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甘肃省森林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甘肃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查找影响森林安全的主要原因和突出问题,针对性开展改善森林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发挥森林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本文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甘肃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根据甘肃省年度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及历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熵权法和生态安全指数法对甘肃省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定量评价,得出了甘肃2006-2015年森林压力、森林状态、森林响应和综合评估指标趋势。结果显示,甘肃省2006-2015年期间内森林资源自身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0年、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2000年与2010年多伦县土地利用图;在ARCGIS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了近10年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熵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功效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土地利用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梧州市处于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阶段,土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这个时候对梧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研究,理清其土地利用效益和协调度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从社会、经济、生态以及环境效益四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四个子系统效益及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梧州市土地利用效益处于中低等状态,并呈现上升趋势;四个子系统处于高度协调,其协调度的变化波动大。各县区土地利用效益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并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各县区有很高的协调度,但各县区的协调度波动不一致,协调度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农牧交错区草地生态安全进行量化研究,为该区域构建草地保护新格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榆林市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以 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 模型为基础,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选取 12 个草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构建榆林市草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该市 2019 年的草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 12 个县(区)草地资源进行生态安全等级确定,最终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结果】榆林市各县(区)草地生态安全多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全市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 0. 435 8,生态安全状态为临界安全。【结论】草地生态安全保护治理措施是榆林市各县(区)草地生态安全状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用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开展分区域生态调控,实行“一区一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RUE和NDVI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退化和恢复状况,基于降水利用效率(RUE)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江源区15年(2001~2015)的生长季最大NDVI数据(NDVImax)及同期65个气象站的年降水量数据为基础数据,计算每个像元的RUENDVI及其变化趋势,综合评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退化、改善趋势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近15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呈明显好转态势,草地退化面积仅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5.85%;(2)从空间分布上地退化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区中东部,呈明显的西北—东南条带状分布。在三江源区东部,草地退化呈点状分布格局;(3)三江源区RUE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NDVIma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基于RUE和NDVI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易获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仅利用RUE变化趋势指标引起的误判,研究结果为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管理和进一步的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主要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回顾了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中运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释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中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中的广泛应用,叙述了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和公式;介绍了数字地面模型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未来草原生态安全评价应在加强概念模型研究、完善指标体系研究、强化新兴技术应用、面向经济领域和面向国家需求等方面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兰健 《山东饲料》2013,(26):169-170,248
本文以福州市为例,从经济、人口、社会、土地4个方面入手,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对1996—2010年福州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得出福州市的资源压力水平,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福州的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高;(2)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城市人口结构是城市资源压力的主要原因;(3)土地资源压力以及用电资源压力与城市化水平相关性较高,而水资源压力与城市化水平呈互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嘉峪关市的公园绿地进行评价,以遥感影像为基础,分析公园绿地面积变化和空间位置变化;利用缓冲区的方法分析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自2004~2014年,城市公园绿地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提升至"优"水平,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加大对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地处内陆干旱地区的嘉峪关市十分重视公园绿地的建设,公园绿地作为公共服务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服务用地中所占比重始终保持在50%;(3)公园绿地在空间位置上呈现依居住区沿街道分布的特点,但部分公园绿地存在服务范围重叠,未能使城市公园绿地资源的服务功能最大化,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需考虑到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使其空间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评价成都保利高尔夫球场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与CASA模型对成都保利高尔夫球场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013年成都保利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 242.35万元,其中,支持服务层级功能价值为972.26万元、调节服务层级功能价值为107.09万元、文化服务层级功能价值为2 160万元;(2)高尔夫球场是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经济等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空间子系统,其单位绿地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远大于其他类型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3)运营中的环境成本相比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例很小,合理建设能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4)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与运营会产生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城市生态建设发挥较好的综合生态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的甘肃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中起关键性作用,也为当地发展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态服务。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甘肃省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遭到严峻挑战。本研究基于欧洲航空局全球土地利用/覆盖数据(CCI-LC),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方法分析了2005-2019年甘肃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2005-2019年间,裸地面积减少最多,变化率1.88%,耕地次之,变化率2.31%;草地面积增加最多,变化率1.83%,建设用地次之,变化率191.08%。2)所有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中,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高且在整个研究时期内变化速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综合动态度最大的时期为2010-2019年。3)土地利用/覆盖转移矩阵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裸地之间的转入与转出以及其他土地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入。4)2019年整体的生态风险值较2005年明显上升。其中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最多,转化最频繁;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面积虽然较少,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提供的方法,选择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等五个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甘南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协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科学的、准确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是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之一。研究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运用层次分析法,以行政区域为单元,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运用GIS的地统计分析空间插值工具,得到栅格图层,进行栅格计算,得到具体每一点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统计计算各行政单元内各级别所占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GIS的插值功能及其栅格统计,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可弥补以行政单位为评价单元,以点数据、平均数据代替整个区域的整体特性的评价方法的缺陷,该评价方法突出评价单元内的差异性,使评价结果的空间定位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大幅下降,流域生态安全问题严重。本研究利用2002-2010年的MODIS NDVI产品、青海湖流域气象数据、流域社会数据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数据,结果显示:1)2002-2008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植被退化面积是植被恢复面积的2倍以上。2008-2010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之后,恶化形势有所缓解,恶化面积减少至与植被恢复面积持平。2)实施治理工程之后,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仍处于退化状态,甚至有恶化趋势。天峻县和共和县分别有3 415.36和2 324.57km2地区出现警戒状态,分别占当地陆地面积的25%和38%。较严重的是,海晏县有284.98km2地区的生态安全处于重度危险状态,占当地陆地面积的18%,剩余地区都处于轻度危险状态。根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研究,提出了减缓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行性措施和改进环境治理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西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帮助管理部门及时而准确地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状况与变化,以1996,2000,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地区可持续发展情况,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996年西藏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别为1.444和6.628 hm2,2010年分别为4.051和5.350 hm2,生态盈余迅速减少;耕地和草地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比重;1996-2005年,耕地生态供给一直处于盈余状态,而到2010年,耕地的生态足迹达到其承载力的近3倍,2000年以前草地承载力明显大于足迹,到2010年草地资源人均生态赤字为0.055 hm2.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下降,草地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和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草地、森林和农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承载力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其服务功能和自身健康的潜在能力。本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和TM(Thematic Mapper)遥感影像及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应用生态安全评价模型PSR(压力一状态一响应)选取平均植被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东亚干旱区2001-2013年期间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潜在自然植被的影响程度,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基于气象数据和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CSCS)模型模拟了中东亚干旱区的潜在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其次基于2001-2013年的MODIS土地覆盖数据集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情况,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研究了潜在自然植被的人类占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潜在自然植被以林地、草地、冻原、荒漠四大类为主;2)中东亚干旱区土地覆盖变化较大,其中中亚灌丛面积波动增加,中国华北干旱区农田面积扩张明显,蒙古国中西部灌丛和草地覆盖面积明显减少;3)研究区人类占用强度增强。其中,2010-2013年增长较为明显,4年间人类占用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增长了1.45%。潜在草地人类占用比例在2009-2013年间增幅最大,为2.88%;潜在林地人类占用比例在2001-2005年间增幅最大,为6.99%。4)在北哈萨克斯坦三州(北哈萨克斯坦州、阿克莫拉州、库斯塔奈州),人口迁移是潜在自然植被人类占用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2006-2013年间人类占用强度比例增长了11.38%;中国的呼伦贝尔和山西干旱区,农业开发是人类占用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2001-2013年间人类占用强度比例分别增长了6.62%和17.64%。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在草地资源管理、生态安全评价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开展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对景观生态过程研究十分重要。获取不同覆盖度草地的景观格局特征是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等生态系统演变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从高分辨率遥感的角度提取中小尺度上草地景观格局特征,是开展景观格局尺度分析的有益尝试。本研究通过高空间分辨率的PIS航空高光谱影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特征差异,开展玛多实验区草地类型精细分类,并从景观异质性、景观优势度和景观破碎度3个景观层次,分析米级分辨率下不同覆盖度高寒草原样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差异,发现高寒草原样地的景观优势度、景观异质性与草地覆盖度分别呈正、负相关,而破碎度指标则随着高寒草原草地覆盖度的降低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户认知的草地生态补偿依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主体认知视角,采用PRA调查方式获取问卷资料,以农牧交错、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等生态功能区的典型项目村为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生态补偿标准和期望的认知及补偿方式的偏好。结果表明:受长期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及满意度。补偿标准未能达到被调查者的期望值,现有生态补偿只体现了对草地资源属性的补偿,很少考虑草地对牧民的综合功能与经济价值。不同生态功能区均为单一的资金补偿方式,缺乏相应技术、智力、基础设施及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未能有效地适应退牧还草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家庭生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