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在对此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选种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杧果炭疽病高致病性菌株,对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果品种抗病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果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爱文杧、乳杧、海豹、龙井大杧等为高感品种;紫花杧、金煌、实选-4、spooner为高抗品种;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Mallika、桂香、凯特等为中抗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的抗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相似文献   

2.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台商引入海南种植的优质杧果台农一号和贵妃投产后,海南以前种植的杧果如小青皮、留香、鸡蛋杧、紫花杧、粤西一号和白玉等品种,因果实品质、外观及耐贮性等和台农一号、贵妃差距较大,老杧果园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对此,我公司从1999—2001年对下属3个共70hm^2的老龄劣种杧果园进行品种改良,高接换上台农一号和贵妃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福州杧果种质圃内37份杧果种质资源部分植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评价。结果表明,杧果品种间的树姿具有差异性;树形多数属圆头形,中央骨干枝不明显;幼嫩枝条、叶形、叶表面状态、叶尖类型等4个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幼叶颜色差异明显。由此可见,不同杧果在相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一定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主干高度与干周、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等呈极显著相关;干周与叶片宽度及叶柄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叶片长度呈显著相关;叶片长度与叶柄长度呈显著相关;叶片宽度与叶柄长度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27份引进杧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27份国外杧果种质果实性状进行了观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纤维、香气和风味等5个质量性状以及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还原糖含量等10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引进杧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在0.97~1.77之间,说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具有复杂性和多向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贵妃’杧果生长期喷施GA_3对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运特性的影响,以期为GA_3在杧果生产中的规范与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贵妃’杧果为试材,用不同质量浓度(50、100、250 mg·L~(-1))的GA_3于盛花期后15、25、35 d各喷1次,测定‘贵妃’杧果的产量、坐果量、单果质量、果皮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果实色泽参数(L、a、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采后病害发生等指标。【结果】采前喷施GA_3能够增加‘贵妃’杧果的产量和坐果量,促进果实膨大,增加果形指数,但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果实品质下降,采后病害发病率上升。较高质量浓度下(250 mg·L~(-1))GA_3增产不显著,但果实品质明显降低,并诱导果实出现采后滞绿现象。【结论】海南‘贵妃’杧果采前喷施GA_3,较低质量浓度(50~100 mg·L~(-1))可以增产,促进坐果和果实膨大,果实食用品质小幅下降。较高质量浓度(250 mg·L~(-1))增产不明显,果实品质下降幅度大,可诱导果实出现采后滞绿现象。因此,海南‘贵妃’杧果采前喷施GA_3质量浓度以50 mg·L~(-1)为宜,可以增加产量、拉长果实、提高果实色泽,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不会诱导果实采后滞绿。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海南省杧果主栽品种"台农"与"贵妃"树体(叶片)水分的年、月和日变化.结果表明,一年中贵妃杧与台农杧树体水分变化不同,不同月份内的变化趋势亦不相同,有的月份树体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日中午休"现象,可据此调整两品种不同物候期及不同季节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为帕拉英达杧果最适宜栽培海拔范围及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杧果主产区潞江镇4个海拔(685、850、1034、1194 m)的帕拉英达杧果为研究对象,观察帕拉英达杧果物候期,测定帕拉英达杧果光合相关参数、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结果】海拔对帕拉英达杧果花期及果实收获期均有影响。净光合速率、叶肉瞬时羧化效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蒸腾速率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果实的单果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总糖、维生素C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通径分析表明,大气温度、水分利用效率、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4个光合因子的82.2%,单果质量及果实纵径2个果实外观性状的79.9%,维生素C、总糖2个果实内在性状的97.4%受海拔变化的影响。【结论】海拔的变化综合影响了帕拉英达杧果的物候期、光合特性、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性状,海拔685 m果实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海拔1194 m果实成熟期最晚,生产上应根据环境及市场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帕拉英达杧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9.
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杧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杧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材,测定接种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后杧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抗病品种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幅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均迅速降低;而感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幅较高。推测杧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杧果易受冬季低温寒害,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杧果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杧果不同品种耐寒性的研究,为杧果耐寒品种选育及栽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妃’‘凯特’‘红玉’‘金煌’‘热品6号’和‘台农2号’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杧果叶片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且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温度下降及时间延长,6个杧果品种REC和MDA含量不断升高,CAT活性先升后降;不同品种SOD和POD活性变化不同,‘凯特’‘红玉’和‘金煌’3者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SOD活性呈2种不同变化,‘热品6号’SOD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POD活性呈降-升-降变化,‘热品6号’呈3种不同变化。【结论】低温胁迫过程中杧果叶片REC、MDA含量升高,SOD、P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6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弱到强依次为‘台农2号’(-0.97℃)‘贵妃’(-1.68℃)‘热品6号’(-2.11℃)‘凯特’(-2.32℃)‘金煌’(-4.04℃)‘红玉’(-5.14℃)。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台农一号”杧果,设置花期、幼果期和膨果期3个喷施时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溶液分别采用0.4%、0.2%、0.1%3个浓度,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共10个处理,分阶段采集叶片及果实样本,测定硒含量,并待杧果成熟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比较分析“台农一号”杧果在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其硒含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杧果果实中硒主要以有机态存在,有机硒约占果实总硒量的95%。叶面喷施硒肥后杧果果实与叶片中硒含量显著上升,喷施浓度越高,含量越高;不同部位喷施硒肥后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果皮>果肉。随喷施后时间推移,杧果花期和幼果期喷施硒肥的果实硒含量下降,在膨果期喷施则无显著性变化。收获时不同时期处理的果实硒含量表现为膨果期>花期=幼果期。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均有改善杧果果实品质的效果。说明膨果期叶面喷施0.4%有机硒肥是生产富硒杧果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弄清采前使用噻苯隆(Thidiazuron,TDZ)对‘贵妃’杧果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等指标的影响,指导TDZ在‘贵妃’杧果生产上合理使用,避免其滥用造成果实果皮滞绿、品质严重下降等不利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L~(-1))的TDZ在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结果】采前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TDZ增加了杧果的产量,促进果实膨大,增大果形指数,5和10 mg·L~(-1)TDZ处理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29.89%和33.56%,但20 mg·L~(-1)TDZ处理增产不明显;5、10和20 mg·L~(-1)TDZ处理无胚果单果质量分别增加56.78%、73.86%和110.56%;在生理成熟期,TDZ处理的果实颜色偏绿色;在完熟期,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花色苷含量较低。TDZ处理延缓了采后果实的转色及果实硬度和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抑制了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果实的后熟软化推迟。TDZ处理的果实品质下降,果实的TSS含量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升高。另外TDZ处理可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炭疽病和蒂腐病)的发病率,延长杧果采后贮藏时间。在完熟期果皮中未检测到TDZ残留。【结论】‘贵妃’杧果采前喷施TDZ的适宜质量浓度为5~10 mg·L~(-1),于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果实适时采收,可以显著增加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并能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金桂香杧是从杧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肾状长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60g,最大果质量330g,可溶性固形物18.5%,可食率74.8%,果肉橙黄色,质地较细致、细滑坚实、味清甜、香味浓郁,品质优。成熟果皮橙黄色,着色均匀,皮厚且紧密,抗炭疽病,耐贮运。植株生长势强,早实丰产,适应性强。成熟期7月上中旬,果实发育期115~130d。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杧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杧果在贮藏期品质劣变严重,为此,研究了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杧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果实生长期MeJA 5 mg/L处理显著降低了杧果贮藏期的炭疽病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使杧果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_2O_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_2O_2含量。说明MeJA处理使杧果保持较好贮藏品质可能与其增强果实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百色主栽品种台农1号、红贵妃、金煌杧、红象牙、桂七等5个杧果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并选择主脉直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角质膜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肉组织紧密度和叶肉组织疏密度等10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5个杧果品种抗旱性。结果表明,5个杧果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金煌杧>红贵妃>红象牙>桂七>台农1号。  相似文献   

16.
不同套袋材料对红杧6号杧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套袋材料对红杧6号杧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白色单层袋套果后,青熟和完熟时,白色单层纸袋处理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较低,花青苷和类黄酮质量分数均较高,果皮亮度、色彩浓度和色度角均较高或最高,使果皮在青熟时呈紫红色,完熟时呈桃红色。白色单层袋套果后,果实的内在品质如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蔗糖、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最高,内在品质最佳。外黄内黑复合纸袋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类黄酮质量分数均较低,果皮亮度、色彩浓度均最高,色度角最低,使果皮在青熟时呈浅黄色,完熟时呈橙黄色,但果实内在品质比白色单层袋差。因此,建议红杧6号杧果用白色单层纸袋进行套袋。  相似文献   

17.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是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明确PSY基因的表达特性,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两个品种杧果果皮不同阶段中PSY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米和爱德华杧果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和后熟期,果皮中PSY基因的表达均呈上升水平,但后熟期表达要显著高于果实发育期;在品种差异方面,汤米杧果和爱德华杧果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差异不明显,在后熟期汤米杧果的表达量要强于爱德华杧果,说明杧果PSY基因的表达丰度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增强UV-B辐照对贵妃杧光合作用、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田间人工模拟96 kJ·m~(-2)·d~(-1)增强UV-B辐照处理贵妃杧成年树,以自然光为对照,测定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成熟率、单位树冠体积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辐照处理的果实成熟期明显提前,单果质量下降,但单位树冠体积产量无显著性差异;辐照处理的第一批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后两批果除5月7日辐照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外,两个处理其余品质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辐照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说明96 kJ·m~(-2)·d~(-1)增强UV-B辐照通过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而促使果实提早成熟,及第一批果实营养风味品质优于对照,单果质量降低而又不引起单位树冠体积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杧果‘金煌’ב热农1号’的F1代54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单果质量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对30个数量性状和描述性状进行了Shannon-Weaver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核长度和果核质量)在后代中的遗传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在7.98%~41.73%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65~2.04之间,遗传传递力在84.74%~117.00%之间,果实大小等性状呈趋中变异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呈超亲遗传趋势。21个描述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16~1.4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10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5.19%,并筛选出单果质量、抗性、果形指数、果皮光滑度、果肉纤维长度、果核表面特征、果实风味、可溶性固形物、胚类型和果肉颜色作为评价杂交后代果实的主要性状。基于观测数据建立了杧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结合田间观察和实际观测结果筛选出8个优异的单株。  相似文献   

20.
1选育过程‘热农2号’杧果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从美国红忙果实生后代群体中选育的优良株系,经多年初级系比观察,发现该品系长势壮旺,成花容易,花期相对较晚,坐果率高。食用风味品质优于当家品种‘紫花杧’,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大多数红杧品种,且性状稳定,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