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建设从最常规的基本茶园建设到立体茶园发展,实现了从普通茶园到无公害茶园再到有机茶园的跳跃。1.茶树管理部分茶园区域内可能因干旱等自然原因出现死苗现象,必须及时更新补苗。合理开展修剪,包括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管理的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益、害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并根据群落指标: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析群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管理的茶园群落稳定性大于对照茶园。根据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有机管理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分属不同的类群,说明有机管理方式有利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群落种组成相似性分析、群落组成相似性分析和群落特征相似性分析3种方法,研究了祁红产区等高茶园、平地茶园和坡地茶园3种茶园类型及春茶、夏茶和秋茶3个生育期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群落种组成相似性平均水平的排序为不同类型茶园相同生育期>不同类型茶园不同生育期>同一类型茶园不同生育期>同一类型茶园相邻生育期。坡地茶园秋茶、平地茶园夏茶和秋茶以及等高茶园秋茶的群落组成最为相似;而平地茶园和坡地茶园春茶次之。等高茶园和平地茶园春茶的群落特征最相似,其次为3种类型茶园秋茶及平地茶园夏茶。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茶园采茶机、修剪机、耕作机及施肥机等茶园机械在茶园生产管理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进展,并针对各类茶园机械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通过对茶园生产形势的分析,展望茶园机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缙云县的茶叶生产已发展成为最具成长性的生态农业主导产业。据统计,2008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42574亩,扁形名茶总产量达1025吨,总产值达9620万元,其中60.2%为无性系良种茶园,80%以上茶园分布在海拔500~800m高山密林地带。  相似文献   

6.
2019年8月27日,云南省景洪市大渡岗农场万亩茶园观景台彩旗飘扬,世界最大连片茶园的世界纪录颁证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景洪市市长白玲代表大渡岗接受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为大渡岗茶园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从此,大渡岗万亩连片茶园拥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世界最大连片茶园!这也意味着以万亩茶园综合开发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的大渡岗农场,重整行装再出发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根据安康市发展大棚茶园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发展大棚茶棚地和茶树品种的选择、塑料大棚的搭建、大棚茶园的管理和在北方发展塑料大棚茶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为破解茶园因忽视生态建设造成的问题,提高茶园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促进新时代生态茶园的科学发展,本文对生态茶园概念的演变历程和新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就部分茶区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生态茶园模式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茶树-次要植物块状复合、立体复合和综合复合等3种新的生态茶园模式定义及其建设要点。同时,针对生态茶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生态茶园理念推广应用体系、完善生态茶园技术体系、拓展生态茶园文旅服务功能、构建生态茶园碳汇方法学、建立生态茶园认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茶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从黔南州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获悉,2015年黔南州计划新增茶园面积2.8万hm2。去年黔南州共投入茶产业发展资金1.59亿元,新增茶园面积1.296万hm2,成为历年来茶园面积增长最快的年份,投入力度和成效创历年之最。今年黔南茶产业融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农业发展银行决定贷款15亿元支持黔南茶产业发展。目前,首期贷款的3亿元已通过省农发行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茶园垦殖动力和机械、茶园土肥管理机械、茶园灾害管理机械、茶树管理机械等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并根据我国茶产业现状提出开展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集成和推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保障安全卫生和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近年来,生态茶园建设的标准、技术及其模式已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分析了生态茶园的内涵、原则、标准和技术等,探讨了适宜贵州发展的"茶+果林"生态茶园、"茶—草本作物"生态茶园、"猪—沼—茶"生态茶园、"茶+家禽畜"生态茶园、"农业观光"生态茶园等几种生态茶园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采集兴山县茶园土壤样品205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山县68.29%茶园土壤pH值最适合茶树生长,90.25%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均在适宜水平以上,94.63%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在适宜水平以上,52.19%茶园土壤速效钾缺乏。对茶园土壤管理,建议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基础上,稳定氮肥、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开展配方施肥是提高兴山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茶园的概念与要求、生态茶园试验研究与推广、生态茶园到有机茶园的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同时对云南茶区生态茶园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维持茶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探讨与分析绿肥套种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茶园适宜种植品种及发展对策.[结果]绿肥可改善和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条件、防止茶园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内小气候、调节茶园土壤的温湿度、改善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目前,茶园发展绿肥存在茶农思想上认识不足、绿肥推广渠道不畅通、绿肥的栽培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对缺乏、茶园绿肥新品种选育缓慢、适于茶园种植的绿肥品种单一等问题.[建议]应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和适宜绿肥品种的收集与选育等,以推动茶园绿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维持茶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探讨与分析绿肥套种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茶园适宜种植品种及发展对策.[结果]绿肥可改善和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条件、防止茶园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内小气候、调节茶园土壤的温湿度、改善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目前,茶园发展绿肥存在茶农思想上认识不足、绿肥推广渠道不畅通、绿肥的栽培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对缺乏、茶园绿肥新品种选育缓慢、适于茶园种植的绿肥品种单一等问题.[建议]应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和适宜绿肥品种的收集与选育等,以推动茶园绿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雪峰  余有本  肖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62-8263
通过对陕西省茶叶现状的分析对比,提出了发展生态茶园对促进该省茶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陕西省陕南地区发展生态茶园的条件,并论述了适合陕南发展生态茶园的模式、茶园规划思路及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商南县茶区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商南县主要茶区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商南县清油河、过风楼和金丝峡3个茶区的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商南县茶园土壤pH值较适宜茶树生长,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的占68.20%;商南县茶园土壤有机质缺乏,平均含量为8.25 g/kg,以清油河茶区缺乏最严重;茶园除全氮含量外,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处在缺乏水平,分别占样本总量的73.86%和84.27%,以过风楼茶区缺乏最严重。因此,商南县大部分茶园土壤培肥时应采用"增施有机肥,重施磷钾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无性系茶树良种具有多种优势,抗旱性、抗寒性较强,发芽较早,质量优,产量高,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是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经调查发现,无性系种植茶园与常规茶园相比,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无性系茶园可提前一年建成,建成之后茶叶的产量可以达到常规茶园的1.4倍,产值是常规茶园的2倍左右。因此发展无性系茶园有利于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在当前茶叶市场不断发展过程中,茶叶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不断加大,所以发展无性系茶园是  相似文献   

19.
对林-茶-草立体生态茶园的营建模式及其效应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了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表明立体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建立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效等效果,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歙县茶园低产低效的现状,从茶园布局、发展方向、建立标准化企业、加强茶园管理等方面提出茶园效益提高措施,以期指导茶区茶叶生产、提高茶园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