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牦牛高效繁殖技术生产安犏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隔离断乳+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隔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实施犏牛生产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67.50%、61.67%、56.67%和95.59%,分别提高38.33、35.83、35.83和11.5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8.00%、83.00%、78.00%和96.16%,分别提高23.95%、25.76%、34.49%和7.25%,差异显著(P<0.05)。采用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显著提高当年产犊牦牛和隔年产犊牦牛的发情受胎效果,杂交后代犏犊牛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场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合作进行“牦牛复壮综合技术的研究”采取系列培育技术,取得以下成绩:5~6月牦犊牛半哺乳活重80kg以上,全哺乳110kg左右;冷季暖棚“三化秸秆”补饲89~90天增重7kg以上;12月龄不断奶,当年本交受孕,来年产犊;繁活率由40%提高到60%,效益显著。研究项目结束后,我场将购进优良杂种黄牛,与牦牛本交繁殖一代犏牛,解决人犊争奶,扩大牦犊牛全哺乳数量;采取正回杂交、互交育成新的牦牛品种群;推行屠宰5~6月龄乳犊,屠宰18月、30月龄青壮牛措施,加速牛群周转,使生产母牦牛超过60%;改进调制秸秆技术,使牦犊牛冷季暖棚补饲增重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对比带犊牦牛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繁殖效果的差异,作者根据实施的科研项目进行了两组试验,以便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于繁殖季节在试验组母牦牛阴道内放置“孕激素阴道栓”并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CIDR+PG)诱发牦牛集中发情。[结果]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当年生产后,通过犊牛统一断奶,改变营养供给,产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分别为8%和19.2%。试验组母牦牛应用“放置孕激素阴道栓+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方法诱导发情后,总发情率达89.1%。试验组带犊母牦牛激素处理后受胎率为89.1%,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较低,自然交配后受胎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繁殖率、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9%和19.2%、97.6%和100%,试验组犊牛的平均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51 kg、2.37 kg、3.28 kg,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试验组犊牛相关年龄段体重与对照组犊牛对应指标相比,初生体重差异显著(P<0.05),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外源性激素诱发带犊母牦牛当年集中发情,母牦牛当年...  相似文献   

4.
对50只安犏一代犊牛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与同龄牦牛犊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安犏一代犊牛初生、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比同龄牦牛犊增加了11.21kg、16.1kg和18.04kg(P0.01)。安犏一代犊牛初生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7.14cm、7.07cm和6.94cm;安犏一代犊牛3月龄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9.22cm、15.1cm和11.19cm;安犏一代犊牛6月龄的体高、胸围和体斜长分别比同龄牦牛犊提高了16.7cm、17.71cm和18.69cm(P0.01)。  相似文献   

5.
<正>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病症包括败血型、肠毒血型、仔猪白痢等。临床呈急性败血病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者造成犊牛死亡。1病原体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可随着乳汁、饲草、饮水等进入犊牦牛胃肠道。初生犊牦牛抗病力弱,如果未及时获取初乳,没有得到母源抗体,或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均可诱发犊牦牛大肠杆菌病。此外,各种不良应激,如,母牛运动不足、牛舍卫  相似文献   

6.
应用代乳粉培育放牧犊牦牛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粉对48头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其生产经济效益的分析,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27%、29%蛋白质水平的代乳粉对犊牦牛的增重效果优于自然放牧牦牛;饲喂29%蛋白质水平代乳品的犊牛生长性能优于饲喂25%和27%蛋白质水平代乳粉的犊牛;对犊牦牛饲喂代乳粉的经济效益大幅优于天然放牧的犊牦牛,27%蛋白质水平代乳粉的投入回报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牦牛犊腹泻是危害牦牛的犊疾病之一,明确牦牛犊腹泻病因及用药现状,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牦牛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意义。作者对犊牛腹泻发病原因、药物防治现状及其存住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作实践,就提升犊牦牛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做要点阐述,提出了提升妊娠期母牦牛饲养管理水平;犊牛产后加强护理管理;犊牦牛早吃、吃好初乳;加强犊牛日常管理;重点做好应激性腹泻的防治等综合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牦牛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种畜,产犊时期集中在气候异常恶劣、饲草极度匮乏的3~5月份.犊牦牛是指出生至一周岁牦牛.犊牦牛是牦牛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牧民增收的希望.初生犊牛抵抗力差,又受到外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容易生病、死亡.因此,做好新生犊牛的护理及犊牛常见病的防治,是降低犊牛死亡,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县每年夏季流行一种危害犊牛的慢性接触性皮肤病,群众称之为“落霍”(藏语意:雷电打的)又叫“南什君”。本病呈地主性流行,主要危害1-3岁自然放牧的牦牛犊,其中2岁的发病居多。患病后致使犊牛发育受阻,代谢障碍,若营养状况极度差时,则难予度过春乏关,成年牛亦偶有发病。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试验选用30日龄,体重(26±2.6)kg犊牛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犊牛,每组公母各半,Ⅰ、Ⅱ组分别饲喂高蛋白含量代乳粉、高脂肪代乳粉,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母乳喂养。结果表明:饲喂代乳粉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增重和日增重(P0.05);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没有显著影响(P0.05);犊牦牛早期断奶能显著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P0.05),缩短牦牛生产周期,显著提升代乳粉饲喂阶段的经济效益(P0.05)。综合分析,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无论在犊牛生产性能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代乳粉替代全乳饲喂对牦牛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日龄相近且健康的牦牛犊,按照抓阄的方法确定试验组(代乳粉)和对照组(全哺乳),每组30头。研究结果表明,海北高原牦牛犊可以提前到30日龄断奶,断奶后用代乳粉替代自然哺乳是可行的。代乳粉能够充分满足犊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提高犊牛日增重,加快犊牛生长发育,缩短母牛的繁殖间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74-1677
随机选取6~35日龄自然状态下腹泻犊牦牛和正常犊牦牛各12头,对12例腹泻牛进行3d治疗并观察疗效;采集腹泻犊牛治疗前、后及8头正常犊牛血清,同时对剩余4头正常犊每天饲喂该药剂并采集血清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凝胶剂对犊牦牛临床腹泻的治愈率为75%(9/12),总有效率达到91.67%(11/12)。血清生化结果显示,各组间Mg2+和CRE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RP在腹泻犊牛中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腹泻治疗前组血清中Ca2+、Cl-、Na+、血清P、TP、ALB、ALP、ALT和AS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血清中Ca2+、ALB、ALT、AST较治疗前组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Ca2+、AL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犊牛饲喂药剂前后血清中AST、ALP、ALT活性物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口服凝胶剂对治疗犊牦牛腹泻有效,对正常犊牦牛无不良影响;正常犊牦牛与腹泻犊牛血清生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牛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以牛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或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本病牦牛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犊牦牛,成年牦牛、肉牛、奶牛和黄牛也发病。犊牛发病以腹泻、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病理变化表现为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和间质性肺炎,成年牛有时临床表现不明显有时会突然倒毙。20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犊牛及成年牦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见于1月龄左右的幼犊。以引起败血症和肠炎为特征,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一般呈地方流行性,给我县犊牛的繁殖和犊牛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在临床诊疗中。共诊疗这方面的病例多起,治疗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海拔2 040~4 874 m之间,年均气温-1~1.3℃,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环境恶劣,属典型的高寒牧区。畜牧业为传统的支柱产业,全县现存栏山羊、绵羊53.1万头,牦牛8.98万头,尤其天祝白牦牛为世界珍稀牦牛品种。由于牦牛特有的品种特性和严寒的地域限制,导致我县牦牛产犊率较低,通常适龄母牦牛3年产2犊或2年产1犊。由此,如何提高犊牛成活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牦牛犊腹泻病是引起犊牛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作者和同事们在基层多年工作的实践积累,采用中西医结合施治,获得良好疗效,仅供参…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暖季不同放牧方式对牦牛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比较研究了多年生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暖季放牧对犊牦牛生长的影响,结果得出:不同放牧方式下,1岁牛的个体增重差异明显,人工草地轮牧>人工草地连续放牧>天然草地连续放牧,2岁牛的增重不受草地和放牧方式的影响,个体增重、日增重和单位草地面积的增重都高于1岁犊牦牛。  相似文献   

20.
正犊牛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胃肠炎以下痢为临床典型症状,故又称为犊牛拉稀病[1]。自2019年6月份以来在祁连县的央隆乡、野牛沟乡、默勒镇、峨堡镇、八宝镇等5个乡镇放牧牦牛群陆续出现犊牦牛顽固下痢、体温升高、腹式呼吸、迅速衰竭为主要症状,期内死亡57头,占犊牦牛总数的22.27%,经临床诊治、病料检验等方法,综合诊断为犊牛副伤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