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粘土田水稻上进行了氮、磷、钾肥3因素4水平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氮肥增产效果高于磷肥,施用磷肥增产效果高于钾肥;水稻产量随着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氮、钾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反而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增加到最大磷肥用量时水稻产量未见下降,但增幅已不大;粘土田水稻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以157.5、15.8和76.5 kg/hm2为宜;试验同时也表明,水稻施肥增产百分率与土壤养分含量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土壤养分测定。使农民能够直观地了解每块地土壤养分和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解决农民在施肥中存在的重氮肥、轻磷、钾肥及其它中微量元素的现象和导致水稻产量不高品质下降的问题。为平衡施肥提供准确信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满足作用的需要,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沿江江南地区水稻适宜钾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水稻钾、氮吸收特性与施钾效应。[结果]在适量氮肥条件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提高,但当氮肥高到一定极限后,水稻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钾量也相应提高,水稻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也提高;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高氮处理吸氮量反而减少。[结论]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水稻钾肥(K2O)推荐用量为130 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耕地质量监测,掌握土壤理化性状变化、肥料投入与养分平衡、基础地力与作物产量等情况,为指导科学施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料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提出推行"稳氮、控磷、增钾、配施有机肥"的水稻平衡施肥技术建议,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基于耕层土壤速效钾下降、钾肥投入不足的现状,并结合钾素在水稻植株体内的分布规律,建议加大推广秸秆还田力度,以补充土壤钾素亏损。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钾肥用量在本地区水稻上的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磷肥用量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稻瘟病、褐变穗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与对照相比,稻瘟病发病率下降2~10个百分点,褐变穗发病率下降6~14个百分点。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3个钾肥用量,分别为K_2O用量0、120、240 kg/hm~2,其中K_2O用量为120 kg/hm~2是当地测土配方推荐钾肥量,通过一个轮作周期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钾素吸收和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K_2O用量为120 kg/hm~2时达最高。水稻季和油菜季的钾肥利用效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且水稻季钾肥利用率明显低于油菜季。在本试验条件下,K_2O用量为120 kg/hm~2时,湖北省武穴市水稻-油菜轮作系统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地膜水稻是改造低产水田、促进水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地膜水稻配套缓释钾肥,缓释钾肥能促进水稻地上部分对氮、磷、钾的吸收,当缓释钾肥施用量降到当地钾肥推荐施用量的60%时,并不影响水稻单产,而且钾肥利用率最高。因此,减少钾肥用量对提高地膜水稻单产是可行的,应在十堰市进一步试验研究,进而大面积推广应用,以降低丹江口库区农田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美国化肥巨头美盛公司(Mosaic Co.)公布了本财年一季度(6月1日-8月31日)盈利报告。一季度公司盈利下降了18%,净收入为4.29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26亿美元。营业收入下降19%,从上年同期的30.8亿美元降至25.1亿美元,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26.6亿美元。其中,磷肥营业收入下降30%至16亿美元,钾肥营业收入增长10%,至9.60亿美元。一季度盈利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和印度钾肥进口量下降,磷肥和钾肥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同时,公司主要业务磷肥的销售价格也有所下降。需求方面,美盛公司近几个季度销售额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宏观经济不确定,因而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9.
高州市水稻施肥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7—2008年高州市典型农户开展的4 048份水稻施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州市水稻施肥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其中氮肥平均盈余量为37.8 kg/hm2,磷肥平均盈余量为16.1 kg/hm2,钾肥亏损量为120.83 kg/hm2;高州市有35.73%的农户水稻氮肥用量合理,0.65%的农户水稻氮肥用量不足,63.62%的农户水稻氮肥施用过量;有31.91%的农户磷肥用量合理,20.75%的农户磷肥用量不足,47.34%的农户磷肥施用过量;98.98%的农户水稻钾肥用量合理,只有1.02%的农户钾肥施用不足。土壤养分投入盈亏状况评价宜以年度为周期进行,若仅以单季作物养分投入评价耕地土壤养分投入盈亏状况,可能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菜秸秆的不同用量与NPK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7和2008年在肥东和居巢进行试验。[结果]在肥东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0.3%、0.3%、1.9%和0.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水稻的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下降2.8%、1.4%、0.7%和3.8%;秸秆还田并增加氮肥施用量使水稻增产3.7%。在居巢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下降0.9%~2.4%和1.1%~1.2%,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0.6%~2.9%和1.0%~1.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的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增加2.1%~2.8%和2.5%~2.8%,千粒重减少0.7%~1.0%。[结论]适当减少磷、钾肥用量不会使油菜秸秆还田水稻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1.
如皋高沙土地区水稻钾肥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形势下不同区域主要土壤类型的钾肥效应,为水稻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将进行了水稻钾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肥能满足水稻生长的前提下,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个茎蘖生物产量、经济产量、谷草比和品质。在如皋市高沙土地区,当每hm^2施K2O达150kg以上时,随K2O用量的增加,水稻增产作用并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施K2O最佳量为l50kg/hm^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市水稻单产呈下降趋势,2003年全市平均亩产仅556k。2004年在各项优惠政策的促动,市场粮价的推动下,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提高,并在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下,全市35万亩水稻平均亩产仍不足600k,比前几年减50k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28年来宁波市郊水稻土钾素变化及钾肥有效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宁波市郊水稻土的供钾能力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28年来宁波平原水稻土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从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108.1 mg·kg^-1,下降到98.2 mg·kg^-1,下降了9.2%;如果按水稻速效钾临界值为80 mg·kg^-1来计算,则2008年有39.6%的点(畈)速效钾含量不足。探讨近28年来宁波市郊土壤速效钾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施用钾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施钾肥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多年实践表明,科学增施钾肥,水稻每667m2可增产15%以上,且病害大为减少。因为钾素充足有利于增强水稻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品种宜香10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K2 O)用量0、150、225、300 kg/hm2(K0、K1、K2、K3)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差异,建立水稻钾肥效应方程,计算水稻最高产量及经济最佳施钾量.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0.1%~16.5%,钾肥用量与籽粒产量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施钾对产量构成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适量的钾肥施用量可以促进水稻对氮、磷的吸收,提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水稻秸秆钾含量占全株80%以上,籽粒占13.2%~20.2%,施钾增加了水稻植株中钾的积累量,同时提高了秸秆中钾的分配比例;水稻钾肥利用效率范围为19.6%~30.7%,以150 kg/hm2处理最高,钾肥偏生产力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利用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经济施肥量、钾肥利用效率及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等因素,建议鄂西山区及同类地区冷浸田的施钾量为150~225 kg/hm2,且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是缓解土壤钾素缺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就钾肥的性质,钾肥对水稻的左右,缺钾对水稻的影响及水稻田钾肥的实施方法一一做了说明,其目的就是努力改善水稻的品质,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摸清安吉县水稻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特开展肥料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氮肥施用量的增多或减少,直接影响了水稻的生育进程;磷肥和钾肥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应该合理减少磷、钾肥施用量,对当地的一些氮磷钾等量配方肥(如15-15-15或17-17-17)进行及时调整,防止磷、钾过量施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水土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稻麦轮作下施钾效应及钾肥后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在缺钾的棕镇丘陵区白土与太湖平原地区低位白土类型水稻土上进行的钾肥试验表明:一季钾肥(KCl)最佳用量为150-300kg/hm^2,当季小麦可增产16.8%-22.6%;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钾肥的谷物增产量及当季钾肥利用率随之下降;但4-6季稻麦的钾肥总利用率为90.3%-98.6%,钾肥具有明显的后效,肥料钾在土层中淋移较少,淋移程度与施钾量及剖面质地有关,相同品种和管理措施下,在不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供钾能力土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油菜、小麦的产量、钾素吸收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计算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作物的钾肥适宜用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田钾素养分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湖北省38个县(市)的水稻、油菜及小麦3种作物上开展秸秆还田钾肥减量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钾(CK);(2)施用全量化学钾肥(+K);(3)秸秆还田处理(+S);(4)秸秆还田配施50%钾肥(S+1/2K);(5)秸秆还田配施75%钾肥(S+3/4K);(6)秸秆还田配施全量钾肥(S+K)。参考不施钾肥处理的作物相对产量(即CK处理产量/+K处理产量)将土壤供钾能力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结果】不同供钾水平土壤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水稻、油菜和小麦的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其中,高供钾能力的土壤水稻、油菜和小麦仅通过上季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即可满足作物高产的钾素需求;中等供钾能力的土壤3种作物可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减少50%钾肥用量;而低供钾能力的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季可减少25%钾肥用量,油菜和小麦季可减少50%钾肥用量。从土壤钾素表观平衡来看,秸秆还田可缓解土壤钾素亏缺,其中油菜季平均盈余量为14.1—152.6kg K_2O·hm~(-2),小麦季平均盈余量为25.5—95.9 kg K_2O·hm~(-2),水稻季则仍表现为钾素亏缺。在考虑秸秆钾素投入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和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以+K处理产量为标准得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钾肥用量。结果表明,在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供钾能力为中、高等水平的土壤3种作物钾肥适宜施用量为20—33 kg K_2O·hm~(-2),油菜钾肥施用量低于水稻和小麦;而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上,秸秆还田土壤钾肥适宜施用量为45—49 kg K_2O·hm~(-2),油菜钾肥推荐用量高于水稻和小麦。与目前钾肥经济施用量60 kg K_2O·hm~(-2)相比,3种作物在供钾能力为中、高等水平的土壤通过秸秆还田可节省钾肥45.0%—66.7%,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也可节省钾肥18.3%—25.0%。【结论】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油菜及小麦可以在减少18.3%—66.7%钾肥用量的同时保证作物产量,钾肥施用量减少的比例应根据土壤供钾水平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肥水不当是近年水稻产量不高不稳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水稻单产不高不稳,尤其是2001年以来的6年,全市平均每亩理论产量为593kg,要比前5年(1996~2000年)615kg减22kg.水稻产量不高主要是成穗不足所致,2001-2006年平均亩成穗数仅20.5万,要比前5年23.6万减3.1万,减幅15%。此问题根源是基蘖肥不足,高峰苗不高;另外还有穗肥减少,穗重不高。中期施N肥偏多,磷钾投入不足,水稻素质下降;后期断水过早,粒重下降等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