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南京市新街口、夫子庙及湖南路三大商圈内部餐饮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获取碳排放测算基础数据,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南京市三大商圈餐饮业月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夫子庙商圈排放总量最多,新街口商圈排放总量最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餐饮业碳排放平面分布特征分析。从能源使用、增加绿化面积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城市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如何在低碳的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是低碳生态建设的重点。文章通过对晋中市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几项海绵城市措施碳排放源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是建设施工阶段中最重要的碳排放量;2)所研究的4项典型措施中建设施工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量顺序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蓄水池屋顶绿化;3)建设施工阶段中对于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材料是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以低碳为切入点,提出了减少交通所造成的碳排放是实现低碳的有效途径,慢行系统的建立可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着重介绍了慢行系统的构建原则,探讨了如何能够使慢行系统更加便捷地为市民服务,提高慢行系统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率,从而达到减少机动车使用量、降低交通所造成的碳排放量的目的,实现低碳生态城市,从而实现生态城市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省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系数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规模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引发2000~2010年四川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四川省的碳排放影响甚微,能源强度的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量增势。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2001—2010年能源类碳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2001年碳排放情况为基准,对湖南省10年来能源碳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能源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排放量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低于全国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实施低碳排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竹木结构的碳排放量和固碳量对比研究较少,现行计算方法较少考虑其中金属连接件贡献,低估了其碳排放量。通过研究轻型木结构和竹结构建筑物化阶段的碳循环,提出了考虑金属连接件贡献的竹木结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探究其在整个建筑物化阶段的贡献度,进而对竹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建筑碳排放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轻型木结构是具有较高固碳能力的低碳建筑,其固碳量可抵消82.80%碳排放量;竹结构单位建筑面积固碳量为碳排放量的1.27倍,是负碳建筑;金属连接件在轻型木结构和竹结构中碳排放量的占比分别为13.76%和35.32%,竹木结构碳排放量计算中需考虑金属连接件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临安市为研究案例,根据2003-2013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借鉴IPCC提供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及估算法,计算得出临安市近11年的工业碳排放量呈坡形曲线变化、先升后降,表明前5年的工业迅速增长及后6年的碳减排已收到成效;利用LMDI模型进行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总人口数、人均生产总值、能源利用效率是临安市工业碳排放的推进因素,工业化率、能源结构是临安市工业碳排放的衰减因素;结合计算结果的图表分析提出,作为一个中等城市,临安市应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使工业碳减排成为城市良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借鉴《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的核算方法,以杭州市为例,核算了2005~2017年全市城市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分析了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改进的Kaya恒等式和LDMI加和分解法,探讨了废弃物处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7年,受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的影响,杭州市城市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呈先升后降两个显著的变化区间,重点排放区域拱墅区和富阳区的排放量也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对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具有正向驱动效应的是经济产出效应(ΔY)、城市化水平效应(ΔU)和人口规模效应(ΔP),具有负向驱动效应的是废弃物排放强度效应(ΔWIt)。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与《湖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利用ORNL提出的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湖南省2000~2005年期间化石燃料消耗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2005年湖南省碳排放量为23351.97×104t,折合CO2量为85623.97×104t,其中化石燃料是最大的排放源,占89.7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占10.26%;在各类碳排放源中,煤炭的碳排放量最高,占碳排放总量的68.10%,占化石燃料碳排放总量的75.89%;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增长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人均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低于同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碳排放量在2002~2004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又急剧上升.分析了湖南省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原因,并提出了碳减排的措施建议,为湖南省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黔东南地区气候变化与其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系,采用资料文献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黔东南地区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8年,黔东南地区化石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量呈快速增加趋势,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原煤消费;1998~2008年,其平均气温较1985~1997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小,但年际波动性更显著;1998~2008年期间,年最高气温≥35℃的天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0℃的天数则呈降低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黔东南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对其区域的天气气候带来显著影响,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该地区在1998年后工业发展与城市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天气气候的变化对碳排放量增加作出相关性的响应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地区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黔东南地区气候变化与其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系,采用资料文献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黔东南地区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8年,黔东南地区化石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量呈快速增加趋势,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原煤消费;1998~2008年,其平均气温较1985~1997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小,但年际波动性更显著;1998~2008年期间,年最高气温≥35℃的天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0℃的天数则呈降低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黔东南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对其区域的天气气候带来显著影响,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该地区在1998年后工业发展与城市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天气气候的变化对碳排放量增加作出相关性的响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碳足迹分析法,从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和游览5个模块对该景区2012-2016年旅游产生的碳足迹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鸡公山风景区每年的旅游碳排放量是56.43×10~5 kg,人均碳排放量为36.644 kg。在旅游碳排放总量中,餐饮和交通两个模块是导致碳排放最主要的碳排放方式,二者共同贡献了93%的碳排放量。因此,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措施,以降低餐饮和交通产生的旅游碳排放量是鸡公山风景区未来实现绿色低碳旅游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的能源消费,研究城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以合肥市为例,首先从能源消费量、CO_2排放量、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等指标分析了2000~2014年合肥市工业碳排放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构建了合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合肥市工业33个行业的经济发展、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对合肥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合肥市工业CO_2排放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CO_2排放量增加。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市2005-2011年工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得出了北京市碳排放量先增后降、清洁能源使用量逐年提高、制造业仍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及工业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的结论。基于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主动调整工业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使工业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结合北京市工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对北京市工业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9~2014年辽宁省建筑业能源消费数据,对建筑业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建筑业碳排放量与建筑业总产值呈高度正相关性、建筑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呈弱脱钩状态,鉴于此,提出了辽宁省建筑业碳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碳排放源,测算了湖北省2008~2017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近年来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湖北省在低碳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碳排放量的构成来看,农用化肥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次是农药。进一步采用Kaya模型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有较大的驱动作用,而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劳动力等因素也会抑制农业碳排放。据此提出了湖北省贯彻实施农业低碳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河北省政府印发《河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生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对煤炭的用量控制,该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因此对河北省1980~2014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与预测。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河北省1980~2014年的碳排放进行了分析,以SPSS软件为手段,用ARIMA模型对河北省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碳排放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的"正U型"。ARIMA模型预测得到2015~2017年河北省的碳排放量分别为78937.4817、72960.5450、65039.9987万t。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量是评估胶合木生产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现有碳排放数据多引用国外和基于理想模型测算,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当下生产条件碳排放水平。以赤松(Pinus densiflora)胶合木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分析胶合木柱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源,从辅料、能源两个方面建立碳排放边界模型和物料清单,计算产品碳排放量,并分析生产过程碳排放特征,从生产工艺角度提出减碳方式。结果表明:胶合木柱的碳排放量为330.16 kgCO2e/m3;锯材生产阶段、胶合木及木柱制作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78.5%和21.5%;窑干、接长、施胶、搬运经优化后,可实现碳减排44.3%,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国内对低碳园林的研究多数还处于定性评价研究阶段,对园林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研究还较少。文中运用生命周期法(LCA),对园林建造、使用及拆除处置等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明确低碳园林的内涵,提出了低碳园林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的框架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碳排放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影响的传导机制,利用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且产业升级和绿色创新是其重要机制;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数字经济水平低于0.0991时会增加碳排放,高于0.0991会减少碳排放。研究还表明,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的碳排放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下游地区和中心城市起到了碳减排作用。因此,要因地制宜制定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加快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升级和绿色创新,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