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绿颖防治咖啡小爪螨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又名红蜘蛛,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螨之一。该螨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先局部变红后变暗红色,无光泽,叶面有白色尘状物及细微的蜘蛛丝,后期叶质变硬,干枯易脱落,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99%绿颖(SK喷淋油)是一种矿物源农药,为明确它对咖啡小爪螨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浓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于2004年3-4月进行了99%绿颖(SK喷淋油)防治咖啡小爪螨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验用一种生物制剂(浓度为0.000002%、0.00002%、0.0002%、0.002%和0.02%)防治印度西贝卡尔茶园中的咖啡小爪螨。0.02%浓度该制剂处理1h后的死亡率为95%,药效可以持续8天;这种制剂对扑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无影响;从处理茶树上收集的茶样的茶汤中未发现有药物残留,也无异味出现;这种生物制剂可以安全地用于茶树上咖啡小爪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240 g/L螨危SC不同浓度防治棉花红蜘蛛,结果表明,以240 g/L螨危SC225ml/m2,药后7~50 d的防效在96.7%以上.其用药成本和峙天敌安全性较好,可以在棉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对橡胶重要害螨比哈小爪螨的控害潜能,系统研究 5 个不同温度 21、24、27、30、33 ℃ 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螨各螨态 的功能反应均能很好的拟合 Holling-II 型圆盘方程。在 21~33 ℃时,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各螨态的瞬时攻击率(a) 和捕食效能(a/T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Th)则缩短;当 30 ℃时,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螨成螨、若 螨、幼螨和卵的瞬时攻击率最大,分别为 1.119 0、1.336 5、1.241 8、1.233 5,a/Th 最强,分别为 18.90、56.39、141.11、 31.38 头(粒)/d,处置时间(Th)最短,分别为 0.059 2、0.023 7、0.008 8、0.039 3;当温度高于 30 ℃时,a 和 a/Th 开始下降,Th 延长。  相似文献   

5.
茶树种质资源对咖啡小爪螨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小爪满〔Oligonychus Coffeae(Nietner)〕又名红蜘蛛,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螨之一.该螨多分布于茶丛上部叶片正面为害,致使叶片局部变成暗红色,失去光泽,且叶面上留有许多卵壳和脱皮壳,最后致使叶片硬化、干枯、脱落,茶园则呈一片枯黄色,严重影响茶树生机及茶叶产量和质量.为筛选出高抗优质的种质,为抗病虫育种提供亲本,笔者对34份茶树种质资源对咖啡小爪螨的抗性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芒果小爪螨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16,20,24,28,32℃条件下观察芒果小爪螨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芒果小爪螨世代发育历期在32℃时最短,为9.20d,16℃时最长,为29.07d。卵、幼螨、若螨、产卵前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77,9.37,10.61,11.13,8.91℃,有效积温分别为93.46,30.29,44.96,14.24,191.83日度,在16~32℃,芒果小爪螨发育的速率及雌螨寿命与温度呈直线相关。世代存活率在24℃时最高,为89.6%,32℃和16℃时,分别降至69.1%和55.8%。雌螨产卵量在28℃时最高,达40.14粒/雌,在32℃时最低,为8.44粒/雌。卵孵化率、幼螨、若螨及世代存活率、雌螨产卵量等随温度的上升而呈抛物线趋势。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等种群特征参数以28℃时最高,分别为27.3342,0.3957,1.4854。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以32℃和28℃时最短,分别为7.5186d,1.7517d。种群增长指数以24℃时最高,28℃时略低,分别为24.88和24.45。芒果小爪螨对温度较敏感,24~28℃为芒果小爪螨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7.
生物农药1%苦参碱水剂防治蟹田稻水象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与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生物农药1%苦参碱水剂防治河蟹养殖稻田稻水象甲效果较好,且对河蟹安全,可作为蟹田防治稻水象甲的理想药剂,在成蟹田和蟹花田的安全用药量分别为60 ml/667 m2和50 ml/667 m2。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稻飞虱,设置了10%醚菊酯悬浮剂等4种不同药剂对第五代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00 ml/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敌敌畏乳油畏100 ml/667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667m2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不同药剂间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30%爱苗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爱苗EC不同剂量、次数防治水稻稻曲病与常用农药25%粉锈宁WP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 20 ml/667m2、30%爱苗EC 15 ml/667m2和25%粉锈宁WP 140 g/667m2各喷2次,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施30%爱苗EC具有保护上三片功能叶、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结实率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咖啡小爪螨,茶叶瘿螨,加州短须螨是斯里兰卡和印度茶树上的重要害虫。在斯里兰卡发生特别严重的是鸟瓦地区,该地区受东北季风雨的影响。螨类是干旱季节型害虫,暴发成灾是在季风雨相间的干旱期。但是这种关系在以前并没有认真研究过。本文  相似文献   

1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甲维.毒死蜱EW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25%甲维·毒死蜱EW 60~80 ml/667m2药后16 d防效为73.85%~82.01%,与对照药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60 ml/667m2防效79.99%和40%毒死蜱EC 100 ml/667m2防效76.01%相当或略高,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选用27.8%福赛SC(13.9%苯醚甲环唑·13.9%赛呋酰胺)等3种药剂对稻曲病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7.8%福赛SC(13.9%赛呋酰胺·13.9%苯醚甲环唑)每667m~2用25 m L和30%福连SC(8%戊唑醇·22%多菌灵悬浮剂)每667m~2用70 m L的防效及对水稻制种田的增产效果均显著高于常用杀菌剂30%爱苗EC(15%苯醚甲环唑·15%丙环唑)每667m~2用20 m L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防除甜菜田杂草理想的除草剂,进行了3种除草剂(各设3种剂量)的甜菜田杂草防除试验,结果筛选出了适于本地区甜菜田使用的除草剂72%都尔用量为133~160mL/667m2,96%金都尔用量为100~120mL/667m2,33%施田补用量为334mL/667m2。  相似文献   

14.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15 m L/667 m2药后15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30%醚菌酯SC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持效期也较长;其次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C 50 m L/667 m2,药后15 d防效也达到88.29%。研究发现生产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 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牛艳凯  张卓  张岩  王振萍  于洋 《北方水稻》2008,38(3):102-103
通过对施用不同组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鞘腐病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组配药剂和空白对照对水稻安全,无药害表现。防治稻瘟病较好的为处理1(2℅加收米80 ml/667 m2+50℅多菌灵80 g/667 m2),防治鞘腐病较好的为处理3(25℅施保克60 ml/667 m2+2℅加收米80 ml/667 m2),对稻瘟病和鞘腐病均有较好表现的为处理1和处理3,建议在管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于室内和田间测定了5%高氯·啶虫脒热雾剂对烟粉虱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5%高氯·啶虫脒热雾剂对烟粉虱成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4.007 8+1.457 7x,LC50值为4.79 mg/L,说明氯氰菊酯对啶虫脒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为186;田间防治试验显示,5%高氯·啶虫脒热雾剂对烟粉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处理剂量为37.5~112.5 g/hm2时,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5%高氯·啶虫脒热雾剂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专用药剂。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93.0%、90.4%、89.3%和86.6%,增产分别为17.5%、15.3%、13.1%和11.9%,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2年~2003年进行了克草胺防治稻田稗草的效果及对水稻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7%克草胺EC可有效地防除移栽稻田稗草,对水稻较为安全。适宜的施药剂量为75~100m l/667m 2。施药适期为水稻移栽后5~7d稗草1.5叶期。如需防除阔叶杂草,克草胺可与农得时等阔叶除草剂混用。  相似文献   

19.
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后14 d,8~12 ml/667m2杀虫效果为89.6%~92.2%,表现出较强的胃毒、触杀性,保叶防效为89.0%~93.5%,明显优于施用药剂40%毒死蜱乳油,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磷钾肥不同施入量对水稻新品种盐粳2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入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各处理比其平均单产增幅-15.3%~8.0%,磷肥各处理比其平均单产增幅-2.9%~1.7%,钾肥各处理比其平均单产增幅-3.3%~1.8%。同时根据氮、磷、钾肥施入量对盐粳218产量影响的函数方程求得与该品种高产高效栽培相配套的氮(N)、磷(P2O5)、钾肥(K2O)适宜施入量为16~20 kg/667 m2、6.5~8.5 kg/667 m2、5.0~7.0 kg/667 m2。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新品种盐粳218可获得598.3~625.0 kg/667 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