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2013年先后对贵州贵定县铁厂乡、平塘、龙里三地农户发生红托竹荪菌(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蛋烂皮病的菌棚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虫害、覆土土壤及栽培原料处理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无病害棚作为对比,发现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红托竹荪菌形成菌蛋阶段,菌棚内温度(30.0℃~37.1℃)较棚外气温高2℃~7℃。菌棚35℃以上高温、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持续8 h以上容易引起菌蛋病害。建议在形成菌蛋期间加强菌棚通风换气、调温调湿管理,严防菌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进而有效地预防菌蛋烂皮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明远 《中国蔬菜》2017,1(5):85-87
利用膜下灌溉、生长期温湿度控制和高温闷棚等温湿度调控的方法来防治黄瓜霜霉病,不仅适用地区广、投入成本少,还可以做到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防病。该方法适用于因高湿而流行的多种病害。  相似文献   

3.
用臭氧防治棚室园艺作物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北省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正迅速发展,2003年全省棚室面积已达到54万hm2(公顷),不仅在棚室内栽培蔬菜,而且还栽培了花卉、果树等.这不仅丰富了市场,增加了许多花色品种,而且也为农民致富拓宽了门路.但是由于棚室园艺作物生产是在密闭保温的条件下进行,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可高达90%~100%,棚膜上的结露滴在植株上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另外,较高的空气湿度,很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这种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为病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生产上多用喷施农药来防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不仅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还会人为地增加棚室内的湿度,反而更有利病害的发生,病害控制不住,越防越重,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孙艳 《吉林蔬菜》2003,(1):23-23
塑料棚室由于其密闭性高而抑制了棚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导致棚室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影响蔬菜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很容易引起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叶霉病、黑星病等病害的大量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控制棚室内空气湿度是棚室蔬菜生产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降低棚室空气湿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合理通风换气根据外界温度的高低及不同蔬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适当地进行通风换气,通过调节通风口的  相似文献   

5.
加强扣棚后的综合管理,是设施栽培成功的关键,现将桃树扣棚后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先保后降大棚温度管理有2个关键时期:一是花期前后,适宜温度白天14~17℃,夜间高于5℃,否则开花迟缓、授粉受精不良,主要措施是保温;二是果实膨大期,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7℃,要防止白天气温太高,超过30℃则易造成高温伤害,应注意白天放风通气降温。2调节湿度桃树喜空气干燥。棚内相对湿度萌芽期为70%~80%,花期50%~60%,果实膨大期及近熟期应低于70%。若湿度过大可通风排湿、覆盖地膜、抛撒石灰等方法降湿。3改善光照桃树喜光。要合理修剪,尽量压…  相似文献   

6.
针对早春大棚西瓜栽培容易发生病害的问题,设计了大棚常规栽培、高温降湿防病栽培和露地栽培3种方式,观察测定西瓜生长中温度、湿度、病害发生情况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海早春大棚覆盖栽培西瓜生长阶段处于温度20~35℃、湿度60%~85%的高温高湿条件下,高温降湿防病栽培条件下,13:00棚内温度可保持45℃、湿度可保持30%~50%的高温低湿条件,蔓枯病防治效果达到66.4%,炭疽病防治效果达到63.9%,从而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增加西瓜产量。  相似文献   

7.
深冬季节温室蔬菜易受到低温、弱光、高湿的胁迫,生长势较弱,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多种病害易滋生和蔓延。如何通过合理调控温室内湿度,抑制病害发生,是许多菜农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及研究,摸索出低温弱光条件下温室湿度的科学调控方法,从提高温室保温性能,高垄覆膜,膜下浇水及行间铺草等四个方面进行降湿、控湿、吸湿和排湿,从而将温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温室蔬菜的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番茄晚疫病又称番茄疫病、黑秆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流行性强、破坏性大。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白天20~22℃,夜晚1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即可成功侵染,故其在温棚内极易发生,是温棚番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5%左右,流行时可达100%,严重时甚至造成番茄绝收。  相似文献   

9.
《南方园艺》2021,32(5)
在桂林山地进行西红柿避雨栽培试验,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避雨栽培对山地西红柿生长微环境及对西红柿病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措施可避免雨水对西红柿植株和栽培畦面的冲淋,并有效调控了西红柿生长的微环境。晴天时避雨栽培棚下空气相对湿度略大于露地,雨天时避雨栽培空气相对湿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雨天时避雨栽培土壤含水率较低,为西红柿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并阻隔了病害传播途径,减轻病害。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的西红柿坐果数提高了21.21%,产量提高了19.34%,同时裂果率降低了16.61%。避雨栽培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适合在南方多雨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调节空气湿度。塑料棚室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呈负相关,温度高湿度小,温度低湿度大。棚室夜间气温较低,空气相对湿度可达85%一100%,白天气温较高,湿度一般可在60%~70%。若棚室湿度过大,尤其是在前期不能开棚放风的情况下,常造成果树花期花粉粘滞,扩散困难,影响坐果。果树开花期应保持空气湿度6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的调湿效果及对番茄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拱棚覆盖方式,对不同用量玉米秸秆降湿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用量为4kg/m3时具有最佳的降低空气湿度的效果,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或等于)90%的情况在1d内维持18h;玉米秸秆用量不同造成拱棚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引起了番茄生理生长指标的差异,其中降湿效果较好的处理,即玉米秸秆用量为4kg/m^3和3kg/m^3,番茄叶片束缚水含量较高,植株矮壮,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2.
高忠贤  仉会娟 《蔬菜》1999,(7):20-20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第一大病害,若防治不及时,5~7天就可能全日发生和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肥和磷钾肥,及时施用农药以外,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间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仿治措施。科学实验证明,霜霉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不利,45℃时就停止活动而渐渐死亡。利用病菌这一弱点可进行高温间棚来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病害的发生。高温闷棚一般是在黄瓜霜霉病发生以后和气温比较高时进行。高温闷棚的具体做法是:在准备间棚的头一天必须灌足水。并适当提高夜温,减少地温散失,有利瓜秧忍受高温。闷棚必须在睛天进…  相似文献   

13.
<正>利用膜下灌溉、生长期温湿度控制和高温闷棚等温湿度调控的方法来防治黄瓜霜霉病,不仅适用地区广、投入成本少,还可以做到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防病。该方法适用于因高湿而流行的多种病害。黄瓜霜霉病可谓黄瓜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病害。自1868年被发现以来,至今已近160年的历史。在北京早在1918年就有人报道过,也就是说我们和这个病害"周旋"很长的时间了。但是,至  相似文献   

14.
朱广凯 《食用菌》2014,(6):50-50
<正>白腐病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发病重于春季,栽培户应加强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在菇床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不影响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应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将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温度保持在18℃以下。这样,既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又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可有效地减轻病害。2为预防病害的发生,在双孢蘑菇出菇前用1∶2∶230倍波尔多液均匀地喷洒菇  相似文献   

15.
薛勇 《果农之友》2005,(11):33-33
目前我国棚、室栽培的作物以蔬菜为主,如黄瓜、番茄、青椒、芹菜、四季豆、青菜、花椰菜,亦有用于栽植草莓、花卉等。棚、室地栽培作物较之露天栽培作物发生病害较多。其主要原因为光照不足,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降低;室内或棚内环境密闭、高温高湿、加之天敌减少,容易发生病害。  相似文献   

16.
改良连作土壤对温室草莓土传病害及白粉病发生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微生物菌肥发酵闷棚处理同时配套精量灌溉,可以有效消减草莓栽培中土传性病害和叶部白粉病的发生。其中,添加发酵后的菇渣后再进行高温闷棚效果最佳,可以将根部和叶部病害控制在6%以下。  相似文献   

17.
田刚 《长江蔬菜》2001,(1):48-48
长江流域的蔬菜保护地栽培,主要以塑料大棚为主,往往存在排湿与保温,排湿与灌溉,通风换气与保温等多方面的矛盾,对此,结合实际,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供参考。 1 增加二层裙膜,配以压膜线 目的在于解决田间管理中早期增温、保温、排湿和后期通风换气能力差这些方面的不足,具体做法是:扣棚时,大棚薄膜接触地面即可,不用泥土固定,而改用压膜线。棚内在距地面40cm高处,用铁丝或竹子做一层裙膜,在80~100cm高处,再设一层裙膜。低温时可以保温,高温或高湿时,只需揭起棚两侧薄膜,即可达到排湿迅速,降温一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汉 《果农之友》2002,(5):19-19
棚室栽培油桃,扣棚后的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调温控湿 (1)温度。扣棚后至萌芽前的温度掌握在0~28℃之间,萌芽期为5~28℃,开花期保持白天10~15℃(不可超过25℃)、夜间不低于7℃,新梢速生至硬核期为5~25℃,果实膨大期为10~25℃,果实着色期为15~28℃,采收期为17~30℃。(2)湿度。萌芽前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在80%左右,花期控制在50%~60%,此后应保持60%~70%。2、浇水追肥 扣棚后应浇一次水,结合浇水,每株打孔追施农保赞1#液肥75~100毫升,或三元复合肥0.5~1公斤。坐果后、硬核期、果实膨大期分别浇一次水,并在硬…  相似文献   

19.
从1975年起,在温度为0℃和空气相对湿度高(95—98%)和空气相对湿度低(80—85%)条件下研究晚熟葡萄品种的耐藏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低不同的相对湿  相似文献   

20.
棚室栽培黄瓜膜沟灌溉研究棚室栽培黄瓜面积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浇水方式还是陈旧的平灌或沟灌。因此棚室内失水时黄瓜生长不良,多水时棚室内湿度过大,引起病害较早发生,造成减产及失收。为此,笔者定点搞了棚室栽培黄瓜的几种浇水法试验,现将有成效能推广的膜沟浇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