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牛舍温度 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温高于24℃或低于-4℃,则产奶量减少:犊牛最适宜的温度为35~38℃。  相似文献   

2.
(一)牛舍温度 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温高于24℃或低于零下4℃,则产奶量减少;犊牛最适宜的温度为35~38℃.  相似文献   

3.
1牛舍环境控制 1.1保证牛舍温度 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7℃,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妊娠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舍温高于24℃或低于-4℃,则产奶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正>北方早春气候依然寒冷,且往往多风少雨,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是奶牛各种疾病高发期。自然放牧状态的奶牛多在此季节产犊。如何做好母牛及犊牛的饲养及管理,是奶牛养殖中的关键环节。1四个饲养环节的最佳温度1.1牛舍温度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  相似文献   

5.
1奶牛对环境的要求1.1体温奶牛的正常体温(CoreBodyTemperature)为38.6℃,也有称38.2℃的,体温的正常变动范围为37.8℃~40.0℃。体表温度通常比核心温度低10℃~20℃。早晨略低,晚上略高。1.2环境温湿度关于奶牛对温度要求的说法很不一致。首先要了解等热区的概念,即在该温度范围内,奶牛不需要通过消耗能量只通过正常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即可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热区的上下限温度值称为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范围内,又称为奶牛的舒适区,也有称为奶牛的最适温度的。Nass(1989)发现大部分反刍动物的热舒适区为13℃~18℃,而泌乳奶牛的温度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奶牛饲养业在全国各地城郊农村得到迅速发展,正在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时至夏日,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特别是一些高产奶牛,对其生产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奶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0℃~20℃,高产奶牛为8℃~16℃,最适泌乳温度12℃~15℃,气温超过23℃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使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影响。而夏季牛舍的平均气温可达到28.1℃,使得奶牛体温升高,呼吸加快,产生严重的热应激。一、奶牛热应激反应的原因奶牛体型大,而单位体重的散热面积小,被毛和体组织的保温性…  相似文献   

7.
冬春饲养奶牛,防寒保暖是重要措施。但不同饲养管理环节要求的温度不同,实践中按照奶牛的生理需求每个环节给以适宜的温度,可较好地提高养奶牛经济效益。1牛舍温度奶牛耐寒不耐热,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  相似文献   

8.
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对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饲养的奶牛以北欧的荷斯坦奶牛为主,荷斯坦奶牛耐寒怕热,体温38~39.3℃左右,适宜泌乳温度为0~25℃,尤其是5~15℃最适宜。赖登明等认为,荷斯坦奶牛的最适泌乳温度为4.4~21.1℃。环境温度超过26℃时,即可引起奶牛的热应激反应。表现为精神沉郁,张口喘息,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次数增加等症状,并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和流涎、吐白沫状态,严重热应激会导致部分奶牛倒地不起,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冬春季节气温下降,常常造成奶牛体能消耗,严重影响奶牛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如何调节好奶牛饲养各环节的温度成为搞好奶牛饲养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生产中如何进行调节与控制呢?1牛舍温度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特点,但寒冷要有一定限度,过低的温度对奶牛的新陈代谢将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进入冬季后,要注意奶牛的防寒保暖,特别要注意防止贼风侵袭。有冷空气入侵造成气温突然下降时,要及时堵塞牛舍后窗和通风孔等,搞好圈舍的保温。另外,要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尿,保…  相似文献   

10.
盐化干薯藤 喂猪长得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体型大,单位体重的散热面积小,被毛和体组织的保温性能好,饲料消耗、利用和产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再加上汗腺不发达,皮肤蒸发热量少,这些都决定了奶牛耐寒怕热的特性。饲养奶牛的适宜温度为0~20℃,高产奶牛为8~16℃,适宜泌乳温度为12~15℃。当温度超过25℃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热应激造成奶牛食欲减退,呼吸次数增加,脉博加快,体温升高,对钙和磷的吸收下降,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利用率低,最终导致产奶量明显下降,繁殖机能减退,抗病力降低,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极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轻热应激对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动物,饲养奶牛的适宜温度是10~20℃,当环境温度超过25℃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热应激能造成奶牛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率降低,营养供应不足,机体内分泌机能紊乱,影响奶牛泌乳,导致产奶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夏天,奶牛酷暑难耐,因为奶牛的生理特性是耐寒不耐热,高产奶牛最适的泌乳温度为8~16℃。当气温超过23℃,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在热应激状态下,奶牛体内大量血液流经体表用于散热,流经乳房和子宫的血液减少,导致泌乳量下降。而子宫内血液循环量的减少,使子宫散热困难,内温升高,  相似文献   

13.
奶牛比较耐寒而不耐热.温度在0℃以下时,奶牛的体热散失量明显大于体热产生量,导致部分饲料或部分体内贮存的能量转化为体热,所以寒冷季节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但奶牛的采食量不受影响,有时还可能增加.温度高于20℃时,即表现出体温增高,呼吸频率加快,饮水量增多、采食量下降和肠道充塞等热应激症状.高温条件下,气温每升高1℃,高产奶牛就消耗3%的维持能量.温度超过27℃时,产奶量下降5%~10%;超过32℃时,采食约减少20%;超过40℃时,食欲几近废绝.采食量下降是导致高产奶牛泌乳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改善夏季高温时节饲养管理是实现全年奶牛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1.1保温: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习惯,但是,由于春季,尤其北方气温还比较寒冷,因此牛舍的温度应要保持在8℃-16℃。特别对怀孕的母牛、泌乳的高产牛的牛舍要适当加温.保证舍内温度在16℃~20℃。尤其对新生犊牛的舍温要保持在35℃~38℃。  相似文献   

15.
1牛舍环境 1.1保温: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习性,冬春季节尤其是北方异常寒冷,因此牛舍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8~16℃.在冷空气侵入,气温突然下降的时候,要及时关闭后窗和通风孔,确保牛舍的温度.特别对怀孕母牛、泌乳高产牛的牛舍要适当加温,保证舍内温度在16~20℃,新生犊牛的舍温要保持在35~38℃.  相似文献   

16.
夏季已到,气温增高,给奶牛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减少热应激给奶牛生产带来危害呢?这里给广大奶牛养殖场户一个提示:调整奶牛日粮能有效减少奶牛热应激。目前,我国的奶牛大多是荷斯坦牛。荷斯坦牛原产于夏季凉爽的荷兰,在那里即使是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7℃。奶牛适宜温度一般在5~20℃,当环境温度低于适宜温度时,每降低1℃,奶牛会增加维持能量需要1.2%,而环境温度高于适宜温度时对奶牛影响更大,气温每升高1℃,会增加3%的维持能量需要。随气温升高,奶牛体温上升,脉搏、呼吸加快,电解质损失增加。气温35℃时,维持需要比31℃时可增…  相似文献   

17.
1提高舍温冬季使牛舍温度保持在15℃左右,可使产奶量保持稳定。2补充光照光照对奶牛的生长发育和泌乳有很大影响,合理延长光照时间,不但能使奶牛提高增重率,还能提高产奶量。据试验,在奶牛泌乳的最初60d不改变饲料,让奶牛每天接受光照16h,只接受自然光照的奶牛产奶量提高10%~30%。  相似文献   

18.
夏季天气炎热.而奶牛又耐寒不耐热,特别是高产奶牛对温度的要求更高,通常以5℃~25℃为宜。当温度超过28℃时,奶牛就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在生理、采食量、奶质、泌乳量、繁殖性能、免疫性能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奶牛死亡,常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而对高温给奶牛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实施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电热水槽在寒冷地区奶牛场的使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电热水槽的使用效果,更好地解决寒冷地区冬季奶牛饮用热水的问题,在舍外平均气温-17℃的条件下,对电热水槽内的水温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对泌乳牛的饮水行为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电热水槽仅能提供7.2℃的温水,无法满足冬季所有奶牛随时饮用到适宜热水的需求;挤奶前后、饲喂前后是泌乳牛饮水的高峰时间。  相似文献   

20.
适宜的环境温度,能使奶牛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挥。奶牛的适宜温度为10一15℃,超过25℃,影响食欲;超过27℃,呼吸数增多,采食量明显下降,产奶量大幅度下降。杭州地区夏季炎热,一般六月份平均为27.3℃。最高气温34.5℃,七月份平均气温28.9℃,最高气温37.6℃;八月份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