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婕 《猪业科学》2020,37(8):142-143
历经两个月延期,四个月等待,2020年8月3日至5日,"母猪批次管理与非洲猪瘟防控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大会"在广州顺利举办。本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给大家带来了数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在非洲猪瘟疫情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双疫情背景下,这些报告对养猪业的指导与建议显得尤为重要。本期热点聚焦,小编就带大家来详细了解本次会议专家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6月1-3日邀请函1、张守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母猪批次管理中公猪诱情与高效人工授精;2、刘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母猪批次管理中卵泡发育排卵规律与程序优化;3、张德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母猪批次管理中猪冷冻精液生产技术规范探讨;4、贺东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生物安全与非洲猪瘟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甄梦莹 《猪业科学》2022,39(6):126-127
在行业多方组织、各界人士的关怀和关注下,全国猪人工授精大会已经走过15年的发展历程,2022年6月10-12日在海南临高碧桂园金沙滩温泉酒店正式召开第十六届会议。第十六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大会主题为“建设高水平公猪站与母猪批次化管理应用盘点”,由中国种猪信息网、武汉天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第二激素厂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4.
正1、张守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母猪批次管理中公猪诱情与高效人工授精;2、刘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母猪批次管理中卵泡发育排卵规律与程序优化;3、张德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母猪批次管理中猪冷冻精液生产技术规范探讨;4、贺东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生物安全与非洲猪瘟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牛贤云 《猪业科学》2021,38(6):34-37
批次化管理应用最早源自工业批次化管理,应用在畜牧业逐渐转化成母猪等畜禽批次化生产管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生产,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近两年来非洲猪瘟给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母猪批次化生产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效益提高、降低成本等方面与母猪连续生产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6.
甄梦莹 《猪业科学》2023,40(6):62-63
<正>近年来,国内生猪市场行情经历了几轮暴涨暴跌,让养殖企业与养殖户的心态发生变化。尤其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下,猪场生物安全与养殖效率并行发展成为业内共识,也让业内人士更加重视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在养猪业的应用。为了加速该技术在我国猪场的推广与应用,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组织开展了“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在全国猪场的应用与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份发生以来,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非常巨大。很多科研人员和畜牧工作者为非洲猪瘟的防控进行建言献策,对猪场防控非洲猪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文章就非洲猪瘟背景下猪群的健康、免疫及母猪繁殖进行综述,为生猪产业的复产提供帮助,实现猪场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正>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受环境、饲养管理、精液品质、母猪发情鉴定、疾病和人工授精技术等多因素的影响。我镇开展猪人工授精工作多年,全镇有四个猪人工授精供精站,负责1.5万头可繁母猪的人工授精工作,但个别人工授精技术员操作存在受胎率偏低的问题。现就有关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与大家共同交流。1公猪的饲养与管理1.1合理饲养依据实际情况,对常年配种的公猪分别采取季节性加强饲养和一贯加强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9.
正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养猪业经历了环保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双重考验,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的快速扩散对中国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损失。2019年5月16-17日,第六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六届中国猪业发展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论坛以"优化布局、保障供给、安全防控、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剖析现状、分析局势,探讨生猪在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如何建立生物安全屏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恢复产能以及提振消费者信心。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 为了探讨母猪的人工授精效果,比较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人工授精母猪与自然交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初生窝重和经济效益等,为大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甄梦莹 《猪业科学》2024,41(3):122-123
2024年3月8—10日,由中国博鳌高端猪业科技论坛组委会主办、宁波第二激素厂独家联合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大会在海南临高碧桂园金沙滩温泉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400位参会嘉宾汇聚一堂,共襄盛会。首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大会于2007年在北京召开,一路走来,大会坚持对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及实践操作进行深入研讨,见证及推动着我国猪人工授精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第十八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大会的成功召开给予行业发展新动能。大会现场见图1。  相似文献   

12.
李井春 《猪业科学》2022,39(4):11-11
2022 年第3期《猪业科学》杂志以"母猪批次化管理实践大盘点"为主题,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对母猪批次化管理实践进行深入盘点与总结,为养殖者进行科学、高效生产提供依据.读完之后,给我的总体感受是策划得当、主题鲜明、内容全面、数据详实.  相似文献   

13.
孔德胜  章熙霞 《养猪》2009,(5):19-24
我国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研究与应用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7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人工授精母猪头数,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地区间的普及率及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南方省、区较普及。江苏省从1979年以来,推行以县为单位建立家畜人工授精站,大面积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优秀公猪的利用率,使公母猪比例由原来高于1:100降低到1:1000以下,平均受胎率一直稳定在87%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先后两次在江苏举办猪统一供精的研讨会和培训班,江苏成为全国示范的样板。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有效控制疾病、增强公猪配种能力,我们对猪采用人工授精,现代人工授精为传统受精的弊端提供解决方案,除了大幅度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情况,现代人工授精的操作与管理要更简便、更符合现代养猪的需要。1人工授精成功的指标我们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人工授精成功与否。1.1公母比即公猪与母猪的配应比例.排除不自然交配情景,1头公猪需要30头左右的母猪,而我们认定1头公猪配应一百头母猪才算达到合格.如果达到良好的水准,150~250头母猪应  相似文献   

15.
余腾 《猪业科学》2024,41(4):13-13
第3期《猪业科学》聚焦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张守全教授等深入探讨了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新技术及批次化管理在我国的创新应用,对后备母猪的情期管理、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高效使用等实践类文章也丰富了养猪人的实践技能。《猪业科学》对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帮助猪企走上批次化管理的标准化道路,助力企业提质降本。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看,中国猪人工授精在未来的6年里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预计2010年,60%的母猪配种使用猪人工授精技术。而且猪人工授精技术将作为提高我国养猪效率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1 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国外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目前国内开展母猪扩繁工作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是生猪产业化集约化养殖配套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这项技术的成功推广开展可大大促进生猪产业化发展进程。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以人为的方法采得公猪的精液,然后通过一定的手段输入母猪子宫内,使母猪怀孕的一项技术。笔者在农村从事母猪人工授精的技术服务工作多年,实践证明,母猪生产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大大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和受胎率,提高科技产出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是否高效,需要从母猪发情,公猪精液质量检测,人工输精后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和产后母猪发情效果等方面进行判断。探讨夏季高温对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猪场制订更加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改善饲养条件,提高人工授精效果。  相似文献   

19.
郭芳彬 《养猪》1993,(4):11-13
一、猪人工授精发展简况猪的人工授精于1932年首次试验成功;1948年日本的伊藤等人应用公猪鲜精进行人工授精获得仔猪,50年代才试用于养猪生产,直到70年代初才被重视和推广应用,人工授精的母猪已达1000万头。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养猪业的发展,更促进了人工授精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猪的人工授精数量:中  相似文献   

20.
猪人工授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重要繁育技术,它不仅可以节省公猪的饲养成本,还涉及到公猪的调教、精液的采集、精液的化验室检验、稀释和保存;发情鉴定、输精、妊娠检查、母猪的饲养管理等这些都是现代化规模养猪中重要的技术环节,直接决定着养猪企业的效益与发展。目前,困扰猪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推广的两个主要因素为精液的稀释保存过程中怎样保证质量及如何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以确定最佳的输精时间。人工授精应用与生产中有一套标准的操作方式,现简要介绍人工授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