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山区林下养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7,(5):169-171
林下养羊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地利用了南方山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实现了"树茂、羊肥、人富",一举多得。结合生产实际,对南方山区林下养羊的林地选择、羊舍选址及建设、种羊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经营,从而使农林牧等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封山育林的战略实施,使得木屑原料紧缺,作为林区重要经济支柱的木腐类食用菌产业受到很大冲击,生产转型势在必行,而林下草腐菌生产、林下养殖作为新型的林下经济类型,必将有力地推动林区的产业转型。据统计,林口县全县有林地面积677.8万亩(每亩667平方米),森林总立木蓄积量2634万立方米,主要有珍贵的红松、落叶松、水曲柳、椴木、白桦、柞树等优质木材。由于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相较南方发达省份,林下经济步伐相对滞后,还处于自发、零星存在的状态,缺乏有效地引导和管理,林下养殖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农业科技为手段,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选择适宜林下生长的动植物种类,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的生产经营,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缩短林业生产周期,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的协调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着广阔的前景,是近几年来林业发展的新兴产业。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农民经营林业长期没有收益的问题,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区林下养鸡技术六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梓县属于内陆省份喀斯特地区,广大农村森林和灌木林资源较为丰富,空气清新,适宜养殖林下养鸡。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林间昆虫(或  相似文献   

5.
江苏及周边地区的林地空间丰富,发展林下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林下养鹅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使农牧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本文主要从场地需求、鹅的饲养管理两个方面介绍了林下养鹅模式的建立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林下大茶树移栽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大茶树移栽是普洱茶区林下经济的一种模式,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及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济,从而使农林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科学经营林地,提高林地产出,实现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有效途径。林下移栽大茶树是在现有古茶树的树林或有名的古茶山(如普洱山、困鹿山、板山等)中栽植大茶树,以获取优质茶叶的方法,提高农户的收入。实践证明,林下移栽大茶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林中有茶的生态、经济效应,也以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特点,在古茶山中得到广泛应用。大茶树移栽从论证、选地、选树、起树、运输到栽植、管理全过程要细分几个环节,而且都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因此,每个环节由技术员严格把关、监督、验收、落实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下经济的发展是提高林地经济产出、提高农民收入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道路,通过在油茶林地进行鸡群散养经营能够改变油茶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对油茶林的生长有利,同时林下养殖能够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开展养殖工作,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实际养殖条件不同、农户的个人技术水平不高成为了林下养殖的重要制约隐私.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对油茶林养鸡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的技术指导,为农户提高经济收入,推动农村经济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林下养鸡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市正在着力打造森林重庆形象,提高森林在全市的比重。预计到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8%,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入开展,退耕还林后农户在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他们的收入与生活问题,便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发展林下经济是一有效途径。在发展林下经济中,“林下养鸡”最为热门。林下养鸡,就是充分利用林(果)间隙地,发展肉鸡养殖,既节省养鸡饲料成本,又为林地除害去杂,实现林牧和谐发展,又为农民增加收益,解决就业与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民众对于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日趋提升,给土鸡养殖带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林下养殖以林地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为发展依托,为土鸡饲养提供先天条件,具有其他肉鸡养殖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林下土鸡的养殖优势进行分析,并阐述了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促进林下土鸡养殖模式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川西山地拥有大量的林地,近年林下发展养鸡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林下养鸡既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草虫等资源优势,同时鸡粪作为优质肥料供林木有效生长,产出的林下放养鸡由于口感、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行情较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对放养林地坡度选择过大的误区,导致鸡的放养距离和活动范围大为缩小,放养效果较差,未能达到充分利用林下虫草资源的目的,而距离圈舍较近的放  相似文献   

11.
川西山地拥有大量的林地,近年林下养鸡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林下养鸡既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草虫等资源优势,同时鸡粪作为优质肥料供林木有效生长,产出的林下放养鸡由于口感、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行情较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对放养林地坡度选择过大的误区,导致鸡的放养距离和活动范围大为缩小,放养效果较差,未能起到充分利用林下虫草资源的目的,而距离圈舍较近的放养区域植被破坏严重,粪污较难完全消纳,粪污污染和环境卫  相似文献   

12.
结合目前林地资源情况,林下养鸡成为绿色、环保、高效养殖的典范。文章在分析林下养鸡对养殖地影响的基础上,就林下养鸡技术要点,从优选林地、优选品种、优选饲料、科学规划棚舍、科学免疫制度几个方面进行汇总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林下土鸡养殖是近年来兴起的"以林护牧、以牧促林"的生态循环产业,主要利用林地、果园等自然生态资源以放牧与饲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树林为土鸡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反过来鸡能啄食林地害虫,鸡粪又能为树木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林下土鸡养殖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柑橘林下土鸡特色养殖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是针对涂井乡以柑橘林园为代表的森林面积大,资源丰富,但林下经济单一,效益低下,有机肥缺乏。为了增加林下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研究林下放养土鸡对土壤及植被的影响,种植牧草对土鸡增重、耗料和鸡肉品质的影响,柑橘树喷洒农药、施肥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广西、四川、重庆等各省市的林下养殖发展迅速。林下养殖作为一种循环经济模式,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养殖的家畜、家禽种类,进行合理养殖。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各地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系列林下养殖模式和生产实践形式。我国林下养殖模式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按在养殖模式中参与经  相似文献   

16.
正林下土鸡养殖是近年来南方各地兴起的农林牧综合利用的生态循环产业。主要利用林地、果园和农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以放牧与饲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树林、果园为土鸡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反过来鸡能啄食林地害虫,鸡粪又能为树木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林下土鸡养殖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南广镇最近几年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气候条件、地理优势和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在城区和农村闲置土地上着力发展植树造林,林草地面积逐年增加,发展林下养鸡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需求优势逐渐显现。林下养鸡具有三大优点:一是林地空间大,有利于健康,疾病较少;二是林地有丰富的野草、昆虫,给鸡补充一些食物,能减少饲料成本;三是鸡在林地活动量大,使肌肉韧性增加,水分减少,肉质鲜美,适口性好。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林草地,在人工生态林和经济林下饲养散养鸡成为农村养殖户增收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林下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林下畜禽养殖可以综合利用现代养殖技术与传统散养模式,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养殖业,实现林、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利用黑龙江省巨大的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畜禽放养饲养,放养畜禽可以在林中采食林下野生植物、昆虫等,只需补充相对较少的能量和蛋白性饲料,合理地利用了养殖空间,降低成本。笔者以野家杂交猪为试验动物,研究林下放养与传统圈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属陕南山区县之一,境内林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6.2%,以板栗、核桃等为主的缓坡经济林地面积较多,林下植被覆盖率高,细嫩牧草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由于长期禁牧,使丰富的牧草资源随着自然规律一岁一枯荣,自生自灭,白白浪费掉。为了探索出林牧并举,互为利用,共同和谐发展新途径,2010年镇安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通过认真调查论证,争取退耕还林后续建设项目资金150万元,实施林下养鸡项目。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生态畜牧业,林下养鸡已逐渐成为我县养鸡业发展的新模式。林下植被覆盖率高,细嫩牧草种类繁多,昆虫、籽实资源丰富。利用林地多和适宜推广无公害养殖的有利条件,在林地、果园地、退耕还林地建立规模化生态养鸡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林下养鸡,林牧并举,互为利用,形成近期养鸡得利,远期护林有益,林、农、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当地对农民增收及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