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9,(3):51-55
选择冷储4 a的6个杂交水稻亲本种子,出冷库后60 d内每10 d测定种子水分、电导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田间出苗率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表明,冷储4 a的杂交水稻亲本种子除异交结实的三系不育系丰源A发芽率明显下降外,自交结实的两系不育系和恢复系均能保持种子的原始发芽率;随着出冷库后时间的延长,种子含水量逐步提高,种子活力逐步下降;不育系种子在出冷库后20 d内、恢复系种子在出冷库30 d内种子活力下降不显著,应在此时间内及时播种。  相似文献   

2.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在高海拔山区的繁殖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南新化海拔800~1 000 m的山区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Y58S和株1S的繁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800~950 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两系不育系表现播始历期延长,株高增加,有效穗增多,稻穗增大.海拔900~950 m区域试点的结实率和实际产量较高,是进行水稻温敏核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7,(6):23-25
对恩施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水稻三系不育系恩2A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播始历期缩短,主茎总叶数减少,播期的迟早与播始历期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在大面积制种调整播期时以叶差为准,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4.
光温敏核不育系转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是决定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能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起点温度较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可以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纯度。本课题组利用系谱选育法,将播始历期较短、不育起点温度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两系不育系中间材料7HS006与播始历期较长、育性转换温度较低的绿102S进行杂交,选育出籼型两系不育系H153S,该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较低,育性稳定,可繁性、农艺性状较好。H153S将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推广中起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5,(1):19-24
选择8个不育系进行制种母本机插秧特性试验,设计不同用种量、不同秧龄期机插秧处理,研究对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群体苗数、穗粒结构及抽穗动态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播始历期比人工移栽延长,机插秧龄延长则播始历期明显延长,机插用种量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小;母本机插秧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均高于人工育秧移栽;机插秧与人工移栽、不同秧龄期处理、不同用种量处理的群体抽穗特性差异较小。根据母本机插秧特性的变化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温敏不育系高海拔低产田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邓华凤 《杂交水稻》1999,14(5):18-20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农 810 S连续 2 a 在高海拔(800~1 020 m )低产田进行繁殖获得成功。随着海拔的升高,不育系花粉可育度提高,播始历期延长,植株变矮,有效穗增多,剑叶变短变窄,结实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降,粒重变化较小。对其高海拔繁殖的可能性、方法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水稻不育系圣丰1A生育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对水稻不育系圣丰1A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不育系圣丰1A为感温型品种,其播始历期随日平均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圣丰1A有效温度上限值为26℃,日均温度高于26℃时,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新邵县种子公司从1985年开始对杂交稻种子及不育系种子的贮藏特性和提高其耐藏性的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1贮藏特性1.1贮藏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密闭贮藏的杂交水稻种子13个月后发芽率由96.4%下降到73.4%,平均每月下降1.3%;不育系由97.4%下降到70.6%,平均每月下降2.06%;常规稻发芽率由94%下降到91.5%,平均每月下降0.19%。通气贮藏13个月,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只有12.1%,不育系发芽率是3.6%,而常规稻发芽率有36.5%。1.2贮藏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种子贮藏期间的发芽率与温度密切相关。积温每增…  相似文献   

9.
在制种实践中,恢复系402,298, 191的播始历期随秧龄的延长而延长.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3~6叶期移栽,播始历期无明显变化;从7叶期开始,每推迟1叶移栽,播始历期延长2~3 d;当恢复系402,298移栽叶龄增至9叶,191增至10叶时,播始历期大幅缩短,且出现早穗.因此,在制种中父本移栽叶龄与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关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制约了杂交水稻持续发展。为降低制种成本,实现制种轻简机械化,以恢复系湘农恢887为父本,小粒型两系不育系卓234S、梁2329S、展998S为母本,从父母本粒型、播始历期、异交习性、混播比例、产量性状、混收后机械分选等方面对湘农恢887与小粒型不育系的混播制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农恢887与3个小粒型不育系混播制种花期相遇稳定,湘农恢887表现为花时晚、散粉集中且花粉量充足,小粒型不育系均表现花期长、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成熟期混收父母本种子通过机械分选,其杂交种纯度在99.79%以上。卓234S/湘农恢887、梁2329S/湘农恢887、展998S/湘农恢887的父本混播粒比为3.5%时,混播制种产量分别为3.385、3.142、3.013t/hm2,分别比以传统方式制种增产20.2%、16.1%、11.1%。因此,湘农恢887与小粒型不育系配制的组合适合杂交水稻轻简机械化混播制种。  相似文献   

11.
抗稻瘟病是水稻品种审定标准中重要指标之一,选育抗稻瘟病不育系有助于增强杂交水稻抗稻瘟病能力。本研究利用深08S与抗稻瘟病材料IR71033–121–15–B杂交,采取回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了抗稻瘟病温敏核不育系Z268S。Z268S具有播始历期短、抗稻瘟病等特点,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航2号亲本(航2号与SE21S)特性及开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SE21S在福建沙县稳定的不育期较长,从7月至9月上旬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在此时期进行制种安全可靠。两亲本的全生育期比较长,制种过程容易攻好苗架;且两亲本的播始历期非常接近,几乎没有播差期,花期容易相遇,两者抽穗高峰期花时相遇较吻合,是一个易制种获高产、稳产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山豆根种子在-80℃、-20℃、4℃及室温条件下贮藏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与随采随播种子的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山豆根种子的活力逐渐下降,山豆根更适宜随采随播。贮藏条件下,4℃更适合贮藏(6个月),其次是-20℃(3个月)、-80℃(3个月),室温贮藏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  相似文献   

14.
杨希民  张葱 《作物研究》2015,(1):5-7,20
2013年在湖南新邵对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4026春播制种父母本制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本陆18S于4月中旬播种,育性敏感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表现完全不育;父母本播始历期分别为75、69 d,始穗至完穗历期分别为8、9 d,群体开花历期分别为11、13 d,均在始花期后第3天进入连续5 d的盛花期,开花量分别占总开花量的75.65%、69.3%;陆18S柱头外露率49.16%,在制种田调查母本异交结实率48.06%。陆两优4026父母本制种特性较好,在邵阳进行迟春制,制种产量较高,并能保证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5.
对重庆市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115A、Q1A、Q2A、2A、Q4A和82A等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播始历期缩短,幅度为15~20d,主茎总叶数减少,幅度为0.5~1.5叶.在调播差期时以叶差为准,误差较小.Q2A、2A、Q4A、82A制种的播差期可参考对照Ⅱ-32A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种子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杂交水稻F1和不育系虽然在种性上分别具有杂种优势和不育特性,但就种子而言,其特征特性劣于常规水稻种子。主要表现为裂颖、穗发芽及带病种子的百分率较高。种子颖壳闭合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不育系颖花内的浆片和小穗轴的维管束发育不良。种子的穗发芽率与“九二0”的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40*)。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有利于种子感病。研究表明,裂颖、穗发芽和感病种子的耐贮性明显较正常的健壮种子差。在贮藏期间,种子的生活力与活力容易下降。因此,在种子生产中要控制这些种子的发生率;种子收获后要及时干燥、清选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聂科 《杂交水稻》2004,19(1):37-38
根据祁阳县1997-2001年连续5 a春制威优46的实践,分析了亲本的主茎叶片数、播始历期及播种叶差的变化规律,指出亲本总叶片数多时,播始历期延长,父母本播种叶差应增大;同时认为4月份平均气温是影响父本密阳46主茎叶片数和播始历期的主要因素,气温高时,播种叶差应偏小,气温低时,播种叶差应增大.  相似文献   

18.
机插密度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群体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杂交水稻制种母本适宜的机插密度,选用湘陵628S、丰源A、广占63S、深95A、Y58S和隆科638S等6个不同生育期和分蘖成穗特性的母本,以人工移栽16.7×20(cm)作对照,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母本群体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母本中随着机插密度的减小,播始历期、抽穗历期及盛穗历期呈延长趋势,穗平颖花数有增长趋势,成穗率则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抽穗历期与盛穗历期在机插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最高苗、有效穗、颖花数在湘陵628S、丰源A、广占63S、深95A中随着机插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均以高密度18×14(cm)最高。综合抽穗特性和穗粒构成,湘陵628S、丰源A、深95A、广占63S、隆科638S五个母本均以机插密度18×14(cm)最为适宜,Y58S以机插密度20×14(cm)最为适宜。机插条件下,应根据机插密度对不同特性母本播始历期的影响,相应调整父母本播差期以确保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7,(2):29-31
利用39个不育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对不育系不同播期间播抽期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比较,以明确不同不育系的播抽期受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不育系繁殖、制种时的花期安排和调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202A、泸香618A、内香6A、绵69A、泸5406A、Y19A、绵7A和川谷A这8个不育系播期间播抽期差异极显著;雅7A、3850A、绵香8A、泸香98A、川106A和旌1A这6个不育系播期间播抽期差异显著;绵香93A、Q3A、绵5A、Q1A、雅5A、贡1A、雅香1A、中浙A、旌3A、6880A、9A、Y17A、德香074A、7402A、82A、Y16A、B213A、德66A、泸56S、16A、5680A、5360A、71A、Ⅱ-32A和宜香1A这25个不育系播期间播抽期差异不显著。不同播期间播抽期差异极显著或显著的不育系的开花期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会给制种的花期安排增加难度,一方面要谨慎使用这类不育系,另一方面用这类不育系繁殖、制种时应更加重视花期安排和调节,以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育系泉6A的生育特性的初步观察发现:泉6A主茎总叶片数为16叶,与Ⅱ-32A相同;播始历期比Ⅱ-32A长3d左右,属迟熟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花期集中,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大,有利于繁殖制种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