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虫棉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虫棉分常规抗虫品种和外源转基因抗虫品种两大类。常规抗虫棉主要包括形态抗性和生化抗性;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Bt基因和某些蛋白酶抑制剂PI基因如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TI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基因API等。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地培育出多种转基因单价棉和双价棉,如转各种Bt基因的单价棉、Bt/CpTI、Bt/API、Bt/SKTI等双价棉。培育兼具形态或生化抗性和外源基因抗性的抗虫品系是目前抗虫棉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常规抗虫育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的抗虫性问题,而转基因抗虫棉又存在着抗虫的时空性、持久性、抗虫范围、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等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抗虫棉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Bt转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状的观察江苏省涟水县农业局(223400)高红权丁维东徐建华抗虫棉是农业科学家将Bt转基因棉与普遍推广品种杂交选育的。是目前棉花生产的一项重大新技术,是减轻棉铃虫危害,夺取棉花稳定高产的新措施之一。我县1995年从江苏省农科...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天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10—2012年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方法,对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Bt棉田和常规棉田的天敌种类及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统计3种棉田天敌的群落特征参数并分析比较其在年份间和年度内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天敌群落的特征参数与另2种棉田均无显著差异。3种棉田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的时间动态规律在同年份基本一致,且随棉花生育期而呈现阶段性变化,前二者表现为5月底或6月初开始上升,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并保持同等的较高水平,8月下旬呈下降趋势;而后者则在棉花生长前期和后期处于较高水平,7—8月中间生长期处于较平稳的低水平。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的优势天敌种类比较稳定,与其它2类棉田相比,天敌群落的优势种基本一致,仅有个别种群的优势度有所差异。表明种植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田天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不会扰乱天敌群落的稳定性,其合理种植更有利于优势天敌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陈德华…(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中国棉花.-1997,24(6).-15~17江苏农科院经作所将抗棉铃虫基因导入到当前推广的棉花品种中,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其营养生长特性是棉苗生长快...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棉区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常规棉苏棉9号与4个转Bt基因抗虫棉的系统对比,明确了抗虫棉的抗虫增产效应;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营养器官的棉铃虫幼虫死亡率高,残虫基本不能化蛹;抗虫棉对棉田。其它的鳞翅目昆虫幼虫有兼抗作用;在棉铃虫中等发生年份,2、3代无需专门防治,4代可按虫量指标防治1-2次,最终比苏棉9号增产一成左右,节省药工费60%以上,增收1500元/hm^2以上,并且有利于天敌增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别家新 《植物医生》2002,15(2):10-10
抗虫棉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棉铃虫特性 ,故种植该棉能减少落花、落铃 ,提高结铃率。在栽培中必须根据其生理特性 ,辅之以配套的栽培措施 ,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1正确认识抗虫棉近年来 ,我国采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先后育成了一批转基因抗虫棉 ,也从国外引进了部分抗虫棉新品种。抗虫棉对减轻棉花虫害 ,增加棉花产量 ,节省人力和农药 ,提高经济效益 ,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 ,有人认为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比常规棉产量要高出一倍甚至几十倍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不少棉区调查发现 ,有的农户种植了某个抗虫棉品种获…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局限性及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经过农业部门的努力,转基因抗虫棉已在广水地区大面积推广,但农民对抗虫棉的认识依然存在两种误区:一种认为既然是抗虫棉,那就是百虫不侵,不必防虫,只需防病;另一种认为抗虫棉根本就不抗虫,因此在病虫防治上同普通棉花一样对待。针对这两种错误认识,笔者通过1999~2001年连续3a对比观察研究,总结出了抗虫棉抗虫局限性及综合防虫措施,以便充分发挥抗虫棉的优势,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棉花生产已完成新一轮的品种更换,其主要特点是以抗虫棉代替常规棉。抗虫棉主要是美国33B及其衍生品种和国产GK系列品种,由于美国抗虫棉有别于我国现有品种的遗传基础,国产GK系列抗虫棉大部分具有南方品种背景,其病害种类和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黄萎病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的病害,控制该病的猖獗危害已成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作者研究制定了一套"以抗(耐)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条件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经过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生产应用,表明是一个有效的新型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IPM体系。  相似文献   

9.
抗性基因工程在植物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外源抗性基因导入作物 ,育成抗性品种 ,抵抗病虫草害 ,减少农药用量 ,防止环境污染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前景广阔。目前 ,全世界已获得转基因植物120类3000多种 ,面积4000多万hm2 ,美国转基因棉占50 % ,转基因大豆占30 % ,转基因玉米占25 %。我国已获得转基因作物47类103种 ,其中抗病虫草害基因62种(抗病毒33种、抗细菌8种、抗真菌7种、抗虫11种、抗除草剂3种)。一、抗虫转基因作物目前 ,抗虫基因工程有两类 :一类是Bt 杀虫蛋白基因 ,来自苏云金杆菌 ,杀虫毒性为伴孢…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虫棉品系对棉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就不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虫保铃棉品系自控区上发生的害虫与天敌种类,害虫总数与对照品种相比,其差异均不显著,棉铃虫发生为主的大丰棉区,抗虫棉上棉铃虫数量都较对照显著减少,其中高抗品系上减少更多,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以棉蚜发生为主的如皋棉区,所有抗虫棉品系上棉蚜均大量发生,而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则虫口下降,鉴于棉铃虫和棉蚜均为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抗虫棉上棉蚜的危害加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刊自农业部种植业信息网上获息,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针对全省棉花生产上棉铃虫和黄萎病这两大难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转基因棉花抗虫、抗病育种攻关研究,经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抗虫短季棉三大系列十几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系)。现摘录如下: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在1999年全国抗虫棉区试中,皮棉和霜前皮棉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02.4 kg和93.8 kg,分别比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号增产4.5%和4%,该杂交棉不仅高产,且抗虫、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常规抗虫棉鲁棉研16号:不…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nbner)一直是苏北沿海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危害,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通过棉铃虫综防技术的推广应用,棉铃虫存苏北沿海地区发生程度均明显回落,尤其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压低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并控制在轻至偏轻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3.
棉花红蜘蛛 ,俗称火龙 ,该虫具有繁殖力强 ,传播快 ,为害棉花严重等特点 ,是我省棉田的重要害虫之一。随着推广应用内吸化学农药防治棉花害虫以来 ,棉花红蜘蛛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来 ,由于农田种植方式多样化 ,加之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 ,大大减少了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为棉花红蜘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发生危害日趋加重。据调查 ,棉花红蜘蛛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内 ,自5月底至6月初开始发生 ,一直持续到9月上中旬 ,其间发生为害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 ;此时期正值棉花大量现蕾开花 ,若防治失时 ,使棉叶变枯 ,严重的造成蕾铃大…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为控制害虫的危害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对同翅目害虫具抗虫活性的基因有三种来源,(1)植物:如植物凝集素基因、番茄抗线虫基因Mi等;(2)微生物:如异戊烯转移酶抗性基因;(3)动物:如来自一些昆虫的蛋白酶抑制素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已被成功地转入植物体内,并且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同翅目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这些抗虫基因在防治这类害虫中的应用潜力。雪花莲凝集素可通过人工饲料或转基因作物进入昆虫体内,并通过营养级传递于天敌,进而对天敌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抗虫棉有时不抗虫的原因抗虫棉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应用,但是据有些棉农反映,有的抗虫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如何使种植抗虫棉获得高产丰收,应采取哪些关键性的技术措施,使棉农得实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抗虫棉的特征特性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抗虫棉是具有抗虫性的棉花品种(系)。根据棉花抗虫性来源不同,抗虫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抗虫棉,另一类是转基因抗虫棉。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这2类抗虫棉,从抗性上讲,常规抗虫棉抗性不够理想,仅在棉铃虫等害虫轻度发生时才能显示出一定的抗性效果,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河南省抗虫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对抗虫棉的抗虫效果没有真正了解的这一现状,开展了抗虫棉与非抗虫棉,防治与非防治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抗性较好,可以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以4个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及其对照常规棉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其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Bt蛋白残留,同时比较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棉花根际土壤中Bt蛋白的残留量在蕾期达到最大;在整个生育期4个品种转基因抗虫棉根际土壤中Bt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P<0.05),其中鲁棉研28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 029.66%,鲁棉研36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2 573.45%,山农棉8号在苗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 208.89%,鑫秋4号在花铃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793.18%。(2)棉花根际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苗期最高,吐絮期最低,且在部分生育期转基因抗虫棉与对照常规棉差异显著;铵态氮含量在苗期最高,吐絮期最低,4个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在蕾期、花铃期均与对照常规棉差异显著;速效磷含量在苗期最低,吐絮期最高,其中鲁棉研28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0.29%,鲁棉研36号在苗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6.77%。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和生育期是影响棉花根际Bt蛋白残留量、速效养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B.t.基因抗虫棉的出现,使常规的棉铃虫防治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笔者根据两年对抗虫棉的观察,调研,提出双向防治棉铃虫幼早技术,即在抗虫棉抗虫的基础上搞好化学接力防治,认为双向防治概念的提出既突出了充分利用抗虫棉的强抗虫性,又指出了化学防治的必要性,双向防治技术具简化,安全,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抗虫棉对棉花主要害虫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抗虫棉中棉29、中棉40和非抗虫棉湘杂棉2号田间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蚜等棉花主要害虫发生量及为害情况调查,证明中棉29、中棉40对第2~5代棉铃虫、第1~3代红铃虫有良好的抗性,对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蚜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在山东省广大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在棉铃虫连年大发生的情况下,抗虫棉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扼制了棉铃虫的为害。但同时棉田的生态环境、害虫发生特点和为害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棉田害虫的防治上,要根据这些变化来确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棉花的高产、优质、高效。1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及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消长发生情况1.1抗虫棉的抗虫性特点1)抗虫选择性。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类害虫具有抗性,但不抗棉蚜、害螨(红蜘蛛,下同)、棉盲蝽、棉蓟马、烟粉虱等害虫。2)抗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