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勒河流域地处甘肃省酒泉市辖区内的安西县和玉门市境内,东经95°35’~97°40’,北纬39°50’~45°45’,海拔1500~1040m,东起玉门市花海独山子,西到瓜州县西湖乡,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区域内四季气候差异明显,春季多干旱、大风,夏季炎热少雨,夏秋之交温差明显,冬季严寒干燥。疏勒河流域土壤含盐量大,土壤pH8~10,盐碱地占土地开发面积的60%以上。正在实旋的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开发工程是国家和甘肃省的重点扶贫工程,项目的目标是将甘肃中部和南部的7.5万贫困农民移至疏勒河流域,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疏勒河流域国营黄花农场场部周边镁质碱化土为对象,通过72个土样检测数据和大田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疏勒河流域镁质碱化土壤的改良利用方向,提出了镁质碱化土的细分标准。结果表明:对镁钙离子当量比值小于3的弱镁质碱化土,在采取一定的改良措施后,可以开垦利用,对镁钙比大于3的镁质碱化土暂不宜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4、5、6、7、8月末研究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盐碱地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荒地、林地、葡萄地、棉花地)土壤水盐含量及动态变化特征,旨在为该流域盐碱地的改良、合理灌溉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在不同月份间,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含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影响较大且复杂。棉花地、葡萄地、林地的土壤p H值在每个月间均显著低于荒地,而含水率显著高于荒地。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壤离子构成以Na+、Ca2+为主,HCO3-、CO32-普遍缺乏,总体为:Na+Ca2+Mg2+K+SO42-Cl-HCO3-CO32-。棉花地、葡萄地、林地的土壤Na+、K+、Cl-、CO32-显著低于荒地,并在不同月份间其含量变化较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玛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盐碱土壤水盐含量和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影响较大,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该地区盐碱土壤水盐含量。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为疏勒河流域农业环境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缺水、土地荒漠化危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加快建设节水型灌区,采取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迅速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障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疏勒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玉门饮马农场不同植被类型(白刺、小麦、苜蓿、孜然和茴香)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荒地为对照,探讨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且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其中苜蓿地土壤脲酶和硝酸还原酶含量最高,其平均值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7.88%和156.94%;孜然地碱性磷酸酶含量最高,平均是对照的4.43倍;小麦地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其平均值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12.72%和51.00%。土壤脱氢酶活性与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受生长季节影响较大,但无明显的规律性。5种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但因季节因素的影响,很难确定哪种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疏勒河流域径流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疏勒河流域3个水文站1973~2008年径流量资料和出山口托勒站同期的气象资料为基础数据,从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出发,研究了温度、降水以及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研究表明,疏勒河流域出山口温度持续显著上升,降水波动性变化,主干河流径流量明显减少,但近10年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径流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径流量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尤其与降水显著相关,二者均存在4~6年的周期振荡。最后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水量平衡方程,以对来年径流量作出客观准确的预测,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概况 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其北部为断续的丘陵残山,山势低缓,海拔2000~2500m,东为石落山构成的低山丘陵与赤金盆地相隔,西以双塔堡为界,地势东高西低,是一个较宽阔的内陆盆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多风沙,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mm,多年平均气温6.9℃,年极端最低气温27.7℃,土壤冻结期从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约5个月左右,最大冻土深度1.5m.  相似文献   

8.
风蚀是导致中国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武川县为例,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风蚀预报经验模型,通过GIS平台,基于Landsat8数据计算2018年和2019年武川县的土壤风蚀模数,获取风蚀因子,并在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草地面积增加,但随着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武川县的风蚀情况从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发展为以微度和强烈侵蚀为主,且耕地的土壤风蚀情况最为严重,草地次之,林地的风蚀程度最低。由此可见,除土壤水分、风速等因素外,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度也对土壤风蚀的程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近58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宇  周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9-5561,5607
[目的]分析河西地区近58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依据河西地区1951~2008年月降水资料,运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近58年来降水的变化规律。[结果]河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59.08%,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2.57%。河西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不剧烈,各年代平均降水量为120.8~139.0mm。河西地区1951~2008年降水系列存在5、10、21和32年左右的周期。未来,河西地区年、春、夏及冬季降水将呈小幅增加趋势,其中,疏勒河流域年降水增幅较大(5.231~0.062 mm/10a);黑河流域南部和东南部比西北部增幅相对较大;石羊河流域年降水增幅最小,为3.280~0.098 mm/10a。[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华  吴发启  张青峰  何先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19-3920,4008
通过测定飞马河流域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川地不同部位0~180 cm的土壤储水量,分析了土壤储水量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坡位、坡向不同,土壤储水量差异很大,阴坡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平均增速6.01 mm/m,阳坡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平均增速0.71mm/m;在坡地上修建了水平阶后,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趋于均匀;土壤储水量年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2~7月土壤储水量变化缓慢.7~9月土壤储水量急剧变化,9~12月土壤储水量变化又趋于缓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储水量差异明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储水量变化幅度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盐碱土壤的碳、氮、氢含量,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内陆河不同流域地区盐碱土壤中的碳、氮、氢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点.尤其是疏勒河流域,其碳、氮、氢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地区(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沿河西走廊从西向东,土壤中碳、氮、氢的总含量依次降低,土壤的肥沃程度也沿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根际微域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6个月根箱试验,研究了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修复Pb、Zn、Cd污染土壤中根际不同微域(离根面0~2、2~4、4~6、6~8、8~10 mm)及非根际(离根面10 mm)微生物群落特性.结果显示,根际0~2 mm微域土壤磷酸酶活性、0~4 mm微生物量碳及0~8 mm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0~4 mm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真菌及原生动物特征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0~2 mm土壤真菌/细菌PLFA比值显著高于非根际,0~4 mm土壤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菌PLFA比值显著低于非根际.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PLFA与可溶性碳(DOC)呈正相关,与pH及有效态重金属呈负相关.东南景天的根际微生物的影响范围为0~4 mm,且土壤pH、DOC及有效态重金属的变化是驱动微生物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玛纳斯河流域不同恢复模式下盐渍化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为背景,选取典型的重度盐渍化弃耕地为试验区.随着弃耕地变成棉田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增加,开垦2、5和10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的含量以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土壤热水溶性有机碳(HWSOC)的含量较弃耕地高.连续人工开垦后SOC和大团聚体(>1 mm)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其中开垦10年0~5、5~10 cm土层>1mm团聚体分别占56.9%和56.7%,团粒指数下降至43.9%.[结论]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与SOC和土壤HWSOC达到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弃耕地新垦土地对绿洲农田土壤HWSOC对维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14.
凤庆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位于东经99°31′~100°13′,北纬24°13′~25°02′之间。全县国土面积3 335 km2,最高海拔3 098.7 m,最低海拔904 m。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全县属低纬高原(山地)半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 307 mm,年平均温度16.6℃,年平均日照时数2 074.3 h,年平均霜期67 d。县境内因受海陆季风的影响,有雨热同季,气候温和,日光充足,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集中,干湿分明的特点。县境内河流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8条,总长1 789.5 km,境内土壤多为黄红壤,土壤性质为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凤庆县自然气候适宜多种生物繁殖生长,从而使凤庆县成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外来有害  相似文献   

15.
<正>胡杨作为疏勒河流域天然生长的树种,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具备耐旱、耐寒、抗盐碱、抵挡风沙强、管护成本低等特性,在本区域的生长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唯一能在荒漠地区、沙漠、戈壁中天然生长的乔木树种。据史料记载,疏勒河流域早期人类的活动是逐水草迁徙的纯游牧业,从公元前111年即西汉武帝元鼎6年开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开发长河中,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发展,也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因  相似文献   

16.
刘宁宁  王录仓  张晓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96-6698,6703
疏勒河流域处于河西走廊西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入,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会引起与地表水-地下水循环转化相关的生态环境变化。主要从水资源、耕地、人口、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移民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趋势不断完善,人口与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具有正相关性,所以在以后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以水土资源为核心,定发展、定绿洲、定林草,促进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开展了葡萄林地风蚀监测研究。【方法】以宁夏贺兰山东麓的绿洲荒漠交错带上的葡萄园产区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手段,以周边其它立地类型为对照,探讨葡萄园产区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通过2016和2017年的观测分析表明:各立地类型中风蚀主要发生在4-6月,风蚀葡萄新开地﹥1年葡萄基地﹥3年葡萄基地﹥荒漠草原﹥9年葡萄基地。在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前期及1~3年内,秋覆土春放苗过程中,风蚀量明显较大,以春季最严重。耕种8~9年后,防护林基本完善,风蚀量明显减少。【结论】葡萄基地建设时间越久,地表风蚀越小,同时提出了雨前耕作、耕后灌溉可形成土壤物理结皮,以及种植绿肥绿化、增加物理覆盖、完善防护林体系等减少风蚀发生。  相似文献   

18.
邛崃蒲江地区位于川西平原边緣,海拔508.1公尺,东南为长丘山浅山丘陵区,西北为五面山浅山丘陵区,其間为蒲江河流域。长丘山丘陵区耕地土壤属六土坭,五面山多为黄缠,只是在蒲江河流域两岸有局部的冲积土。这里自然气候良好,年雨量为1,344毫米左右,一般年景都能滿足大小春作物生长需要。年平均温度为16.4℃,一月分平均温度为5.9℃,七月分平均温度为27.7℃。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壤风蚀的强度,研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新时期国土空间格局合理布局和祖国北疆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基于RWEQ模型定量模拟1990-2015年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风蚀模数,分析研究区土壤风蚀变化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1990-2015年四子王旗土壤风蚀情况整体呈现稳趋向好态势,其中1990-2000年,土壤风蚀模数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34 t/hm~2;2000-2015年,土壤风蚀模数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2.59 t/hm~2。【结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利用结构,产生的土壤风蚀效应不同,有利用趋于生态环境稳定的土地利用结构是降低土壤风蚀强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建平县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北部7.2℃,南部8.5℃(南部为7.9℃,北部为5.5℃)。年降水量400~500min,降雨时间大都集中在6~8月份。年蒸发量1853mm,无霜期125~145d。建平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农户有机肥后续施入大大减少,造成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干旱造成风蚀严重。土壤水分的流失、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等导致建平县粮食产量低,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