MOOC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加快MOOC与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提升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传统乃至目前思政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越来越难以为继。本文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新特点,面临的问题,探索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是农林高校推进新农科建设的重要行动,是实现新农科宏伟蓝图的关键环节。牛生产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是牛生产学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点。因此,本文从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建设思政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和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牛生产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做好课程育人工作和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易班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一个有利平台,创新了网络思政的新方式、新方法。自2009年开始,全国高校陆续开始对易班进行研究,尤其是重点试点的高校教师,对于易班的研究更加广泛,研究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易班的教育功能、易班与高校网络思政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易班黏着度提升、易班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本文围绕分析易班所面临的网络竞争环境,从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入手,分析如何打造出更吸引辅导员使用的易班,提高辅导员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黏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条件下,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互动研究型革新教学模式,使思政课达到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政治理论显性教学与人文素质隐性教育为一体,以便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中显得非常迫切。本文以思政课教学为实施平台,尝试进行互动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以互联网和手机以及电视作为代表的新媒体也层出不穷,并且和报纸、广播以及期刊等形成了当前的媒介形态。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也应该将自身的思政工作的策略进行调整,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全媒体时代意识。文章就以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策略的调整展开分析,供相关教育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全面的革新,在新时期以来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课程,也就是我们经常谈起的慕课。文章通过对慕课课程的专业分析,进一步推进慕课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主体作用,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文从农业职业院校校情与学情分析,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思路。1思政课的重要性(1)"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反哺专业知识教学,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兽药检测技术》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专业群方向课,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加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标尺。本文深度挖掘动物药学专业核心课“兽药检测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就兽药检测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E时代,微博、人人、腾讯、微信等社交软件方兴未艾,同时社交软件的飞速发展也滋生了许多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交软件使用的主力军,该如何运用社交软件?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者如何实现与学生平等和谐的对话?针对校园SNS网站和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这些社交软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互动机制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表示满意,但数据也反映出以下问题:学校不重视,课程缺乏社会实践,教材脱离学生实际。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思政课,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科学处理教材,不断提高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概论"课全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05"方案中5门核心思政课之一,但"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却往往难以获得保证,这正是思政课诸多教学问题的一个缩影。为此可通过加强课程信息化基础设施与网络课程建设,建立健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时代该如何上好思政课一直是广大思政老师苦苦追求的一个难题。随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推进,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应用进行了探究,主要阐述了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定义、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建设及其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以德为重,以技为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单纯依靠思政课或者是专业课无法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思政课和专业课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一致的,有共同发展、彼此渗入的基础。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对传统的思政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学院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也行了思政教育融入中兽医课程的尝试,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以德为重,以技为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单纯依靠思政课或者是专业课无法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不断冲击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开展的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多运用新技术、新服务平台管理的机会.21世纪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开发和运用,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开展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就是比较有效的途径.这不仅便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还能使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取得相应的成效.文章主要就网络环境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影响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20.
龙梦娴  谢洁 《蚕学通讯》2021,41(3):54-56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我国高校被广泛关注,如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是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以这2门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出发,对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如何加强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思考,以期为相关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