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村镇是一种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因而也是开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旅游资源。以湖南省衡东县为例,对其发展古村镇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区域优势进行了分析,对衡东县古村镇的特色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发展构想,以期为古村镇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推进,生态、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使乡村生活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以成都市西来古镇为例,深入挖掘其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创意农业,将古镇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讨了西来古镇的旅游开发路径,以期为今后古镇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包括乡村古镇游在内的乡村旅游成为各方重点关注对象。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处理好古镇与周边现代化的环境、建筑、街区等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冲突,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我国乡村古镇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古镇为例,初步探索乡村古镇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的道路,为古镇保护开发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提供建设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杨载田  邓运员  刘沛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15-1617,1717
从交通区位条件、建设大南岳旅游的发展契机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力方面分析了白果古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认为其旅游资源的特点在于乡村田园山色与丹霞风光交相辉映;人杰地灵,名人荟萃,且多具传奇色彩;三大红色旅游资源品牌交相辉映。强调了白果古镇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进行科学定位,塑造品牌,突出乡村主题,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为例,通过选取常熟蒋巷村、甪直古镇、太仓艳阳农庄和旺山农家乐四种不同形态的乡村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各自开发模式的运营特征、优势劣势和适用范围,为其它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韦东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52-353,356
通过游客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古村镇综合旅游吸引力计算模型,对古村镇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宇世明  宋书巧  屠爽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46-18447
针对目前广西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应学者的观点,以南宁市扬美古镇旅游开发如何为北部湾南宁大都市建设服务为例,提出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6,(12)
正乡村休闲旅游是以乡村的自然与人文客体为休闲旅游吸引物,依托乡村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及文化等资源,在传统乡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休闲、度假、娱乐、康体与会务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形式表现多样化,其主要可以归纳为:农家休闲型、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型、村寨与古镇型、乡村休闲度假型、农业科普教育型、生态体验运动型、康乐型和乡村商务会所型。本文以农家休闲型、农业科普教育型、乡村休闲度假型、村寨与古镇型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必要支撑和重要驱动,本文将聚焦古镇这一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比较研究不同的旅游运营模式。通过以往文献可知,古镇旅游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经营权转让模式和合资合作模式,通过对上垟镇、锦溪镇、千灯镇和周庄镇的调研,本文从投资决策主体、收入来源等方面将政府主导模式和经营权转让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旅游运营模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政府主导型模式与经营权转让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决策比重。虽然古镇运营根据古镇具体特点的不同而适应于不同的模式,但对于任何古镇的良好发展来说,初期开发和规划过程中的四个关键因素是必不可少且具有普适性的:优越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地理区位、文化优势以及先发优势与差异化的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古村镇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遗产类型——文化线路。借鉴文化线路这一历史与自然保护并举的遗产保护思路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古村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意图为汉江流域古村镇旅游发展研究的全面展开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兵 《农学学报》2017,7(9):95-100
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日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笔者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静升古镇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静升古镇旅游发展定位及深度开发的策略,以期为静升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业与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对农村经济、城市与农村间的社会、文化交流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为例,分析了该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春腊  刘沛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58-10361
通过总结低碳博物馆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现状,以湘西王村古镇为例,在分析其传统聚落资源特色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低碳博物馆理念运用到王村古镇的旅游开发及规划当中,并探讨了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的开发思路和重点,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型传统聚落资源保护、旅游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以期为湖南及其他省份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古镇的发展现状,从当地传统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得到启发: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古镇在修复开发时,应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强化民俗文化传承;挖掘不同层次需求,提升旅游产品价值;加强村镇规划设计,集成多产业共开发;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凤凰古城的保护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44-5146
概述了湘西凤凰古城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保护开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古城旅游保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凤凰古城旅游保护开发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张义丰  李想  傅晓莺  梁育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73-3575,3589
在分析清水镇旅游业开发现状及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以建设旅游型乡村集群的模式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并提出清水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孙潇 《农学学报》2019,9(8):80-84
产业融合是农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民俗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本着“生态环境立镇、休闲旅游富镇、地区文化强镇”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发展道路。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千家店镇民俗旅游发展状况,发现千家店镇具有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具备良好的民俗旅游发展基础,其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存在景区与民宿缺乏融合、域内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完备、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缺乏反馈交流等问题,据此提出从完善公共和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经营水平,成立民俗旅游合作社,强化与其他产业融合,打造“互联网+民俗旅游”共同体等几个方面,推进千家店镇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镇旅游,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越来越成为一种旅游潮流,受到广大游客的青 睐。本文将以“互联网+”为背景,嵩口古镇为例,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等服务设施出发,来 对古镇旅游的服务系统建设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一系列相关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