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卉的辐射敏感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论述了花卉的辐射诱变是花卉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花卉辐射育种最初遇到的问题是花卉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种类、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卉对射线辐照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辐照剂量的不同影响花卉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性能。同时环境因子对辐射的敏感性具有修饰作用,进而影响辐射效应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辐照对水稻、小麦、大麦和玉米4种谷物7个品种的淀粉粘滞性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后 所有品种的淀粉粘滞性明显下降,认为利用辐照后淀粉粘滞性变化可用于检测粮食是否已经过辐照处 理的一种手段。求出冷胶粘度与吸收剂量的线性回归关系,计算出使冷胶粘度下降一半时的剂量值作为 辐射敏感性的指标,发现不同品种的辐射敏感性不同,并可以利用该回归方程预测冷胶粘度降低一半时 的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0~140KR60Co-射线辐照我国25个苜蓿种和品种的干种子,研究苜蓿的辐射敏感性,确定苜蓿的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种子的活力指数、根长、幼苗存活率、苗高、株高、青草产量与剂量呈负相关。不同苜蓿品种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25个品种的辐射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型、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和极迟钝型5类。以苗高为指标,苜蓿品种的适宜辐射剂量在50~135KR之间,不同品种之间相差2~3倍。  相似文献   

4.
我国苜蓿品种的适宜辐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0-140KR^60Co-γ射线辐照我国25个苜蓿种和品种的干种子,研究苜蓿的辐射敏感性,确定苜蓿原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种子的活力指数,根长,幼苗存活率,苗高,株高,青草产量与剂量呈负相关。不同苜蓿品种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25个品种的辐射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型,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和极迟钝型5类。以苗高为指标,苜蓿品种的适宜辐射剂量在50-135KR之间,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澳洲坚果品种‘Renown’、‘Own choice’、‘HAES900’、‘HVA16’的接穗为供试材料。用6种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嫁接,以未经辐照的接穗为对照。对嫁接成活率、植株生长变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5~90 Gy辐照剂量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加大,对嫁接成活率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品种的澳洲坚果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较大。4个品种(‘Own choice’、‘HVA16’、‘Renown’、‘HAES900’)枝条的辐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9.68、18.23、18.04和10.81 Gy。本研究可为澳洲坚果辐射诱变育种适宜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大豆M4代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三个大豆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后,通过对M4代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发现:主要农艺性状200 Gy处理效果最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均高于CK,结荚高度低于CK;辐射可以显著缩短生育期,品种间同一剂量对辐照的敏感性相同;辐射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脂肪含量向低含量的方向变异的倾向较大,品种间同一剂量对辐照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不同作物品种间对^60Co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作者用0~1500Gy ^60Coγ辐射剂量对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等作物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发芽率呈现:(1)不敏感的油菜;(2)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的水稻和大豆;(3)发芽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棉花和大麦,但最高发芽率未超过对照;和(4)发芽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辐照剂量为300Gy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的糯玉米和甜玉米等4种类型的变化。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水稻〉大豆〉棉花〉糯玉米、甜玉米〉大麦〉油菜。因此,作者认为不同作物辐照敏感性的差异除了油菜种子因内含对辐射有屏障作用的丙烯芥子油外,主要受作物基因组大小和种子饱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三个大豆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后,通过对M4代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发现:主要农艺性状200 Gy处理效果最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均高于CK,结荚高度低于CK;辐射可以显著缩短生育期,品种间同一剂量对辐照的敏感性相同;辐射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脂肪含量向低含量的方向变异的倾向较大,品种间同一剂量对辐照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用淀粉粘滞性变化检测粮食辐照及其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辐照对水稻、小麦、大麦和玉米4种谷物7个品种的淀粉粘滞性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后所有品种的淀粉粘滞性明显下降,认为利用辐照后淀粉粘滞性可用于检测粮食是否这辐照处理的一种手段,求出冷胶粘度与吸收剂量的线性回归关系,计算出使冷胶粘度下降一半是的剂量值敏感性的指标,发现不同品种的辐射敏感性不同,并可以利用该回归方程预测冷胶粘度一半时的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60Co-γ射线辐射对一品红7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与辐射剂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B与叶绿素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以80 Gy辐射处理值最高,80 Gy辐射处理的叶绿素B、花色素含量均居第二,叶绿素A、可溶性糖含量居第三,类胡萝卜素含量居第六,因此综合7项生理指标的生理生化功能,一品红7项生理指标以80 Gy辐射表现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60C0-γ射线辐射对一品红彳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与辐射剂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B与叶绿素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以80Gy辐射处理值最高,80Gy辐射处理的叶绿素B、花色素含量均居第二,叶绿素A、可溶性糖含量居第三,类胡萝卜素含量居第六,因此综合7项生理指标的生理生化功能,一品红7项生理指标以80Gy辐射表现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辐射诱变对寒地粳稻种子活力及幼苗发育的影响,为开展寒地水稻突变体筛选和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6个不同积温带主栽粳稻品种(龙稻18、松粳28、垦稻12、绥粳18、龙粳31和龙粳4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4个钴60-γ(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220、250和280 Gy)及5个辐射后缓冲期(5、10、15、20和25 d)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粳稻种子活力及秧苗发育的影响.[结果]种子活力分析结果表明,寒地粳稻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不同缓冲期对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显著(P<0.05,下同),对芽长和根活力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品种与辐射剂量效应因素确定辐射后15 d为种子活力最佳表达期.幼苗发育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对幼苗出苗率影响最大,且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品种耐辐射性依次为绥粳18>龙稻18>垦稻12>松粳28>龙粳46>龙粳31.建立品种辐射剂量(x)对成苗率(Yvn)最优拟合度回归方程,计算获得龙稻18、松粳28、垦稻12、绥粳18、龙粳31和龙粳4650%成苗率的最佳辐射剂量分别约为220、130、220、230、70和65 Gy.[结论]在220~280 Gy辐射剂量条件下,寒地粳稻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15 d为最佳苗床播种缓冲期,其幼苗发育指标适宜作为辐照剂量和辐照敏感性测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不同作物品种间对60Co γ射线的辐照敏感性,作者用0~1500Gy 60Co γ 辐射剂量对棉花、水稻、大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等作物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发芽率呈现:(1)不敏感的油菜;(2)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的水稻和大豆;(3)发芽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棉花和大麦,但最高发芽率未超过对照;和(4)发芽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辐照剂量为300Gy 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的糯玉米和甜玉米等4种类型的变化。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水稻>大豆>棉花>糯玉米、甜玉米>大麦>油菜。因此,作者认为不同作物辐照敏感性的差异除了油菜种子因内含对辐射有屏障作用的丙烯芥子油外,主要受作物基因组大小和种子饱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137Cs-γ辐射剂量0~700 Gy对4个籼型、6个粳(糯)型水稻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不同类型的不同品种发芽情况出现差异,籼型品种金早47、中早39、浙香银针的半致死剂量为600 Gy左右;粳型品种秀水134、秀水519、浙沣糯188、浙糯106、浙粳96、宁81的致死剂量为700 Gy左右.辐照剂量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且粳型品种比籼型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品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的生态适应性,以南拳王、普通高羊茅、猎狗5号、新园2号、小英雄和夜明珠6个高羊茅品种为材料,设0(CK)、00、200、300Gy 4个辐射剂量的Co60-γ射线为照射源辐照干种子,通过测定各品种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其抗性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抗性生理指标在不同品种间以及不同辐射剂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与辐射剂量的互作也显著。从品种来看,普通高羊茅叶绿素的含量和CAT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南拳王MDA含量最高,夜明珠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相对活性最高。从辐射剂量来看,300Gy辐射下叶绿素的含量最高,100Gy辐射下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效果最高,200Gy辐射下SOD相对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用~(60)Co-γ辐射剂量0~10 000 Gy对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至1 000 Gy对发芽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剂量增加至1 000~10 000 Gy不同品种发芽率出现差异,浙双72下降很快,各品种发芽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浙双72的半致死辐照剂量约为2 500 Gy,致死剂量为10 000 Gy,而浙油50的半致死辐照剂量为10 000 Gy。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浙双72浙油50淳安老油菜白34龙游浙油505。  相似文献   

17.
~(60)Co-γ射线对红小豆苗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京农7号和冀红4号两个品种的红小豆干种子,研究对红小豆苗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处理能够明显提高两个红小豆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含量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高剂量则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但60Co-γ射线对京农7号的影响程度大于冀红4号,表明京农7号的辐射敏感性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蓝莓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奥尼尔、南大、南金、莱格西蓝莓无菌组培苗为试材,采用6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研究辐照组培苗继代和移栽的存活率以及生长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组培继代苗的存活率、增殖率、苗高都呈下降趋势,高剂量辐射使叶片变小,叶色变淡,超过80Gy后生长停滞,逐渐褐化死亡。辐照对蓝莓组培移栽苗的存活率和长势均有显著影响,存活率、苗高和基生枝粗随着剂量增加而显著下降,辐照各处理对继代组培苗移栽存活率影响较小。4个品种组培苗继代生长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79.4、68.2、81.7和72.2Gy;组培辐照苗直接移栽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69.2、57.5、75.6和67.6Gy。  相似文献   

19.
中子辐照对观赏羽衣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子为诱变源辐照观赏羽衣甘蓝种子,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及其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确定羽衣甘蓝半致死剂量的因素应是发芽率而不是苗高.红鸥和白鸥两羽衣甘蓝品种中子辐照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66.17和58.7 Gy,红鸥的辐射敏感性低于白鸥.据分析是因为在强辐照条件下(当中子辐照剂量达到200 Gy)红鸥比白鸥产生的POD和CAT活性更高.本文并对羽衣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137Cs-γ辐射剂量0~750 Gy对5个品种大麦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发芽情况出现显著差异,总体呈现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发芽率下降的趋势。皮大麦品种浙皮9号、浙皮12号、花30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350 Gy左右,裸大麦品种米麦105、米麦146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250~350 Gy。辐照剂量对大麦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裸大麦比普通大麦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