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循环农业模式需遵循环境与生物求同存异,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竞天择和食物链等生态原理。循环农业这种经济形态是以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基本规律为指导的农业模式,重要特征是物质再生循环和资源减量。通过把农业废弃物饲料化,燃料化,把农民的生活与农业相结合,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循环农业能有效解决农村污染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中心,重点介绍动物粪便及人类其他固体垃圾、植物秸秆经有效利用转变为沼气和植物有机肥料;秸秆或发酵或碳化为人们所利用;雨污分流降低水污染,轻污染水体经物理、生物手段简单处理再利用;建设农业新景象,发展观光农业。通过生态大循环使农村污染减少,资源充足,环境美好。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循环农业是一种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发展模式。山西农村能源建设与发展,始终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率、农民节支增收率等为主要目标,在农村庭院、设施园区、养殖小区、蔬果基地园等地开展了以沼气、秸秆为主的循环农业模式技术体系的研究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能源、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就是将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催化剂、净化剂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孢子、酶及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无公害。该技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使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临洮县在日光温室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种植蔬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和催化剂、净化剂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微生物、有机和无机养料,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创新技术,也是一项科学利用秸秆资源,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进实用技术。在西洋参种植上示范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由微生物菌种定向分解秸秆,增加CO2,提高地温,抗病微生物分解西洋参代谢自毒物质,拮抗有害微生物,增强植物抗病性,培肥地力,减  相似文献   

6.
将农业废弃物分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两大类。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徽阜阳和上海崇明城桥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绘制出区域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全产业链物质流梯次循环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循环利用2个低碳模式图。前者以农业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形成生物天然气能源产业系统,系统内碳、氮、磷营养梯次回收利用、种养结合能肥联产物质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后者综合考虑了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了以稻麦轮作秸秆适当还田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能量高效转化、生物互作、物质高效循环、产业链接和生态经济协调五大基本原理和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e)的4R原则;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循环农业科技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循环农业在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支撑企业、带动产业和增加收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以及我国循环农业研究的基本体系。明确了循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是现代化、高效化、安全化和产业化,指出未来循环农业技术研究重点要注重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三大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接口循环技术突破;突出循环农业十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并加强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撑软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释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对于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介绍了有效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以 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而探讨了如何基于实现闭环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原则,实现对秸秆资源的循 环利用,提升农业产业链的资源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付婷  张明 《农业知识》2023,(12):5-6
<正>山东省蒙阴县处于泰沂山脉腹地,蒙山北麓,东汶河上游。近年来,蒙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生态立县、生态富民、生态强县“三步走”实践路径,从地域实际出发确定循环农业模式,围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果木枝条、霉烂果四个领域,聚焦资源利用循环方式再深化、循环渠道再顺畅、循环链条再融合,促进农业产业生态化、循环绿色化、经济高值化,实现农业资源安全高效顺畅转换。目前,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农业发展受环境的制约日益明显,循环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废弃物,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较低的环境污染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使农业资源得到高效永续利用,实现农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和  相似文献   

1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使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靖远县秸秆生物反应堆在辣椒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在辣椒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得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平原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需求与技术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ion)的"4R"原理,通过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田生物的优化复合配置技术、设施蔬菜循环生产体系关键技术、集约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设备创制,推进农田资源高效利用与牧业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构建河北平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带动河北平原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为全国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入户调查、利用统计资料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对河北省曲周县秸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曲周县秸秆资源丰富,2007年秸秆资源量为49.4万t,据估算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秸秆资源是小麦、玉米和棉花秸秆,三者占秸秆总资源量的97.7%;小麦、玉米秸秆主要的利用方式是秸秆还田,其秸秆还田率达96.47%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较低;棉秆利用还应该进一步优化。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养殖业,走秸秆养殖-沼气-肥料高效循环农业生产道路,以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肖方艳 《乡村科技》2019,(12):114-115
“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紧紧围绕着生态循环农业,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以水稻种植为核心、以畜牧养殖为支撑、以秸秆回收利用为载体来促进种养殖业循环发展。本文首先概述“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其次分析“秸秆+羊+沼气+水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农业废弃物作为可"变废为宝"的资源,其循环利用成效对于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推进"两型农业"快速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农业废弃物的碳排放量核算指标体系,在科学估算2007~2016年南疆棉区棉花秸秆资源不同利用方式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棉区实际,设计出在低碳背景下实现以棉花秸秆发酵沼气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循环模式,即"秸秆—沼气—有机肥还田—低碳农业"。结果表明:(1)新疆南疆棉区棉花秸秆资源的利用潜力巨大,2016年可收集棉花秸秆资源量为898. 646万t,年均可收集量达670万t。(2)2007~2016年南疆棉区棉秆不同处理方式的年平均碳排放总量为266. 664万t,年平均碳排放强度为3. 12 t/hm~2,不同利用方式碳排放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秸秆薪柴燃料秸秆焚烧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发酵沼气。(3)以棉花秸秆发酵沼气为中心"四位一体"循环模式的基本实现路径为"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气发电—提供农户生产生活用能"、"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渣、沼液—肥料化—有机肥还田—果蔬种植"、"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渣、沼液—饲料化—畜禽粪便—有机肥还田—棉花、果蔬种植"。  相似文献   

16.
翟庆慧 《河南农业》2023,(19):29-30
<正>济源示范区本着“循环利用、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引导秸秆基料化,发展现代智能食用菌产业,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引领更多农户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打造样板工程。一、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现实意义(一)发展食用菌是“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的重要渠道发展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设施农业要食物”重要论述的实现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宋绍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00-10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商品价值,有显著的增产、提质效果和突出的生态效益,是推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质量农业、效益农业的一项重大新技术。新民市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概况及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介绍如下,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温室、大棚生产的低温季节,在土壤耕层下铺设作物秸秆(玉米、水稻等作物)或在棚室内堆积作物秸秆,并在秸秆上施用腐生生物菌,使秸秆或农家肥在通氧的条件下分解产生热量、二氧化碳及释放有机物速效养分的生态技术。微生物通过氧化将有机物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无机物,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再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从而形成物质循环转换利用的良性生物圈。其技术形式有内置式,内置式又分为畦下内置式和畦间内置式,畦下  相似文献   

19.
运用能值分析与生态足迹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2005—2014年主要农作物(棉花、小麦、玉米)秸秆资源的各种利用方式进行评估,分析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近10年来新疆主要农作物(棉花、小麦、玉米)秸秆利用的人均总生态足迹为2.622 hm~2,人均总生态承载力为2.318 hm~2,人均总生态赤字为0.304 hm~2,年均生态足迹为0.087 hm~2,年均生态承载力为0.077 hm~2,年均生态赤字值为0.010 hm~2。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超出了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承载力,表明该区域秸秆资源利用不合理。因此,今后对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须进一步科学地规划,坚持适度利用;同时分析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对干旱区农业秸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管理和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技术是一项全新概念的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机栽培理论和技术,该技术以补充CO2和提高棚温为主要目的,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他的研究成功从根本上摆脱了农业生产依赖化肥的局面,该技术以秸秆代替化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密切结合实际促进资源循环增值利用和多种生产要素有效转化,是生态改良,环境保护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无公害相结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