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等途径,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稻种资源662份,其中野生稻120份,栽培稻542份对栽培稻资源进行隔离检疫繁殖以及性状鉴定,获得足够种子并构建引进东南亚栽培稻资源数据库。从栽培稻种质中鉴定发掘出抗褐飞虱材料58份,抗稻瘟病材料9份,抗白叶枯病材料11份,耐盐材料12份。引进的稻种资源拓宽了我国水稻遗传基础,丰富了我国的稻种资源基因库,将在水稻育种及相关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宁夏稻种资源的保存、鉴定及在育种上的利用现状,阐明了加强稻种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研究对促进水稻育种、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了今后稻种资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收集鉴定广西地方稻种资源,为广西地方稻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19年,通过“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的实施,对广西61个县(区、市)188个乡(镇)265个村(屯)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收集,对收集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种质类型进行分析,对各表型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从广西各地收集地方稻种资源476份。从水平分布来看,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在广西四大稻作区均有分布,稻种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融水、上思、凤山、资源、隆林和东兰等6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边远地区。从垂直分布上分析,稻种资源主要分布在0~400 m的低海拔地区,收集资源232份,占收集总数的48.74%。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丰富,包含籼稻、粳稻、早稻、中晚稻、粘稻、糯稻、水稻、陆稻、深水稻及有色稻等类型,且多数的农艺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变异类型。收集及鉴定评价出香糯、米粉特用、大穗、大粒等珍稀特异地方稻种资源9份。【结论】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丰富,且普遍具有株高较高、穗粒数多、结实率高的特点。收集、鉴定评价出珍稀特异地方稻种资源9份,可用于产业开发及育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列举有关统计数据,对世界、我国及我省水稻生产、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现状进行概述,阐明了加强稻种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研究对促进水稻育种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了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广东省稻种资源研究下一步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具有丰富的地方稻种资源,合理地挖掘和利用地方稻种优异性状,有利于加快水稻育种效率,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从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收集与分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品质和抗性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更深入研究和利用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外稻种资源在广东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在利用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水稻优质育种和杂交稻育种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绿黄占,七黄占,双七占等优质抗病新品种。利用外引资源育成优质稻主栽品种七桂早25号,七山占,粳籼89和特籼占等,育成杂交稻恢复系3550,4480,广恢122,广恢128等以及育成不育系粤泰A和泰丰A。  相似文献   

7.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贵州地方稻种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多目标决策在水稻资源和育种上的应用,为贵州水稻遗传研究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稻种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水稻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方法,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50份贵州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大糯表现最优,其次是野芒禾、白糯谷和野马糯稻。2)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贵州地方稻种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早熟大粒型,第Ⅱ类表现一般,第Ⅲ类高秆、多穗、低结实率、小粒型,第Ⅳ类为高秆、高结实率、大穗型,第Ⅴ类为早熟、矮秆、多穗、高结实率型。其中,前3类表现为低产类型,后2类表现为高产类型。应用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最优的稻种资源正好在第Ⅳ类和第Ⅴ类中,表明,多目标决策在对稻种资源的综合评价中是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目标决策对从国外引进的稻种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从173份国外稻种资源中筛选出3份表现最优的稻种资源为IR78875-190-B-1-3、IR78994-B-18-B-B-B和IR82198-24-2-2。另对173份稻种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与多目标决策中的熵和熵权的结果是一致的。最后选择多目标决策评价法筛选的最优和最差的(各10份)稻种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两大类,结果证明,多目标决策评价模型在大量稻种资源的评价是有效的。该方法避免了由单一性状指标来判断稻种资源优劣所造成的偏差,可为水稻育种选择优良亲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作物育种和遗传资源学角度探讨了广西稻种资源耐旱种质利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进展,分析了广西稻种资源耐旱种质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今后应重视和实施水稻耐旱育种和旱稻育种,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稻种资源,创新抗性育种理念、育种技术、抗性品种及耐旱栽培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育种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传统强项,该所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育成了感光型品种“包胎矮”和“包选二号”在华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十五”以来,该所更加重视广泛收集、利用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系统选育、有性杂交和太空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在产量、抗性和米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共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15个,并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综合多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体会,分析了广西区优质育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水稻优质育种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 优良稻种资源是选育水稻品种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对收集、保存的1000余份国内外稻种资源进行了连续4年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观察鉴定,经整理归并为958份,其中山东省内地方品种128份,选育品种(系)30份,推广外引品种35份,省外品种(系)296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东南亚稻种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出高光效基因资源,为广西高产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对164份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稻种资源进行光合性状测定,并通过聚类分析,按极高、中高、高、中、低等级别对所测得净光合速率进行分类,筛选并确定优质高效的种质材料。【结果】不同稻种资源间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将164份稻种资源划分为净光合速率极高、高、中高、中、低、极低6个类群,其中净光合速率值接近或大于30.00μmol/m2·s的极高净光合速率材料共14份,占测试材料的8.5%。【结论】东南亚稻种资源中存在高光效种质资源,筛选出的14份极高光合速率稻种资源可作为水稻高光效育种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对外引稻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本试验对近年来从东南亚国家收集和引进并经隔离种植、生物学鉴定筛选出的35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东南亚优异稻种资源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我国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者总结三十年来我国籼稻育种的主要成就有:矮秆水稻育种;杂交水稻育种和水稻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育种主要经验为:从生产需要出发确定育种目标;稻种资源的正确利用;主要性状的改良;加速世代育种的群众运动和协作攻关;良种和良法结合。对水稻育种的前景,作者认为育种目标仍应以高产为主,结合优质、抗性、早熟;以杂交育种为基础各种育种途径相结合;开展各学科对稻种资源的综合研究和加强有关水稻育种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非洲引进的7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28个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2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e′)平均值为1.12;引进的非洲稻种表型具有丰富的变异,但是总体的遗传多样性不高。通过考察鉴定,初步明确其主要特性是红米多、品质优、高结实率和抗病性好。从这70份非洲稻种资源中筛选出16份优异资源,可供深入研究与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种资源丰富,种质资源特别是稻种资源保存量居世界首位。而目前我国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利用严重脱节,造成资源利用率低。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狭窄,制约了品种选育的进展,致使推广品种遗传背景狭窄,一致性增强,为一些毁灭性病虫害的发生留下了隐患,从而导致我国水稻育种进展缓慢,产量徘徊不前,品质和抗性也少有突破性进展。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热带水稻资源适应了热带高温多湿、病虫害滋长的恶劣环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及功能基因。本文建议在海南建立热带水稻种质中心,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力量对热带水稻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发掘其中的特异基因,为这些基因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科研工作者提供育种材料,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8.
日本稻种资源在吉林省水稻常规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建国以来日本稻种资源在吉林省水稻常规育种上的利用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建国以来种植的水稻品种有66%是利用日本稻种资源而育成,有17 3%是从日本直接引进利用,并且利用日本稻种资源育成的品种60%有爱国衍生系品种的血缘,在我省推广面积较大。同时还对日本稻种资源利用价值做了评价,并对其如何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湖南在优质稻种资源收集、引进、评价、利用,优质稻品种选育、优质稻米标准研究、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的成就、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收集、评价、保存了湖南地方稻种资源5000多份,国外稻种资源1000多份;育成了中高档优质稻品种120个,其中中档优质稻品种103个,高档优质稻品种17个,三系优质杂交稻组合8个,两系优质杂交稻组合7个,常规优质稻品种115个;针对优质稻品种库容小、生物学产量低等特点,研究形成了一套高生物学产量、高库容量、高经济系数、少农药污染的“三高一少”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正进一步收集、引进、利用耐热、抗病优质稻种资源、野生稻有利基因;研究稻米重金属及化学残留物的检测技术;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全面提高优质稻品种产量潜力、抗病虫性及稻米品质,改良现有不育系、恢复系、常规水稻品种;研究优质稻合理的时空布局与生态区划,采用全程监控技术,进行洁净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是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世界育种史上,关键性基因种质资源的发现往往伴随着品种改良的突破性进展,如20世纪60年代后期波兰甘蓝型油菜品种Bronowski低硫苷源的发现,70年代水稻野败雄性不育和油菜Pol CMS的发现和利用等.对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合理评价是有效利用的前提,而且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策略及鉴定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也为研究植物起源进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