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阜南县公桥乡蚕桑科技推广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阜南县属沿淮贫困县,适宜蚕桑生产,1990~1997年,我们在该县实施科技扶贫,先后到苗集区和公桥乡,在当地各级党和政府支持下,引进、研制并推广适合沿淮地区蚕桑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配套技术.公桥乡蚕桑生产从无到有,开发桑园534公顷,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桑茧丝综合开发,初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建成桑茧丝综合开发基地.蚕桑生产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1997年全乡财政收入从1992年的30万元增加到560万元,增长17.6倍,在全县名列前茅,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阳城县是我国优质蚕茧基地之一.近年来,受国内国际茧丝业形势影响,发展一直处于低潮,茧贱伤农、刨桑毁桑事件不断.  相似文献   

3.
目前,茧丝价格一落千丈,从2006年晚秋茧后,蚕茧价格较大幅度的下降,我县鲜茧收购价:2006年每千克为21.35元,2007年每千克为15.89元,比上年下降26.6%,2008年每千克为13.07元,比上年下降17.7%,2008年比2006年下降38.8%,特别是2008年,一部分蚕茧收购站在收购秋茧和晚秋茧时还向农民打白条,严重挫伤了蚕农管桑养蚕的积极性,不仅晚秋蚕发种不足,大量桑叶浪费,不少蚕农翘首仰望,酝酿毁桑种粮栽果,这给国家商务部在我县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及我县到2010年实现5000t优质茧示范基地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充是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丝绸及制品全国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具有完整的产学研链条。实施“155发展战略”,发展“353”产业体系是南充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蚕桑丝绸产业横跨丝纺服装和现代农业两大千亿集群产业,在南充具有独特的产业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3月6~7日,省茧丝办调研员狄筱玲一行来东台市,就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进行调研。副市长孙高明陪同。近年来,东台市将"一根丝"列入农业转型升级的"四个一"战略富民工程,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4.5万亩,其中投产桑园10.3万亩,养蚕农户5.5万户,蚕农收入近9亿元,茧丝绸三业总产值40亿元,饲养总量、亩桑效益、茧丝质量等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茅,先后获得中国茧丝绸基地、全  相似文献   

6.
淳安县是国家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011年以来,淳安县紧紧围绕"打造国家优质茧丝基地"的目标,立足淳安县实际,通过加强桑园培管,生产优质桑叶;创新养蚕模式,提高小蚕饲养水平;普及推广大蚕地面育,确保大蚕良桑饱食;推广优良蔟具,改善营茧环境;推行蚕茧仪评计价,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等多种举措,加快推进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淳安县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5月11日,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在西南绸都四川南充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茧丝绸行业主管部门和丝绸行业协会、丝绸工业和贸易企业以及新闻媒体近400名代表参加峰会。期间,中国丝绸协会首次发布了"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评选结果,并隆重举行了授牌仪式。广西宜州市、环江县荣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这是广西宜州市、环江县坚持科学发展,实施"东桑西移"、"东丝西移"战略,不断推进茧丝绸产业发展以及优化升级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凉山州茧丝产业已成为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骨干产业。2007年,全州共生产蚕种80万张,蚕茧34.5万担(1担=50kg,下同),生丝900吨,蚕农收入3.93亿元。凉山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生产优质茧丝的优势条件和产业基础。随着国际国内茧丝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以及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茧丝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机遇难得。立足资源,抢抓机遇,实现凉山茧丝产业跨越式发展,把凉山建设成为全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国家级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已成为广大蚕业工作者的夙愿。  相似文献   

9.
《江苏蚕业》2005,27(2):50-50
<正>5月28日,省蚕桑学会在东台召开了“蚕业标准化暨创建优质茧丝基地研讨会”。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省蚕桑学会理事长傅诚衍,中国丝绸协会副秘书长钱有清,日本蚕业专家宫下先生以及来自全省蚕桑重点产区代表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桑、蚕新品种示范基地、现代化蚕种催青室、机械化蚕茧收烘站及制丝、捻线、织绸生产线。(本刊)  相似文献   

10.
<正>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0年,规模化集约化基地蚕茧产量占全国蚕茧产量的10%以上;基地种桑养蚕机械普及率和茧丝等级显著优于其他产地;丝绸产品质量提升,出口竞争力增强;茧丝绸产业对农民就业、创新创业、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优质茧丝蚕品种是促进我省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与其它蚕品种比较,优质茧丝品种可以缫制高品位生丝,满足国际对优质茧丝的需要,大大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近年来,我省十分注重优质茧丝品种的产业化经营研究,先后在涪城区、宁南县、青神县等优质茧丝基地示范推广,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加快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品种特性,服务于四川蚕业发展,现提出如下优质茧丝品种产业化经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在广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和广西区养蜂指站、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北流市积极实施"中蜂高效养殖项目"和"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示范县项目",围绕养殖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蜂产业,全力打造"广西中华蜜蜂优质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狠抓养蜂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打造绿色蜂产品基地,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安市坚持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实现产业富民、绿色发展的有效抓手,聚力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安市蚕桑产业一直以来有着丰厚的发展基础,曾经连续28年蚕茧产量位居全省第一、3年居全国首位,海安被评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海安桑蚕茧"被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安桑蚕茧"、"鑫缘"、"苏豪"白厂丝、真丝服饰和床上用品畅销海内外,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多项指标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14.
《广西蚕业》2007,44(4):65
为进一步提升"东桑西移"工程质量,加强信息对行业生产,促进丝绸消费的重要引导作用。2007年初,商务部茧丝办将信息链建设列入"东桑西移"工程总体工作思路,创建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研发中国茧丝价格指数,并对商务部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系统进行功能完善和系统升级。经近1年的努力,"东桑西移"工程信息链建设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 箕子山乡有高干零星桑14万株,其中实生桑和黄鲁桑约有13万株,占90%以上。由于主干过高,采叶不便,目前有50%左右的高干桑管理不善而树势衰败,而且黄鲁桑叶质差,养蚕成绩欠佳。箕子山乡历年来的茧丝长都在1000米以下,鲜茧茧层率最高不超过21%,这样的生产成绩和茧丝质量远不适应当前国际市场对茧丝质量的需求,急需对桑树进行品种更新和老树复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处浙西山区的淳安县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全的产业服务网络以及完善的“公司 农户”、“合同蚕业”产业化机制优势,在加大蚕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建设连片优质新品种桑基地,致力打造千岛湖牌茧丝品牌的同时,十分重视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早在2002年5月获得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千岛湖”牌桑蚕茧商标注册的同时,本县就成立了《千岛湖牌桑蚕茧》生产地方标准编制小组,开始了标准的拟订,并于2003年4月通过了省级专家的评审且由淳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由此淳安成为了浙江省第一个制定发布品牌蚕茧生产地方技术标准的县(市…  相似文献   

17.
<正> 桑叶在我国与蚕丝结缘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茧丝价格的不断下滑,桑园的效益日益低下,蚕农的收入也不断下降,大面积毁桑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在蚕桑高潮时栽桑,低潮时毁桑已成为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茧丝市场再次走入低谷,不少地方再次出现蚕农毁桑.如何才能保住我县1 000t优质茧基地的桑树基础,确保蚕农收入不减,走出低谷再创辉煌?我县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启动与实施,给陕西蚕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2007年8月10日,全省"东桑西移"现场会在石泉县隆重召开,陕西省副省长赵德全等省市领导出席了会议。现全文刊载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兼省茧丝办主任贾明德同志在全省"东桑西移"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182份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饲料品质的生物鉴定,在茧质调查后,取上车茧,单茧缫丝结果,大部分资源的丝质成绩没有大的差别,但也有些品种丝质成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春秋两期茧丝长均在1300m以上的品种有湖桑2号等21个桑品种,有湖桑2号等19个品种茧丝量在500mg以上;春期有金桑等5个桑品种丝纤度在3.8D以上,秋有鸡毛掸等3个桑品种丝纤度在2.3D以下,为开发丝绸新品种新用途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