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梅州梅花的调查和参加栽梅实践,介绍梅州梅花现况,分析了不同园林中梅花的应用形式及梅花在梅州的种类分布,探讨了梅花在梅州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自高句丽大武神王24年(公元41年)于《三国史记》记载"盛开梅花"以来,在许多诗、书画、建筑和工艺品上均能发现有关梅花的记录,但却很少发现有关亭梅和野梅的记录。韩国梅花研究院经过8年的全国性调查,发现了5株很有保存价值的梅花,并向政府提议将这5株梅花列为国家级文物。本文内容选自上述书籍,主要介绍国家级文物的古梅和名梅。  相似文献   

3.
广东梅州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州现有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6种,隶属26科33属.介绍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为研究和合理利用梅州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4.
昆明黑龙潭公园历史悠久,是昆明市存有古树名木最多的风景名胜区,著名的"三异木"唐梅、宋柏、明茶就在其中。本文对黑龙潭公园现存的18株古梅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古梅的应用及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湖\"古梅园\"的设计理念、建设内容和管理经验。同时对梅花大树移植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抑制组胺游离和肠管收缩等过敏反应的研究表明,对于由Compound48/80或IgE抗血清反应引起的老鼠腹腔细胞中组胺的游离及外源组胺引起的土拨鼠肠管的收缩,古梅灵芝和梅子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简略评述了勇满然行程 2万多公里 ,耗时 4年 ,考察中华古梅百余株 ,绘写生稿百余幅 ,然后创作 5 6幅古梅国画 ,著《中华古梅系列图》的壮举和创举。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滨州市境内柽柳的生态学特性、群落类型、空间分布及保护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保护利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齐岳山草场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霄黎  宋玮  蔡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75-276,279
从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草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草场破坏的深层原因,并依据齐岳山草场资源的自身特点,提出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 2 0 0 1年起 ,作者用 4年时间自费考察中华古梅 ,为中国画《中华古梅系列图》的创作积累素材。作者考察了广东、浙江、安徽、山东、云南、四川等 6省的 2 6个市县 ,行程 2 0 0 0 0多km ,考察古梅百余株 ,画写生稿百余幅 ,并拍摄了 10 0 0余张古梅照片 ,创作出 5 6余幅古梅国画艺术作品。简述观察和写生经历后 ,再分析如何以表达古梅精神为宗旨 ,作者创作了《中华古梅系列图》。  相似文献   

11.
梅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梅花种质资源、繁育、化学成分、梅文化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梅的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技术、分子生物学、梅文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对2007年以来梅的科学研究及产业化等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梅研究及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灵峰与西溪、孤山合称为西湖三大赏梅地,历史上先有寺庙后有梅花。宋、明时期灵峰青芝坞一带已有梅花的踪迹,但有关记载较少,而灵峰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种梅被确定在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844—1846年),后毁于战火。宣统元年(1909年)周庆云在灵峰补梅300株。1988年灵峰探梅景点重建后开放,目前梅园占地3750hm2,共有5000株梅花,1200丛蜡梅。  相似文献   

14.
梅花是中国园林中的重要造景素材。作为有生命的造景元素,旺盛的生长势是其综合价值体现的根本,遵循梅花的习性特点,选择或创造适宜的场地条件是梅花应用的首要因素。本文从影响梅花生长的几个关键生态因子出发,分析总结了梅花在北方地区应用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梅花在更广泛地域的景观应用。  相似文献   

15.
莱州种植梅花历史悠久,现有大量的梅花种植专业大户开始涌现。梅花生产形成产业化,仅靠农民自发种植远远不够,必须解决好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问题。为了推动梅花产业的发展,须成立梅花行业协会,订立协会章程、制度,规范会员行为,并对会员优先发放梅花新品种,优先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梅花盆景的销售价格。依靠科技谋发展,获国家专利的"大杏树嫁接梅花"技术将梅花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以真梅系宫粉品种群的‘扣瓣大红’梅和樱李梅系美人品种群的‘美人’梅两个梅花品种为供试品种,采用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进行无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1:1:1的轻质复合基质是最理想的栽培基质。同时,对不同时期无土栽培梅花盆景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一系列栽培养护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各栽培环节的技术要求,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梅花盆景无土栽培技术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实现梅花盆景的集约化、商品化、标准化生产以及梅花盆景出口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梅花种质资源以及梅花育种研究的总结,对梅花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得到270个梅花品种的详细性状信息;结合对花梅和果梅的性状研究分级,选出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并且通过芽变选种选出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近年来"三北地区"梅花引种驯化的工作进展,在综合近10年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乌鲁木齐市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情况,分析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探索在乌鲁木齐市继续推广栽植梅花抗寒品种的可能性以及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北京对于梅花引种驯化的记载大抵始于元朝,因此历代各有累进。当代陈俊愉先生自1957年矢志引梅北上至今,北京已成规模花事,创造了梅花引种历史的里程碑,改变了此前北京人多是听说或通过绘画、摄影作品而获得感知的尴尬。北京引种梅花的规模成功为促进梅花成为双国花之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北京梅花文化的欣赏提供了现实条件。梅花文化欣赏是中华民族一种比较特殊的花卉文化现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影响深远。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明载体,从古至今梅花文化欣赏的方式不胜枚举。自2003年以来,笔者有幸在北京梅花引种过程中不断体会梅花文化欣赏之魅力,今尝试归纳赏梅六诀,即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意在为梅花文化增添心香一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