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福建福罗山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为福罗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福罗山有蕨类植物34科、61属、118种。主要科为水龙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凤尾蕨科,主要属为凤尾蕨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科、属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为主,种的分布类型以东亚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表明福罗山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征,并有向暖温带过渡的趋势。通过相似性的比较,表明福罗山与茫荡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系数为0.83。福罗山已记录有10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调查与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约有蕨类植物33科55属92种,主要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乌毛蕨科、凤尾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等;优势属为凤尾蕨属、卷柏属、线蕨属等;中华里白、金毛狗、福建莲座蕨、乌毛蕨、狗脊蕨等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的蕨类构成了天然林的主要草本层与林缘。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6个,热带分布型有22科,占总科数95.65%(世界分布除外);属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热带分布型有41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除外)的93.18%,R/T值为13.67;种的地理分布分属7个类型,以热带分布成分(47.19%)、东亚分布成分(33.71%)、中国特有成分(17.98%)突出。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属东亚蕨类植物区,处于华东-华中植物地区与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结果表明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4 0科、92属、2 95种和 9变种 2变型 ;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瓦韦属。具有10个分布区类型 ,科的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 ;属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最多 ;种类以东亚分布类型和特有成分为主 ,表现出亚热带的特点。与周边 7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表明 ,与武夷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安徽九华山 ;武夷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大。武夷山拥有 92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 ,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1)福建省共有蕨类植物46科、107属、396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和凤尾蕨科等11个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毛蕨属和凤尾蕨属等;(2)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为主;而从种的地理成分来看,则表现为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特有种、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最为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及紧密联系;(3)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相邻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丰富,共有蕨类植物34科、77属、273种(含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5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等18属,但属内分化程度较低;(2)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说明小溪与热带联系紧密,但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的亚热带山地成分为主,其中尤以东亚成分中的中国—喜马拉雅型占绝对优势(占小溪总种数的38.5%);(3)在相邻6个蕨类植物区系中,物种的丰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井冈山、梵净山、壶瓶山、小溪、八大公山、猛洞河;小溪蕨类植物区系与壶瓶山、梵净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密切,与八大公山、井冈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较为密切,与猛洞河蕨类区系关系较疏远。  相似文献   

6.
福建圭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省圭龙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有174种(包括变种),隶属于36科79属,其中发现福建地理分布新记录种1个,即灰绿耳蕨(Polystichum eximium)。优势科是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5科占总种数的57.5%。优势属是鳞毛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短肠蕨属和毛蕨属,7属占总种数的36.2%。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热带至亚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分布最多,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种的相似性分析表明:本区系与罗卜岩和三清山的关系密切,而与鸡公山等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武功山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武功山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8科84属257种,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组成武功山的优势科,占武功山地区总属数42.9%、总种数的51.0%,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耳蕨属、卷柏属组成了武功山地区的优势属,占总种数的26.5%;单种属、少种属较多,显示生境的特殊性,抑制了属种分化;本区属中国-日本区系的组成部分。2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80.9%(扣除非世界分布),显示明显的热带亲缘;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总种数的61.4%(扣除非世界分布),表明本区系从温带向热带过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蕨类植物44科88属207种,科、属、种分别占广西蕨类植物总数的75%、53%和21%。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蕨类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为药用、观赏和食用三大类。  相似文献   

9.
采用查阅资料和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靖县白云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山蕨类植物有45科106属396种。其中大部分科属于泛热带分布,约占总科数的55.56%,大部分属为热带分布约占总属数的49.06%。在所有科内,以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为优势科;在所有属内,以鳞毛蕨属、耳蕨属和铁角蕨属为常见属,共87种,占总种数的21.96%。基于属的组成,本区系可归属于“耳蕨一鳞毛蕨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由43科93属327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卷柏属;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残遗种,且区系成分复杂,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1.
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相结合的方法 , 对广东省中山市香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 研究 , 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29 科 51 属 92 种。从科的组成看,以单属科和寡属科占优势, 占区内总科数的 93.10%;从属的组成看,以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优势,占区内总属数的 96.08%。分布区类 型在科和属的水平上皆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占各自总数的 58.62% 和 52.94%;科和属的分布区类 型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与温带蕨类植物区系的联系较弱。在种的水平 上热带亚洲分布及东亚分布类型构成了该区蕨类植物区系的主体,各占 38.04% 和 26.09%。与周边 4 个 地区的比较中,与澳门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浙江建德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8-2016年野外线路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方法,对建德市的蕨类植物进行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并将其与周边地区和省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建德市现有蕨类植物34科60属103种(含变种和变型),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2)根据现代地理分布并参照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建德市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5个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类型,均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占优势,表明建德市蕨类植物的热带起源;(3)科、属特有现象不明显,中国特有种占较高比例,石灰岩地区分布的种类比较特殊,并发育了地区特有种;(4)地史、化石证据表明,建德市蕨类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联系广泛,特别是与印度、中南半岛、日本等地联系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13.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侵蚀小流域植被恢复群落科属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隶属于89科178属221种,群落优势科趋于明显,含5种以上的科虽只占总科数的16.85%(15科),却占总属、种数的44.57%、52.04%,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4,以单种属最多(148属,82.29%);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成分(15属,占65.22%),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丰富的热带性质(65属,42.75%)和明显的温带成分(73属,48.04%),在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及区域性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的杀虫杀菌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野生杀虫杀菌植物共有103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8属10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50科77属88种。主要集中在菊科、大戟科、卫矛科、蓼科、毛茛科、蝶形花科、唇形科、马鞭草科等。列出了每种植物的中名、科名、属名、学名、习性、活性部位和功能分类,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该区的杀虫杀菌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二滩库区及周边地区种子植物有148科671属1 354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25种;被子植物142科659属1 329种,由于地形、地质及气候土壤条件的影响,衍生出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其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从科、属、种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其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是:大科、中等科和多种科是本区系的主体,科级水平上主要包括热带成分,同时温带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属级、种级水平上热带、温带成分并重,并且向温带过渡,属级水平上与庐山、凤阳山聚为一类,相似性高,属于中亚热带植被类型。并且属级、种级水平上,15种分布类型中均有分布,地理成分复杂;特有和保护的植物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6.
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蕨类植物44科88属201种。在掌握蕨类植物基本组成基础上,对区内蕨类植物的优势成分、分布区类型及具体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表明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具有以下特征:(1)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2)古老蕨类植物成分丰富;(3)蕨类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4)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多。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野外补充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对地处北回归线北缘的广东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5科60属117种,其中新记录9科21属51种;广东分布新记录密鳞鳞毛蕨(Dryopteris pycnopteroides)和无盖鳞毛蕨(D.scottii)2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