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南京栖霞铅锌矿货场附近泡桐各器官叶、枝、干、根在春、夏、秋三季节六种重金属元素Cd,Cr、Pb、Zn、Mn、Cu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叶中各重金属的含量春季中含量最高,在枝中各重金属的含量是春季最高而秋季最低,在树干中重金属元素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变化很小,在根中各重金属的含量都是夏季最低,秋季最高。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栽培中重金属污染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土壤、空气、水和培养料中的Hg,Pd,Ag,Cd,Zn等重金属元素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富集情况,以及食用菌自身对重金属元素富集的性能,并提出了食用菌对重金属富集的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一般是指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元素,目前已知的重金属元素有45种,而在饲料污染问题中所说的重金属元素实际上主要是指镉(Cd)、铅(Pb)、汞(Hg)、硒(Se)、铬(Cr)以及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元素,它们在常量甚至微量接触的条件下即可对动物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故常被称为有毒金属元素.另外,随着一些动物必需重金属元素(如铜、锌等)在饲料中的超量添加,使得这些元素一度成为饲料中重要的重金属污染源.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重金属在水稻中的吸收分配及作用,重金属影响水稻的生理生态效应,重金属污染控制几个方面的研究,结合国内新近的研究对重金属如何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江苏王港海岸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江苏王港海岸从岸向海的4种不同土地类型(农田、鱼塘、米草滩和河口粉砂细砂滩)的沉积物进行柱状取样,对样品进行了粒度、主要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碳等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以粉砂为主,并且从陆向海粒径变粗,砂的含量逐渐增多:除了鱼塘之外,都出现表层富集重金属元素,其中农田因为人类耕种以及成土作用,重金属元素向下先减少再增多;鱼塘因围垦后环境较为稳定,无明显变化;米草滩因为沉积环境和植被的影响,出现表层富集,向下迅速减少;河口粉沙滩因水动力较强,各种元素向下波动减少。通过与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农田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相关较低,而米草滩重金属含量主要受沉积物颗粒和有机碳控制。根据与江苏沿海平原土壤元素含量平均值相比,王港海岸带的4个位置出现较为严重的Pb污染;在农田、米草滩以及河口光滩出现一定的Cu污染,这种空间污染状况是当地人类活动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元素铜、锌、铅、镉、铬、汞及类金属砷是环境污染元素,其含量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为保护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土壤生态平衡,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太原市污泥和污泥堆肥分别对谷子、玉米和白菜进行了两年的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污泥7.5万公斤和污泥堆肥24万公斤时,植物可食部分和茎秆中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影响污泥与污泥堆肥的重金属向植物体转移、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可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重金属形态、有机质及pH值。在一般情况下,污泥及土壤中的可给态重金属元素含量愈低,有机质和PH值愈高,其重金属元素越不易向植物体内转移与积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种植与生产地重金属污染状况,为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和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南部汉中地区典型的药用植物种植基地与生产地16个样点土壤以及4个样点水样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及水样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Se、Cd、Pb)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元素的关系以及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不同样点的土壤pH、有机质、总磷和总氮含量有明显差异。研究区所有土壤样点中,除Se元素之外,其余11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Cd、Pb)含量均未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研究区样点土壤Se含量最高为1.83 mg/kg,但也未超过土壤富Se含量最高限值(3.0 mg/kg),因而不存在超标现象。4个样点水体pH为6.78~7.52;水体Ni元素含量均超标,可知样点水体中Ni是主要污染元素。地累积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除了1个样点(城固天然谷药业)土壤中的Cd呈无污染 中污染程度外,其余样点均无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为轻度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土壤中Cd。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V、As、Cd 和Pb的来源与大气沉降和废水排放相关,Mn、Fe、Co、Zn、Ni和Cu主要源于成土母质以及自然积累,Se来源与当地农业活动作用相关。【结论】汉中地区药用植物种植与生产地环境中重金属元素总体呈无污染或轻微低污染状态,适合药用种植与生产,但在今后的种植和生产中应控制土壤Cd元素的污染,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部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具有吸收富集功能,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有效途径。采用HNO3-H2O2微波消解法对植物样品进行消解处理,然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植物样品中的铜、锌、镉、铬、铅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 mg/L时,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在88.8%~104.0%,可满足植物中重金属元素测定的要求。对银川市不同绿化树种枝干与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各种金属元素最高值出现在不同植物中,红瑞木和垂柳枝条Cd含量最高(0.51 mg/kg),小檗叶片中Cr含量最高(40.72 mg/kg±6.25 mg/kg),白蜡枝条Cu含量最高(16.26 mg/kg±2.52 mg/kg),小檗叶片Pb含量最高(4.49 mg/kg±1.01 mg/kg),垂柳枝条Zn含量最高(97.41 mg/kg±13.22 mg/kg),表明这几种植物对相应的重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吸收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主要路旁绿化灌木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北京市7种主要路旁绿化灌木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7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元素有不同程度的积累,但积累量均未达到超积累植物所规定的临界含量。小叶女贞和紫叶小檗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向地上部分)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植物各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受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从对重金属的富集吸收能力来看,根最强,茎次之,叶最弱,趋势明显。小叶女贞、紫叶小檗、小叶黄杨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都较强,是对抗重金属污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西昌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昌市近郊农业环境中的土壤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评价了7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重金属元素已造成土壤不同程度的污染,Cd(镉)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Zn(锌)在土壤中含量变幅较大,Pb(铅),Hg(汞)在土壤中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就目前污染情况,提出了改善农业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城郊梭梭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梭梭茎枝、根、凋落物及根际土壤样品,通过测定(Cd、Hg、Pb、Zn、Mn、Ni、As、Cu、Cr)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初步分析,量化梭梭各器官修复潜力,并根据生物量方程估算梭梭单位面积及单位空间重金属累积量,进而评价梭梭对各元素富集效能。结果表明,9种元素均低于土壤风险筛选值,除Mn、Ni、Pb含量低于新疆土壤环境背景值外,其余元素均不同程度超出背景值,其中Hg元素是背景值的4倍,表明研究区土壤产生不同程度重金属累计现象,Mn、Cr、As、Hg、Cd污染可能不同程度受燃煤、金属冶炼等因素影响,Pb、Ni可能来源于交通污染源以及成土母质双重影响,Cu可能与区域垃圾、秸秆焚烧有关。梭梭各器官表现出对Mn、Cd、Hg良好的富集能力,对Ni、Zn、Cr、Cu具备一定的修复潜力,对Pb、As表现出低修复潜力;单株梭梭对重金属元素累计总量大小顺序为Mn>Zn>Cr>Cu>Ni>Pb>Cd>As>Hg,地上部分对各重金属元素累积量均明显大于地下部分。梭梭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具备较强的修复潜...  相似文献   

13.
福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样测定了福建省6市郊区的污水、污染土壤和污染作物的7个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单相关和偏相关统计分析,阐明重金属元素在农田生态系统内的迁移、富集和归宿,以及它们通过食物链可能产生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海南岛东西部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的方法,在海南岛东、西部各取6个土壤剖面,共35个土壤样本,对砖红壤土壤剖面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砖红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东、西部表层土壤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特征;除镍元素外,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各层中的均值高于中国南方砖红壤平均值,有一部分重金属元素在淀积层积累;另外,人类活动对海南岛砖红壤剖面中的重金属元素可产生一定影响;海南东、西部表层土壤各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铅和铜,铬和镍,铬和锌之间显著相关,这些重金属来自同源的概率更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主要农业土壤中Pb、Cr、Hg、Cu、Zn、Mn,Cd、F、As9种元素的含量,并运用试验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元素含量分布迁移特征及生态效应作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地貌单元、不同亚类的农业土壤其重金属元素含量不同,按含量高低全省分为六个区,其中太原盆地及其它一些大中城市附近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部分元素如Hg、Pb已出现污染问题,这为防治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从传统的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转变为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以及植物生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其生态效应,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对海南岛26个农业土壤剖面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重金属元素在淋溶层和淀积层的含量变化幅度与母质层含量变化幅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重金属分布在总体上受成土母质层制约.除As、Pb外,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各层中的含量低于世界土壤平均值,但也有部分重金属元素通过淋溶使表层土壤中少量重金属元素迁移而至淀积层中积累.除Cd有机态含量最低外,各层中重金属元素在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中均显示可交换态含量最低,而残渣态含量最高.区内土壤表层7种重金属分布总体上可归为3类:Cr、Ni、Cd 3种重金属元素的土壤表层平均含量较低,变异系数小,表层元素主要继承于母质层;Cu、Zn组中的Zn可能存在一定的外源混入,但Cu、Zn在土壤表层未发生富集;而As、Pb等重金属元素不仅有外源混入,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积累,为区内土壤主要的环境隐患.  相似文献   

18.
6个水稻品种对Cr、As、Zn、Pb和Cu吸收积累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复合污染土壤中进行盆栽试验,并采用ICP-MS、ICP-OES和原子荧光法,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对重金属Cr、As、Zn、Pb、Cu元素富集能力的差异性,旨在筛选出对不同重金属元素低积累或高富集的水稻品种。结果表明,6个水稻品种对5种重金属元素吸收积累的能力是ZnPbCrCuAs;水稻根系重金属含量是地上部茎叶含量的1.23~43.76倍;株两优173、中早35、隆平006、陆两优996分别对重金属Cr、As、Zn、Cu元素的转运系数最小,可作为其低积累水尹稻品种进一步研究;金优463、Y两优85、陆两优996、Y两优85分别对重金属Cr、As、Zn、Cu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可作为其高富集水稻品种进一步研究;隆平006根系和茎叶对重金属Pb元素的富集系数同时达到最大,转运系数却最小,因此其作为重金属Pb元素低积累还是高富集品种筛选有待进一步探索;植株生长的顺序是中早35﹥陆两优996﹥株两优173﹥隆平006﹥金优463﹥Y两优85,茎叶As和Cu含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低积累水稻品种的遗传机理差异性,以及在江西省不同地区实际推广应用和安全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易桂花  彭培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44-10745
[目的]为川芎的可持续发展及无公害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彭州道地中药材川芎种植区为研究区域,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川芎根茎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Hg含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b、Cd、Cr、As元素含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川芎根茎中Cd、Hg元素含量超出GAP药用植物标准;Cd出现低背景高富集,Hg出现高背景高富集。川芎根茎中的Hg、Pb、Cr元素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Hg、Pb、Cr元素含量相关关系显著,Cd、As元素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Cd、As元素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川芎根茎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呈现出Cd>Hg>Pb>As>Cr的变化趋势。[结论]川芎的种植地应严格控制土壤重金属Cd、Hg、Pb元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矿区农产品质量及土壤-岩石界面重金属行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对辽宁省铁岭柴河Pb-Zn矿区的农产品质质量及土壤-岩石界面的重金属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Cd,Ph Zn元素含量分别是当地背景含量的11.4.5.3倍,大大超过了当地背景含量水平。Cd元素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5.8倍,Cd是制约当地农业用地的限制性元素。矿区玉米子实Ph Cd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16~21倍、5.5~9.7倍,Ph元素严重超标、土壤岩石界面淹水的多少和pH的改变直接影响重金属的行为特性和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