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消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疫病的蔓延.因此它只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手段之一,而不是防制疫病的唯一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只有进行科学消毒才能真正达到减少疫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受到饲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疫病频频发生,消毒是防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消毒主要是指用消毒药剂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避免损失,从而达到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目的。在规模化养猪过程中,即使没有疫病发生,但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当污染程度达到一定点时,就会引发疫病。因此,消毒是规模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扑灭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规模化猪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消毒工作是杀菌灭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几年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上,消毒灭源工作做得很科学、合理,有效控制了这些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保障了养殖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执行消毒法规,坚持做好消毒工作,是基层防检人员及管理相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仍存在着对消毒工作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前,猪病(尤其是猪疫病)的防控对养猪业健康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消毒作为控制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关键的措施之一,应当引起养猪场(户)的高度重视。为了做好猪场的各项消毒工作,达到杀菌灭源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养猪业  相似文献   

5.
消毒工作在猪疫病防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消毒将病原体灭杀,与此同时消毒也是净化饲养环境的有效途径。为阻断疫病传播途径,应加大消毒工作的重视度,使猪疫病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帮助养殖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本文将对消毒在猪疫病防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畜禽养殖最怕的就是发生动物疫病,一旦发生动物疫病,畜禽就会全军覆没,养殖户就会血本无归。所以,畜禽养殖最重视的就是动物防疫工作,而动物防疫工作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免疫和消毒,免疫是疫苗对应某种疫病的特定防疫措施,而消毒是防疫工作中最基础、最有效、最广泛的防疫措施,但养殖户往往重视疫苗免疫,而忽视防疫消毒。养殖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的传入或继续蔓延,达到预防、控制和消  相似文献   

7.
消毒工作是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中重要且必需的环节,其措施得当与否,是预防和控制养殖场内动物疫病发生的关键。但有的养殖场对日常的消毒工作存在错误的理解,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消毒是牛场防控疫病发生及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选择合适高效消毒剂,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降低疫病发生风险。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方法杀灭牛场病原微生物,做好牛场消毒工作,加强牛群饲养管理,才能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益.本文主要介绍牛场消毒常用方法、消毒要点及不同消毒部位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9.
消毒是预防、控制和切断动物疫病传播、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防疫、检疫和消毒被誉为动物防疫工作的"三驾马车"。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动物规模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浅谈一点见解,仅共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误区之一:未发生疫病可不进行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如果没有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途径,入侵易感畜禽,引起疫病发  相似文献   

11.
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一旦发生,会导致养猪生产遭受严重损失。为有效预防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生,需实施封闭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消毒工作、提前保健预防、疫苗免疫等生物安全措施,以降低疫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控制疫病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带鸡消毒就是对鸡舍内的一切物品及鸡体、空间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液进行喷洒消毒。它是当代集约化养鸡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鸡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对那些隔离条件差,不同批次的鸡在同一鸡场饲养及各种疫病经常发生的老鸡场更为有效。鸡舍带鸡消毒的程序和方法是: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2005,(7):17-17
误区之一:未发生疫病可不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但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因此消毒应注意三个环节:栏舍内(带畜禽)消毒。舍外环境消毒(包括用具、车辆等)和饮水消毒,每周应不少于3次,环境消毒每周1次,饮水始终要消毒或保证清洁。误区之二:已经消过毒的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了经过消毒,并不一定就能达到彻底的消毒效果,这与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质量有关。有许…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猪疫情暴发愈发频繁,疫病控制是绿色食品肉猪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养猪场的疫病控制工作,应从抓好猪舍的环境控制、日常饲养管理、隔离饲养、疫苗接种、卫生消毒、疫情监测等方面做起,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及流行。合理对猪易发疫病的免疫和疫苗使用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疫病是养鸡业的大敌,消毒是控制和消除鸡群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和有力保障.带鸡消毒就是对鸡舍内的一切物品及鸡体用消毒液喷雾消毒.它是集约化养鸡控制鸡舍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尤其对隔离条件差,不同日龄的鸡在同一鸡场饲养以及各种疫病经常发生的老鸡场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消毒规范是保障消毒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源传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的扩散和蔓延。只有制定严格合理的消毒规范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遵照执行,才能够起到有效防止疫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猪疫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通过对猪疫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治猪疫病发生的消毒方法。消毒在猪疫病防治能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并确保肉类食品的安全,进而使生猪在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采用热消毒法、光消毒法等物理消毒法,以及新洁尔灭消毒法能有效控制猪疫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养猪场的疫病众多而复杂,要想控制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实在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任务,应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疫病种类多、多重感染和继发感染比较普遍、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免疫抑制性疫病存在等情况,提出以下控制对策。1、认真做好猪场消毒工作。一要场区门前踏3%的火碱池、更衣室更衣、消毒液洗手、生产区门前消毒池及各猪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畜牧业的高速发展,动物疫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严重威胁着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为此,我国立法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在动物疫病预防采取的免疫接种、驱虫、药浴、消毒、疫病监测、生物安全控制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中,免疫接种是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预防控制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创造良好的鸡舍环境,抑制氨气产生,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带鸡喷雾消毒是当代集约化养鸡场综合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鸡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