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选育适应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以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土种大毛和LS2为父本,以经济性状优良,茧丝量高、丝质优、解舒丝长长、强健三齐的四眠蚕实用品种菁松、皓月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系统定向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且眠性稳定的强健性三眠蚕育种材料P035、P053、P055、P057、P059、P061、P077、H036、H088、H092、H102;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强健性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品种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98%),龄期经过短(较常规四眠蚕品种短2~3d),食桑量少,感染发病率低,茧丝纤度细(2.244D)、纤度均方差小(0.203D)、净度优(95.14分)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四川省级品种审定[川蚕品审(2019)03号],适合在四川蚕区全年推广饲育。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担桑产茧量、茧重和茧层量饲料效率,探讨四川省首对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与四眠蚕的饲料效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蜀细1号”食下1 kg桑叶的产茧量为58.72 g,比四眠蚕的产茧量高20.72%。“蜀细1号”的茧重饲料效率为5.83%,茧层饲料效率为1.25%,分别比四眠蚕高33.11%,26.26%。以上研究为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连续多代的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育方法,对细纤度三眠蚕“蜀细1号”的亲本P061和H102进行改良,从而达到优化蚕品种的目的。结果表明,亲本P061和H102的纇节和切断次数较对照分别降低81.61%和53.37%、38.14%和54.17%,茧丝长较对照分别增长22.67%和12.78%;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亲本P061和H102的结茧率和茧层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蜀细1号”春季和秋季普茧率、结茧率、茧层率、茧丝长、洁净分别增加1.40%和0.76、1.12%和1.39%、3.91%和3.88%、10.03%和8.07%、2.62和2.69%。表明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择对保持和提高蚕品种优良性状起着重要作用,达到对蚕品种改良与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家蚕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用显性三眠蚕品种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单杂交,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芊春和知日。通过杂交选配,育成了强健好养、眠性稳定、茧丝纤度细、茧丝质优的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及农村试养成绩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发育整齐,眠起快齐、上蔟齐涌,生命力强,三眠率达99%以上,全龄经过21 d左右,茧丝长1 100~1 200 m,解舒丝长800~900 m,净度93~95分,茧丝纤度1.9~2.1D,适于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  相似文献   

5.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用显性三眠蚕品种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单杂交,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芊春和知日。通过杂交选配,育成了强健好养、眠性稳定、茧丝纤度细、茧丝质优的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及农村试养成绩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发育整齐,眠起快齐、上蔟齐涌,生命力强,三眠率达99%以上,全龄经过21 d左右,茧丝长1 100~1 200 m,解舒丝长800~900 m,净度93~95分,茧丝纤度1.9~2.1D,适于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在柞蚕3龄起添食咪唑类化合物GD,可使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三眠蚕全龄经过缩短8~9d,其茧丝纤度为4.157D,比对照四眠蚕细1.522D,获得了细纤度柞蚕丝。三眠蚕的产卵量为对照的43.8%,但其产出卵率明显提高.三眠蚕的后代仍为四眠五龄,对其产量、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眠性家蚕具有茧丝纤度细、可缫制高品位生丝(5~6A级)的优点,细纤度生丝可全部用于出口,是我国家蚕品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对贵州地方三眠家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研究,鉴定了贵州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品种781、丰1、渝1、782等的遗传强势性。同时从鉴定的杂交组合中选择具有生产性能优的组合进行定向培育,选育出适应贵州条件的三眠蚕品种材料,结果培育了4个性能优良的品种材料,为实用三眠蚕品种的育成完成了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陕西安康蚕区蚕品种的多样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引进了春秋兼用蚕品种渝蚕1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渝蚕1号平均张产比对照种高1.96 kg,死笼率比对照低0.24%,解舒较好,茧丝纤度较细,净度得分较高。建议安康蚕区引进该品种进行饲养推广。  相似文献   

9.
土壤紧实度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1年生、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P.tomentosa×P.bolleana)×P.tomentos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袋法通过人工松土、对照和踏实3种土壤紧实度处理,对毛白杨细根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紧实度显著影响1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距树干30 cm处细根形态及生物量变化,紧实处理下细根根长密度较对照降低50.8%,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对照降低48.9%,细根平均直径较对照增加13.5%。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细根根长密度及比根长以对照最大,紧实和疏松处理较对照均有所降低。所以,1年生毛白杨细根对紧实胁迫的反应较2年生根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微气候条件对天然彩色茧品种"蜀黄1号"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普通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均下降;鲜茧出丝率、纤度和净度受簇中微环境影响较小;高湿、高热叠加使粒茧丝长急剧变短;解舒率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而明显降低。适合于"蜀黄1号"的最佳簇中环境为温度24℃、相对湿度70%、自然通风。在此条件下重要质量指标均达到最佳:普茧率95.12%,茧层量0.432 g,茧层率22.62%,粒茧丝长1154 m,解舒率79.24%,鲜茧出丝率18.4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微气候条件对天然彩色茧品种"蜀黄1号"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普通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均下降;鲜茧出丝率、纤度和净度受簇中微环境影响较小;高湿、高热叠加使粒茧丝长急剧变短;解舒率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而明显降低。适合于"蜀黄1号"的最佳簇中环境为温度24℃、相对湿度70%、自然通风。在此条件下重要质量指标均达到最佳:普茧率95.12%,茧层量0.432 g,茧层率22.62%,粒茧丝长1154 m,解舒率79.24%,鲜茧出丝率18.46%。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雄蚕新品种秋车×平28的引进试验.结果表明,秋丰×平28平均张产比对照种高1.3 kg,死笼率比对照低2.38%,解舒较好,茧丝纤度较细,净度得分较高,万米吊糙次数明显优于对照,仅为1.92次,缫折低于对照3.28 kg.  相似文献   

13.
为三眠蚕的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三眠蚕311N×909的F1在不同季节的性状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的全龄经过均为22.333d,而秋季的全龄经过最长,为23.083d,比春季和夏季多0.75d;春季三眠蚕的各项表现最佳。其中,三眠率94.83%,普茧率94.49%,同宫茧率1.39%,全茧量1.615g,茧层量17.92%,死笼茧率3.51%。  相似文献   

14.
对6个三眠蚕品种SG×54A、春兰×秋菊、853白、543B、SG、853白×543B引种到普洱后的饲养技术参数、体重饲料效率、健康性和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G×54A是6个参试品种中生长发育较好、体质强健、饲料利用率较高、鲜茧产量较高、茧质较好、丝质较优、茧丝纤度细而开差较小的三眠蚕品种,是适宜在普洱饲养的经济性状较好的三眠蚕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在昌吉州春麦区种植的早熟高产春小麦品种,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新引进的陇春41号、农麦730、银春10号、酒春8号等10个春小麦品种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陇春41号、农麦730、银春10号、酒春8号籽粒产量分别为549.51 kg/亩、547.43 kg/亩、543.13 kg/亩、539.14 kg/亩,分别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9.29%、8.92%、8.12%、7.38%;陇春41号、农麦730、银春10号、酒春8号的生育期分别为96 d、94 d、93 d、92 d,陇春41号较对照宁春4号晚3 d,农麦730较对照宁春4号晚1 d,银春10号与对照宁春4号生育期相同,酒春8号较对照宁春4号早1 d。这4个品种产量较对照品种增加显著,生育期与对照品种相近,且田间收获穗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抗病性强,可以在后期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6种不同方法对细梗香草3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方法对细梗香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赤霉素(CA3)处理能明显促进细梗香草3个品种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和发芽势达最高,分别为94.78%和74.55%;不同品种种子间发芽情况也存在差异,A3平均发芽率最高,为88.33%,A2平均发芽率最低,为45.33%。  相似文献   

17.
桑蚕的三龄期或四龄期使用保幼激素(JHA)及抗保幼激素(AJH)活性物质,能从四眠蚕中诱导出三眠蚕(村越,1972;桑野,1983;赤井弘,1984)。应用抗保幼激素诱导三眠蚕,使茧丝细纤度化的同时,茧层量从原来的0.4~0.6克降低到0.1g左右(AKaiet al,1984),这对蚕桑生产上的应用极为不利。作为生产细纤度丝的技术,应力求做到既使茧丝细纤度化,又不影响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饲料转化效率。作者通过对五龄期桑蚕添食抗保幼激素类活性物质,调查了对生长发育及茧质的影响。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7个马铃薯品种在临洮县水川区的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全膜高垄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荷兰7号折合产量最高,为64944.5~67277.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9777.8~12111.0 kg/hm2,增产率17.7%~22.0%;商品薯率达75.6%~90.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提高9.4~24.0百分点。荷兰15号折合产量次之,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6.4%,商品薯率提高6.1百分点。兴佳2号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6.0%,商品薯率提高8.9百分点。3个品种田间表现出苗整齐,植株生长健壮,建议在临洮县水川区地膜马铃薯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5个马铃薯品种生育期、产量、抗病性及商品薯率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虽然存在差异,但均属于中晚熟类型的品种,全生育期在120~136 d;G-12、陇薯10号、88原种均比对照青薯9号增产,折合亩产量分别为1 889.8 kg、1 867.6 kg、1 858.7 kg,分别比对照增产3.66%、2.44%、1.95%;"2191"品种比对照青薯9号减产,折和亩产量为1 600.0 kg,比对照减产12.2%,各品种产量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各品种抗病性与对照相当,88原种、G-12、陇薯10晚疫病级别均为3级,与对照相当,"2191"品种虽然晚疫病为5级,但它开花早,结薯早,晚疫病对其影响不大;G-12、陇薯10号单株结薯少,但薯块大,商品率高,商品率分别为91.5%和95.0%,较对照青薯9号分别高10和13.5个百分点,"2191"品种和88原种单株结薯个数与对照青薯9号相当,商品率分别为82.5%和77.8%。  相似文献   

20.
崇茭1号原名杭州冬茭,是2005年以当地主栽品种梭子茭中发现的较耐寒变异株系为原始材料,经辐照处理和系统选育而成的茭白新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崇茭1号夏茭采收期比梭子茭时间略长;秋茭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能力,采收结束期较梭子茭平均迟32 d;夏茭产量约46725 t·hm-2,秋茭产量约24315 t·hm-2,分别比对照梭子茭增产149%和4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