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茹立超 《水产科技》1991,(6):26-26,34
罗非鱼类已成为我县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其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1/3强。由于罗非鱼的耐寒性差,水温降至10℃以下即出现死亡,如果在寒潮到来之前不及时捕捞,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我县一般单养罗非鱼的鱼塘,在当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都要捕捞完毕,  相似文献   

2.
福建漳州市芗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今年初在36亩鱼塘进行“雄性罗非鱼高产优质养殖试验”获得成功。据九月十二日在芝山乡瑞京村养殖场和石亭乡南山村养殖场现场捕捞对比:水质相同,鱼苗规格、放养密度和投放  相似文献   

3.
1980年我县从广西水产研究所引进尼岁罗非鱼鱼苗。当年就开始了海水繁殖尼罗罗非鱼鱼苗的试验工作,初步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数量少,不能满足生产需要。1982和1983二年海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鱼苗主要还是从淡水中繁殖培育的。由于运输和没有进行完善的海水驯化工作,加上鱼苗个体小,鱼塘面积大,敌害多等原因,成活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蒋茂林 《科学养鱼》2007,(10):10-10
笔者从事奥尼罗非鱼鱼苗的繁殖生产多年,在奥尼鱼苗捕捞的操作过程中,每次捉苗都很难捉干净鱼塘中的鱼花。这些漏网的鱼花,存塘的时间越长,生长的规格就越大。当它们长到八九朝时,就会猛吃刚孵出的小鱼苗。如果不能及时将一定数量的存塘鱼种清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冬至前,气温骤降。广东高要市大兴罗非鱼专业合作社社长黎来基的心不禁吊了起来,罗非鱼喜热怕冷,不注意养殖细节,罗非鱼留在塘里往往凶多吉少。一连几天,他起早摸黑,走村串户,观察每个鱼塘的情况,不厌其烦地为养殖户讲解鱼塘过冬要注意的细节。民间有"冬至大过年"的习俗,而他却全然忘了,那天晚上他和养殖户在鱼塘上一直忙到深夜。眼看2013年的年历就要翻到尽头,黎来基不  相似文献   

6.
淡水罗非鱼因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广西省被广泛养殖;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罗非鱼养殖的经济效益以及养殖效果,要进一步探究罗非鱼的养殖现状,在明确养殖技术要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鱼塘改造,以此来推广标准化、健康的罗非鱼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深受养鱼户的欢迎,已成为我县淡水养鱼的主要养殖对象之一。养殖方式有单养,也有混养,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1/3强。由于罗非鱼耐寒力差,在我县不能野外越冬,所以,我县的罗非鱼养殖,一般在当年11月底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罗非鱼养殖在广东、广西、海南发展迅速,产业稳步发展。然而随着高密度养殖的推广和养殖总量加大,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链球菌病暴发日益严重,且该病具有暴发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罗非鱼高密度精养区域90%鱼塘因链球菌病出现死鱼现象,死亡率普遍在30%~50%,部分鱼塘全军覆灭,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尽管罗非鱼价已跌破成本价,但市场上总有一些持续赚钱的养殖户朋友,他们往往更关注鱼塘的综合效益.以下通过一例罗非鱼养殖连续多年盈利的案例向读者展示立体养殖的优势,希望能给养殖户朋友带来启示. 首先,投入鱼塘的饲料,先被在水面上层摄食的罗非、草鱼吃掉.  相似文献   

10.
杨洋 《内陆水产》2009,(10):9-11
“门槛低”、“产能过剩”、“鱼龙混珠”……近年来,罗非鱼种苗行业话题不断。 在刚刚过去的7、8月份,海南罗非鱼遭遇了罕见的链球菌病,“海南文昌90%的鱼塘都有发病的现象,部分鱼塘死亡率几乎达到50%。”海南新希望农业有限公司经理祝涛告诉记者,由于疾病蔓延,  相似文献   

11.
1991年7月份,我县养鱼池塘发生多起泛池死鱼事故。7月18日,梁山镇关庄村鱼塘泛池,死鱼300公斤;同日,安山乡曹庄村鱼塘死鱼20余公斤;7月26日,司垓闸管所网箱罗非鱼死亡100余公斤;7月29日,小安山乡水屯村鱼塘死鱼100余公斤。上述死鱼事故,影响了养鱼户的收入,给养鱼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分析上述几个单位的情况,我们认为造成池鱼泛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放养密度大。发生泛池死鱼的池塘,均是亩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推广尼罗罗非鱼的养殖,并为本地区成鱼塘精养高产摸索经验,自1982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成鱼塘混养罗非鱼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82年,试验在枣庄市区市郊乡北龙头一号塘进行。该塘面积1.6亩,平均水深1.8米。自3月至6月份,陆续放养草、鲂、  相似文献   

13.
1.合理套养 野杂鱼较多的成鱼塘每公顷可放养鳜鱼300~600尾;放养罗非鱼、鲤鱼、鲫鱼较多的成鱼塘,每公顷放养750~1000尾;罗非鱼繁殖过多的池塘,每公顷可放1500尾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混养鳜鱼的池塘中不宜再放养鲢鳙等夏花,否则鳜鱼会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养鱼》2012,(5):47
自今年3月底开始,海南文昌地区投放的罗非鱼苗便接连出现大面积发病情况,有些鱼塘的罗非鱼苗排塘率高达百分之百。从外观来看,此次发病的罗非鱼苗多为7~8朝苗,发病症状以烂身烂尾、白嘴、  相似文献   

15.
影响越冬罗非鱼死亡率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耀平 《水产科学》2005,24(8):14-16
通过对罗非鱼越冬鱼塘鱼的死亡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罗非鱼越冬死亡率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哪些因子是影响罗非鱼越冬死亡率的主要因子。本文浅析了有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朱清澄 《水产学报》2003,27(5):499-503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aL.)属热带性鱼类,为我国1978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海淡水养殖对象,具有食性杂、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1]。目前已在我国数个省、市开展养殖。尼罗罗非鱼性喜群游,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4~32℃,水温降至14℃时,活动迟缓,停止摄食,水温降至12℃以下时便逐渐死亡[2]。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养殖的尼罗罗非鱼,一般在严冬前开始进行捕捞。水温达到20℃以上时,雄鱼会在池边或者池底挖洞,当遇到外界刺激或拉网捕捞受惊后,便潜入洞中或软泥中。尼罗罗非鱼的这一行为习性给捕捞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各地一般…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越冬成活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耀平 《淡水渔业》2005,35(4):21-24
以罗非鱼越冬鱼塘2003年12月~2004年4月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水温等6项环境因子和放养密度对罗非鱼成活率作回归统计,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初步建立罗非鱼越冬成活率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pH、氨氮浓度、BOD5浓度和放养密度是罗非鱼成活率的显著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8.
曾海红 《河北渔业》2001,(4):23-23,37
<正> 近两年,我县周围好多厂矿尤其是大小电厂的余热水资源被人们充分挖潜利用,实现了终年养殖的梦想。养殖品种以罗非鱼和淡水白鲳为主,特别是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抗病害、耐低氧、肉质好、生长快、产量高、易捕捞、售价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者青睐。笔者在阳泉市一个热电厂进行了淡水白鲳高产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捕捞难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谢钢  明扬 《内陆水产》2002,27(10):24-24
生产实践证明,高温季节捕捞成鱼,应该在夜间或凌晨进行,这时气温相对较低,对塘鱼的生长影响小,并捕捞后鲜鱼上市及时。捕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拉网捕捞,白天做好准备工作,把鱼塘杂物清理干净。2拉网的高度应尽量与鱼塘水深相吻合。网眼宜在8厘米左右,这样捕捞出水的鱼大多在0.5千克以上。3轮捕轮放,每次捕捞总鱼量的10%~15%。一般15天左右捕一次,捕捞的时间不能相隔太短,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每年6~10月间,是鱼的生长旺季,这时鱼的磷片较松,打捞时要格外小心,避免鱼体受伤,病菌感染,同时捕后应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