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雪芹品茶     
《广东茶业》2004,(6):29-29
茶事趣闻之一。品香泉,源于北京香山法海寺南麓,品香泉?”雪芹曰:“吾尝遍七十泉,烹茶要属品香泉。”曹雪芹常来此烹茶。其友鄂比问:“香山七十泉,何独喜一日,鄂比请其喝茶,雪芹刚喝半碗,便问:“此水取自何泉?”鄂比笑曰:“品香泉。”雪芹说:“别噱人,这茶上半碗水清味正,是品香泉,下半碗差多矣,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之外     
我想古今中外也不会有哪个人把国产的茶叶都喝一遍?你就是多么嗜茶,也只能偏爱哪几种。如南方多数人偏爱绿茶;北方多数人偏爱花茶。各地茶馆、茶楼、茶艺馆,按地域特点只卖当地人爱喝的茶。甚至有的茶艺馆,对生僻一点的名茶都不知道。我去北方某茶艺馆喝“太平猴魁”,茶艺小姐说没有,嘴里还嘟囔说,不是动物园,哪里有猴喝的茶。我这“猴”只当没听见,讪讪地要了一壶别的茶。卖茶叶的北京张一元,天津正兴德,也不可能国产的茶叶都卖。而城市的茶叶城,倒使茶叶的品种多起来。我作为北方嗜茶人,有意把名茶都尝一遍,尤其对过去贵族们喝过的茶,像托…  相似文献   

3.
茶叶保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钟音 《茶叶》2003,29(2):106-108
新鲜茶叶有幽雅的芳香和醇爽滋味。但是在一般贮存条件下极易陈化变质 ,不堪饮用 ,经济价值下降。故古籍有 :“茶性淫”,农谚有 :“夏至春黄”之说。即说明茶叶易沾染异味 ,陈化变黄 ,风味欠佳。为了使广大消费者能长年喝上新鲜茶叶。自古以来 ,茶界对茶叶保鲜莫不孜孜探索。寻求圆满解决的办法。1 当前茶叶的保鲜现状当前茶叶的保鲜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 .1 普通的密封贮存 即将茶装于马口铁罐、锡罐等容器中。此法只适宜较短时间的贮存。1 .2 传统石灰贮存 它是利用石灰的吸潮性 ,使茶叶不受外界潮气的影响 ,效果比普通密封贮存好。…  相似文献   

4.
成语“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语见张孟良《儿女风尘记》第1部9:“他在儿子家住了几日,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倒也快乐!”也作“饭来张口,茶来伸手”。《活地狱》第34回:“袁绍芬这个孽障,靠着荫下之福,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且不晓得好歹,不识得高低。”成语大意是说,茶来了,伸手接来就喝;饭来了,张口就吃。比喻不劳动,只享受。形容生活舒服,只吃现成饭,只喝现成茶。茶与饭同等重要,都是每天都要吃喝的食物。然而,如果达到“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则是很危险的。“不劳动,只享受”,“吃现成饭,喝现成茶”,无疑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过惯“…  相似文献   

5.
作家茶趣     
武清爽 《茶叶通讯》2005,32(2):47-47
茶能助文思,更能显示出作家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都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此茶馆的一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正巧妙地揉…  相似文献   

6.
曹武 《福建茶叶》2023,(5):13-16
益阳黑茶是六大茶之一,也是国家非遗技艺传承项目。新消费品牌是非遗传承、国货自强、国潮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回顾国潮与新消费品牌、黑茶非遗的理论基础上,梳理中华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并通过对比分析头部茶企品牌竹叶青和小罐茶的实践经验,凝练构建益阳黑茶新消费品牌的国潮化策略,即深耕中华传统茶文化(唐宋自然美学)、IP化内容传播、凸显中医养生功效、坚守品牌社会责任。国潮化有助于推动黑茶品牌在Z世代”出圈”,培育中国茶的忠实粉丝,疏缓“年轻人不愿喝茶”困局,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区域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品茗杂说     
秦威 《福建茶叶》2000,(4):48-49
1 茶之精神古今中外的茶人对茶都一些十分独到的认识 ,形成的别具特色的茶之理念 ,或称之为茶礼、或称之为茶道。唐朝的陆羽写了一本《茶经》 ,书中提到了茶的精神 :精、俭。“精”是专精 ;“俭”是简约。唐朝时喝“煮茶” ,用风炉来煮水。陆羽在风炉上铸了六个字“伊公羹、陆氏茶”。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宰相 ,他本是以做羹汤的道理 ,建议治国之道 ,伊尹用鼎的功夫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陆羽希望通过泡茶 ,对社会有帮助。宋代的徽宗皇帝痴迷于茶 ,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传世 ,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 ,序中写道 :“茶之为物 …  相似文献   

8.
有好茶喝,会喝好荼是一种“清福”;这是鲁迅先生品茶品出来的感叹。老舍先生所著《茶馆》,其茶文化内涵之丰富,达到了艺术升华的顶峰。茶馆,寓意着品茗休闲消遣的地方。茶叶,既是消费品,又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就有“宁肯三日无食,不愿一日无茶”的民谚。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茶。旧时的茶馆:那是三教九流、富人商贾、达官贵人和上层社会人士出入的场所。而今白领丽人、公务员及市民百姓都是茶馆的常客。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其乐融融。茶馆成了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9.
福安种茶历史悠久 ,新形成的饮茶、用茶习俗也与之相辅相成 ,历史漫长。一、饮茶、用茶已成为福安人民“开门七件事”之一 民谣“油盐酱醋米茶柴 ,件件都在别人家”。这是旧日贫苦人民的生活写照。二、茶哥米弟 福安民间把茶叶叫做“茶米” ,与谷、麦、豆、麻同列五谷类中 ,足见其重茶的程度。有趣的是福安人历来有先喝茶后吃饭的习惯 ,特别是来了客人 ,很少有不喝茶先吃饭的。他们认为先喝点茶 ,保持肠胃通畅 ,然后再吃饭 ,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把茶称作“哥” ,把饭 (米 )称作“弟” ,茶哥米弟之称便由此流传。三、“无意冲茶半浮沉” 福…  相似文献   

10.
施闰章与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闰章(1618-1683):清初诗人。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螃斋。宣城吟属安徽)人。顺治进土。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诗与山东莱阳人宋碗齐名,号“南施北宋”,少数作品对清初的社会政治状况有所反映,有《学余堂文集·诗集》。施闰章可能由于生长在著名的“敬亭绿雪”茶产区,所以使他对茶叶有很深的爱好,并亲自来制“绿雪”名茶。他写下了许多首名茶、名泉的诗篇,耐人寻味。一、名茶(一)敬亭绿雪:产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创造年代,尚无确切史料考证。年久失传。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年代起重新挖掘,恢复生产。成茶品质特征,外形…  相似文献   

11.
枕边一部《红楼梦》,我整整翻阅了30年.书中妙玉悄悄招呼宝钗和黛玉到耳房中喝"体己茶"的情节,引发我的兴趣.于想象中,用梅花香雪烹煮的茶,清淳无比,浸润心灵,那是人生的极致享受. 所谓"体己茶",也可叫"贴心茶",就是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喝的茶.妙玉何等高洁孤傲,就连贾母过来串门儿,上的茶也不过是旧年接的雨水所烹.所以宝钗、黛玉能喝到妙玉亲手烹制的雪煎茶,福气当真不小.而宝玉,算是沾宝钗、黛玉的光,也喝到了这样一杯香妙无比的茶,自然也心情惬意.  相似文献   

12.
五盖山米茶     
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郴州的五盖山,茶茅重实似米,故谓之“五盖山米茶”。五盖山属南岭山脉,位于郴州东南60余里,有五个山峰如盖,最高峰——碧云峰海拔1620米,素有“郴阳第一峰”之称,常年又有“云、雾、雨、露、雪”等五盖著称,山势雄伟,峰峦叠嶂,绿林苍翠,涧流潺潺。由于土  相似文献   

13.
一、茶在边疆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边茶是指销往我国边疆的各种茶叶总称。我国边疆藏、蒙、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同胞都把茶叶作为日常生活必须品,这些地区流传着“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谚语。藏、蒙等族同胞为什么必须饮茶呢?历史上对这问题有很多解释: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099年)官吏程之郡说:“食肉饮酪,故贵茶而病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 全国有 97%的人信伊斯兰教 ,居民中有 70 %饮绿茶 ,也有的喝红茶 ,每年消费茶叶约 10万 t左右。巴基斯坦人常以奶茶和水果招待客人 ,有时还在奶茶里放一些巴旦杏、阿月浑子等干果 ,喝起来清香爽口。喝完茶后 ,客人向主人告别 ,主人定会送出院门 ,用右手贴在胸前 ,真诚地祝福一句“胡达哈费兹”(真主保佑您 )。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也提倡喝茶。波兰 国内有 90 %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波兰人以喝红茶为主 ,年消费茶叶 3~4万 t,仅 1998年就进口茶叶 36 4 2 9t。每年人均饮茶 0 .4kg。波兰人有饭后喝饮料吃水果的习惯 ,饮料是茶和咖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14,(6):23-23
茶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但人们常说:“隔夜茶,毒如蛇”,因此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选择喝刚泡好的新茶,而把前一天泡的茶水倒掉。近日,有网友发帖认为:“茶水久放会馊,还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真的对人体有害吗?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这一说法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浙江新昌长诏水库茶场研制开发的“绿岛春云”茶,是新昌县名茶中的后起之秀,该茶汤色绿、滋味鲜爽、口感好,但与同属卷曲形茶的“望海云雾”相比,由于茶周海拔要比“望海云雾”的产地雪溪茶场低三四百米,因此在色泽、香气与滋味品质上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林治 《福建茶叶》1999,(4):43-44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象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加葱、桔皮、薄荷、桂园、红枣,根据各人的口味嗜好,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不在茶中加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饮,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再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才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相似文献   

18.
水仙茸勾     
水仙茸勾茶是湖北地方名茶之一,产于五峰县的水浕司、渔关一带。这里山势巍峨,云雾缭绕,奇丽壮观,终年山青水秀,无山不绿,无坡不茶,茶树多生长在海拔500~1200米之间的山坡上。水仙茸勾是土家山寨历史贡茶。传说数百年前一位土司“皇帝”久病百药医治无效,一次喝了一位茶山姑娘进贡的茶叶,病不治即愈,“皇帝”为了感恩这位姑娘,将此茶取名为“水仙茶”(水浕司仙女茶)。该茶制造方法早已失传,为了恢复地方名茶生产,县  相似文献   

19.
赵燕燕 《茶叶》2009,35(2):122-122
4月13日上午十点,第十二届西湖国际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吉庆台举行,本届茶会是2009茶文化博览会的主体项目之一,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中国茶叶博物馆承办,以“倡导科学饮茶提升生活品质打造休闲之都”为主题,旨在营造“喝茶好、喝好茶、茶好喝、好喝茶”的氛围,以进一步打响“杭为茶都”品牌。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1 0月 1 8日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创办的“茶仙遇茶艺馆”隆重开业 ,我有幸应邀参加。非常高兴地喝上一杯上乘的“湘波绿”,一边饮茶 ,一边观看少儿茶艺队表演节目 ,还目睹了茶艺馆内外的环境 ,颇有感触。茶仙遇茶艺馆的创办 ,有效地利用了省茶叶研究所自身的科技设施、产品特色、地域环境、茶艺人才、茶文化等资源优势。茶艺馆置身于研究所茶园之中 ,与茶园交相辉映。饮茶爱好者光临茶艺馆不仅能愉快轻松地品饮一杯香浓鲜爽的当年新茶 ,还可以参观或登高俯瞰生机盎然的茶园 ,观看采茶和制茶技艺 ,享受茶林风光。茶仙遇茶艺馆除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