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对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的调节效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低密度条件下拌种剂处理的小麦茎壁厚度增加显著,而高密度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小麦的茎壁厚度增加显著。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提高了扬麦13的抗倒伏能力,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矮壮素。相关分析表明,降低植株株高、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一、二节间壁厚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能。拌种处理下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300×104株·hm-2群体的产量高于150×104株·hm-2群体,均以种衣剂拌种处理增产最明显,平均增幅达11.68%,在倒伏年拌种处理增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剂量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宁麦13化学调控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节间以及穗下节,导致宁麦13株高下降,且多效唑浓度越高,控高效果越好;矮壮丰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节间,对穗下节无影响,甚至会促进穗下节伸长,导致控高效果不明显。喷施不同剂量的矮壮丰与多效唑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会影响宁麦13的有效穗数,而且剂量越大,有效穗数越低,同时也会影响宁麦13的实粒数与千粒质量,其中千粒质量随着剂量的加大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喷施多效唑的宁麦13理论产量明显高于喷施矮壮丰的理论产量。综合小麦成穗、株高与产量3个方面性状,多效唑40 g/667 m~2(年前)+矮壮丰50 m L/667 m~2(年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行距配置和化控对冬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行距配置和多效唑化控对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行距配置(12 cm等行距、15 cm等行距、12.5 cm+12.5 cm+20 cm共3个水平)和多效唑化控(对照、起身期化控、拔节期化控3个水平)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茎秆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基本上以15 cm等行距处理的最小,12 cm等行距处理的最大,这2种行距配置之间拔节期和开花以后的株高及成熟时基部节间长度差异均显著(P<0.05);而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单位长度节间干重、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基本上以15 cm等行距处理的最大或较大,12 cm等行距处理的最小.起身期和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处理的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和茎秆重心高度显著降低,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茎秆机械强度有所增加,抗倒伏指数显著增大.除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外,行距配置与化控互作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抗倒伏指数与株高、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76和-0.63),与茎秆机械强度、第1和第2节间单位长度干重、第2节间秆壁厚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42、0.64和0.64),与第2、第3节间粗度和第3节间秆壁厚度相关不显著.因此,15 cm等行距种植配合起身期或拔节期多效唑化控,可提高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驻大麦5号为试验材料,分两个时期,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结果表明:喷施剂量对驻大麦5号株高、穗长和茎基部第1、2节间长度影响达显著水平,在同一时期,随喷施剂量增加,株高逐渐降低,重心下降,茎基部节间长度逐渐缩短,相应节间直径增粗,茎秆抗倒伏能力提高。喷施时期对驻大麦5号有效穗数和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时期相同剂量不同时,驻大麦5号产量与剂量间成二次函数曲线变化,以1.8 kg/hm2处理最高,产量较对照提高9.35%;在分蘖盛期,随喷施剂量加大,驻大麦5号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喷施1.2 kg/hm2处理最高,而千粒重以喷施1.8 kg/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贡选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烯效唑、多效唑、豆歌、矮壮素、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处理后植株株高降低,以分枝期喷施150 mg·L-1多效唑效果极显著;茎秆增粗,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显著;分枝数增加.单株荚数、百粒重增加,二者均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极显著.调节剂处理后产量增加显著,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最佳,较对照增产77.6%.结果表明:在改善大豆株型、提高产量方面,均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及两季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佳辐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于拔节初期叶面喷施多效唑、乙烯利和抗倒酯,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头季茎秆特性、力学指标及两季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甬优2640基部节间抗折力和植株抗推力最大,抗倒伏能力强;佳辐占基部节间最长,株高最高,倒伏指数高,抗倒伏能力最差;天优华占基部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介于前二者中间。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多效唑处理植株节间长、株高、茎壁厚与对照差异较小,增加了倒3节间(N3)茎粗和倒4节间(N4)和N3的抗折力,降低了N4和N3的倒伏指数;乙烯利处理则显著增加了N4长度,N3茎粗和株高,对茎壁厚没有明显影响, 增强了N3抗折力,降低了N3倒伏指数;抗倒酯处理缩短了N4、倒2节间(N2)长,降低株高,增加N3茎粗和N3、N2的茎壁厚度,增强了N4、N3的抗折力,降低了各节间的倒伏指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头季产量,多效唑和抗倒酯处理增加了再生季产量,乙烯利降低了再生季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主要影响了总穗粒数,头季总穗粒数减少,再生季总穗粒数增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两季总产量均较对照降低,佳辐占总产量多效唑和抗倒酯处理较对照增加,乙烯利处理较对照降低。【结论】抗倒酯处理增强了再生稻头季茎秆的抗倒伏能力,而对两季总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栽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马铃薯脱毒扦插苗,对其株高、结薯数、薯块大小及产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矮壮素、膨大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植株的徒长,并达到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多效唑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的最佳喷施时期及不同小麦品种对多效唑响应的差异,以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叶龄期喷施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抗倒性能小麦对多效唑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显著降低小麦株高、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节间充实度、小维管束个数和机械组织厚度,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指数,并且倒五叶期喷施效果最佳,其次为倒四叶期。在倒五叶期,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对株高、重心高度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降幅分别为2.58%~6.45%、3.52%~10.18%和6.64%~24.16%,对节间充实度、小维管束个数和机械组织厚度的增幅分别为22.41%~109.49%、10.00%~16.98%和12.76%~49.85%。不同抗倒性能小麦品种对多效唑的响应与喷施时期有关,在倒五叶处理下,多效唑对中等抗倒型小麦品种的抗倒效果比抗倒伏型和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明显;而在倒四叶和倒三叶处理下,多效唑对易倒伏型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效果大。综合来看,倒五叶期喷施多效唑对小麦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最佳,其次为倒四叶期;中等抗倒和易倒伏小麦品种喷施多效唑后小麦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优于抗倒伏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缩节胺、多效唑和矮壮素对向日葵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用化控技术塑造合理株型,通过不同浓度缩节胺、多效唑和矮壮素对食用向日葵生理特性分析,研究植物调节剂对向日葵生理特性影响以及合理的施用量。以新食葵7号为材料,将喷施缩节胺、多效唑和矮壮素设置5个不同处理浓度,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向日葵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膜脂过氧化以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向日葵的各生理指标影响不同,缩节胺200mg/L、多效唑100mg/L和矮壮素12g/L提高向日葵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游离氨基酸的积累量、降低丙二醛的产生、增强SOD、POD、CAT保护酶活性,提高植株的生理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保大麦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大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大麦株高、倒伏率、千粒质量降低,有效穗、产量增加。其中,喷施多效唑1 000倍液对降低大麦株高效果最佳(P0.05);喷施多效唑500倍液对降低大麦倒伏率、增加产量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以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机插水稻抽穗后株高、节间长度、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丰和劲丰能够增加机插水稻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矮壮丰75 m L/667 m~2的处理较对照增产49.63 kg/667 m~2;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可以显著降低机插水稻株高,提高茎秆的抗折力,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对照,但由于实粒数大大低于对照,最终没有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春季调控措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4个处理分别为:起身期追全部氮肥(除基肥外,下同)并叶面喷多效唑(N1);起身期追2/3氮肥并喷多效唑+拔节期追1/3氮肥(N2);起身期追1/3氮肥+拔节期追2/3氮肥(N3);拔节期追全部氮肥(N4)。生育期间测定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成熟期调查产量性状。结果表明,N1和N2处理小麦拔节期的总茎数、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N4和N3处理。孕穗期N4和N3处理小麦的总茎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开花到成熟期各处理的总茎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均不显著。孕穗期前,不同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孕穗期后,N4处理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N1处理。各处理基部节间直径和中上部节间长的差异不显著,N4处理基部第一节间长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随追氮时期前移或前期施氮量增多,不孕小穗数减少,结实小穗和穗粒数增加,N1比N4处理不孕小穗数显著减少,结实小穗和穗粒数显著增多。N1处理小麦成熟期的千粒重最高,且显著高于N4处理。N1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N3和N4处理。起身期追氮配合多效唑调控,可以获得比拔节期追氮更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化控剂对玉米光合作用、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史磊  尤丹  肖万欣  赵海岩  徐亮 《玉米科学》2014,22(5):59-63,70
以密植中穗型品种辽单1211和稀植大穗型品种辽单120为试材,研究不同化控剂种类和喷施时期对玉米光合作用、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提高了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速率,9展叶期和12展叶期,在“吨田宝”化控剂处理下,辽单1211和辽单120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达到了最高值。和对照相比,喷施化控剂降低了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喷施“康丰利”化控剂增加了辽单1211茎粗;喷施“吨田宝”缩短玉米的茎基部节间长度。产量结果表明,在9展叶期喷施“吨田宝”化控剂,可以显著地提高辽单1211产量;在6展叶期喷施“康丰利”化控剂,辽单120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给优质高产小麦的育种和栽培建立茎型指标体系,2002~2003年度和2003~2004年度分别以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的小麦品种(系)71个和94个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株高、各节间长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研究了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的株高和各节间长度等茎部性状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蛋白质含量类品种的株高、倒2节间长和倒3节间长显著大于低蛋白质含量类型品种;高蛋白高产类型小麦的适宜株高、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和倒3节间长分别为85~107 cm、27 cm 以上、23 cm左右和14 cm左右,在适宜范围内以各项值稍大较为理想;低蛋白质含量、高产类型的品种则分别为85 cm以下、30 cm 以下、18.5 cm左右和12 cm左右,在适宜范围内各项值以稍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玉  戚志强  韩旭  刘维侠  杨衍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353-2357
选用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mg/L 50%矮壮素水剂或800 mg/L 40%乙烯利是适宜的喷施浓度,能显著抑制樱桃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根冠比,提高叶片中SOD和POD酶活性,符合培育壮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矮壮素及烯效唑对甜椒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矮壮素和烯效唑属于延缓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及减慢细胞伸长速度.为控制甜椒穴盘苗徒长,提高穴盘苗质量,以大果型甜椒热甜4号为材料,利用矮壮素和烯效唑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烯效唑对甜椒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 000 mg/L 50%矮壮素水剂及20~100 mg/L5%烯效唑微乳剂均能明显抑制甜椒穴盘苗株高、增加茎粗、减小叶面积、增大根冠比、提高SOD和POD酶的活性.烯效唑对甜椒幼苗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矮壮素.400 mg/L 50%矮壮素水剂或60 mg/L5%烯效唑微乳剂是适宜的喷施浓度,可显著提高甜椒幼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6-BA对小麦开花期渍害的缓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6-苄氨基嘌呤(BA)对小麦开花期渍害的减缓效应,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以郑麦9023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喷施BA对小麦光合、干物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渍水使小麦两年分别减产51.4%和52.3%,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和穗粒数降低,尤其是千粒重的下降,而穗粒数的减少主要归因于弱势粒的减少(两年分别减少21.4%和71.4%)。渍水前喷施6-BA处理比渍水处理显著增产,两年分别增产7.8%和31.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千粒重和穗粒数。渍水前喷施6-BA可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及SPAD值、干物质积累总量及收获指数,缓减旗叶及倒三叶衰老。说明渍水前喷施6-BA可通过促进小麦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分配,减缓渍水对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化控剂对辽单145光合、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稀植大穗型品种辽单145为材料,研究不同化控剂种类和喷施时期对辽单145光合特性、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提高了辽单145灌浆期穗位叶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6展叶期和9展叶期,康丰利化控剂处理下辽单145叶面积指数和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相比,喷施化控剂降低了辽单145株高和穗位高。喷施金得乐化控剂增加了辽单145茎粗,缩短其茎基部节间长度。测产结果表明,在6展叶期喷施康美化控剂可以显著提高辽单145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