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藤(蔓)是甘薯栽培管理上遗留下来的习惯,即每当高温雨季、茎叶徒长时,常采用翻蔓借以控秧促薯。有人认为,翻蔓能防止茎节上生不定根或结小薯,减少养分消耗,以利养分向块根运输等。大量试验证明,甘薯翻蔓可导致减产,翻蔓次数越多,减产越严重,一般可减产10-20%。翻蔓减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甘薯生长期,人们在雨后都有翻蔓的习惯,认为翻蔓有抑制茎叶生长,减少茎叶所消耗的养料,促使茎叶的养份向块根输送,防止蔓节生长纤维根和结小薯,影响块根膨大,曝晒垄土,调节土壤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殊不知翻蔓是甘薯减产徒劳无益的措施。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3.
甘薯翻蔓会导致严重减产 在我国甘薯种植区,历史上就有翻蔓的习惯。国内外的科研部门,早就有甘薯翻蔓减产的定论:翻蔓一般减产20%~25%,高者达30%以上,翻蔓次数越多减产越大。据笔者在冀、鲁两省农村驻点时的多年、多点试验的结果:旱薄地上的春甘薯,翻蔓1次的减产8.3%.翻3次的减产29.8%;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上,翻1次蔓的减产7%,翻3次的减产19.6%。夏甘薯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翻蔓1次和翻2次的,分别减产7.8%和17.2%。为此,  相似文献   

4.
1.甘薯翻秧易损伤或折断茎叶,破坏甘薯的正常生长。2.翻秧会削弱叶片的光合效能。翻蔓后,由于叶片翻转,重叠茎叶相互缠绕受到损伤,使光合效能降低,呼吸强度提高。3.翻蔓会损伤茎蔓顶端,促使腋芽发育形成新枝,使养分输向茎叶的多,而输向块根的少。  相似文献   

5.
<正>甘薯翻蔓会导致严重减产在我国甘薯种植区,历史上就有翻蔓的习惯。国内外的科研部门,早就有甘薯翻蔓减产的定论:翻蔓一般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覆膜栽培下甘薯的干物质积累特性和增产效果,研究于2021年在河北秦皇岛卢龙县进行,以当地主栽品种卢选1号和济薯25为试验材料,以不覆膜栽培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比较分析甘薯在覆膜与不覆膜栽培下蔓长、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甘薯在覆膜栽培下地上部茎蔓生长较快,生育前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快,生育后期向块根转移较多。甘薯在覆膜栽培下块根膨大早、膨大快,块根干物质积累出现双峰曲线。甘薯全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覆膜栽培下的甘薯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更早,干物质总积累量更多,地上部茎叶干重与块根薯块干重比值(T/R值)在多数时间段低于不覆膜栽培。甘薯单株薯块数增多,单株薯重增重,大中薯率提高,小薯率降低,增产效果明显。综上可知,覆膜栽培能改变甘薯的干物质积累特性,提高产量。本研究为甘薯在覆膜栽培下的生产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从回秧到收获称为甘薯生长后期。一般是在8月下旬以后为回秧期,此时气温下降,雨量变少,昼夜温差大,块根膨大快,枝叶生长减弱,是加强管理提高产量的关键期,块根增重一般在全重70%左右。 一、提蔓散墒 枝蔓生长过旺的地块,不要翻蔓,可用手提蔓,既可促进块根膨大,又不削弱叶片光合作用。 二、肥水灌施 甘薯生长后期需钾较多,因而选用含钾肥料灌施增产显著,如在8月下旬用3%硫  相似文献   

8.
翻蔓损伤茎叶 减少了同化器官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1次,一般每667m^2损伤茎叶10-20kg,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甘薯翻蔓是我国各地群众的传統經驗,近年来根据有关农业科学研究机关的研究結果认为,翻蔓不仅沒有好处,甚至还要引起减产,因此,提出了不翻蔓的主张。 三年来,由于业务上的关系,都从事于甘薯大面积生产实践工作,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甘薯翻蔓問题,进行了一些试驗,在大  相似文献   

10.
1.翻蔓减产的原因 1.1翻蔓损伤茎叶,减少了同化器官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一次,一般每667米2损伤茎叶10~20千克,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更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环.  相似文献   

11.
1.翻蔓减产的原因 1.1翻蔓损伤茎叶,减少了同化器官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一定条件下,茎叶生长愈好,光合产物制造积累也愈多,块根产量越高,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茎叶伸向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翻蔓愈晚,次数愈多,茎叶损伤愈严重,据调查,每翻蔓一次,一般每667米2损伤茎叶10~20千克,翻蔓除直接损伤茎叶外,还会导致茎叶重叠、黄叶、落叶、死蔓增加,从而更加重了甘薯同化器官的破环.  相似文献   

12.
翻蔓、提蔓对脱毒甘薯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对翻蔓、提蔓对脱毒甘薯产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蔓能大幅度增加甘薯产量,翻蔓减少甘薯产量。  相似文献   

13.
改翻蔓为手提蔓:不少农民习惯为甘薯翻蔓,用木棍将甘薯茎蔓挑起,使劲摔打,以免扎根。在甘薯生长过程中一般翻蔓2~3次,茎蔓损伤量大,多数会造成减产10%~20%。改为手提蔓,不伤茎叶,不翻转,既保证了茎叶正常生长,又防止了茎节生长不定根,  相似文献   

14.
甘薯翻蔓减产原因,近年来已提供了不少有关研究资料,为了进一步从甘薯的生长特点,分析翻蔓对植株的生理影响,明确甘薯翻蔓问题,现根据我们的结果,试做如下讨论。 一 翻蔓与群体结构的关系 甘薯的叶片是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由群体叶片所组成的叶面积及其相互关系,上下叶层,同化面积的配置是否合理等,都  相似文献   

15.
红薯茎线虫病又称甘薯茎线虫病,近几年在襄城县部分地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对红薯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症状 红薯茎线虫病主要为害薯块,其次是薯苗和薯蔓,在发病初期和中期,对薯蔓的伸长及块根的发育无明显影响,只有在发病严重时,薯蔓及块根才表现出发育不良.薯蔓受害,初期髓部呈白色干腐状,后表皮龟裂形成不规则的褐斑,翻蔓时病蔓极易折断.薯块感病后,其症状分为糠心型和裂皮型两种.  相似文献   

16.
从甘薯上分离到的Fusarium solani菌株引起块根表腐,还能从块根一端发生腐烂及茎蔓产生病斑,这是以前未见记述过的。鲁易斯安那州甘薯上三种不同症状中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之后都可产生三种症状。甘薯的F.solani路易斯安那菌株,在菌落形态和表面不能穿透感病块根的维管束方面不同于北卡罗来那菌株。伤口是F.solni侵染甘薯的先决条件,深伤口可使路易斯安那菌株穿透维管束。六个供试品种之中,Jasper是唯一产生端腐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甘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实施过程中,除抓好宣传发动等各项工作外,就技术措施上主要从品种选择、深耕细作、增施菌肥、双行栽植、查苗补苗、适时追肥、防治徒长、中耕除草、减少翻蔓、除治害虫等几个方面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甘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陈洁 《农林科学实验》2014,(2):28-28,33
研究翻蔓与提蔓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徐薯18提蔓2、1次,产量分别为40125.0、38125.0 kg/hm2,分别比未翻蔓处理增产4125.0、2125.0 kg/hm2,增幅达到11.5%、5.9%。翻蔓因使叶片分布结构被破坏,导致产量比未翻蔓处理下降。  相似文献   

19.
通过2年6点次4因素5水平组合试验,明确了3个生态区套作甘薯产量形成的决定因素:川中夏旱高发区宜提早栽插期,川南伏旱区宜提高甘薯生物产量,川中春夏旱区宜提高块根日增重和延长块根形成期,并建立了产量与决定因素及4个栽培措施的回归方程,提出了模拟套作甘薯高产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20.
甘薯线虫病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主要危害薯块,其次是薯苗和薯蔓,还可以在窖藏期引起烂窖,育苗时引起烂床。 1症状表现根据线虫的种类及危害,甘薯线虫病可分为甘薯根结线虫病和甘薯茎线虫病。1.1甘薯根结线虫病又称甘薯根瘤线虫病,俗称地瘟病。感病植株秧蔓生长停滞,节间缩短,叶片黄化脱落,地下块根粗肿,细根上有颗粒状(类似根瘤状)虫瘿,严重时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