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通过不同含水量盆栽苗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是杨树溃疡病发生发展的诱因。在树皮含水量高的植株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强,邻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等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且它们的活性(或含量)随着树皮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室内抑菌试验及盆栽苗的注射试验证明了邻苯二酚是寄主活体内的重要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2.
2种桉树插穗内酚酸类物及相关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扦插生根困难的邓恩桉和易生根的尾巨桉无性系U9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受试材料中酚酸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邓恩桉和U9插条提取液酸度及主要酸类物质的种类相近,而邓恩桉插条提取液中酚类物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偏高,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偏低。通过GC-MS分析,U9提取液中同时存在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的酚类物质,而邓恩桉提取液中仅存在具有抑制作用的一元酚。初步认为,酸类物质对邓恩桉插条生根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酚类物质中的一元酚对邓恩桉插条生根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IAAO、POD及PPO活性对邓恩桉插穗生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侵染对松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及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为材料,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1934)Nickle]感染对苯丙氨酸解氨酶和酚类物质的影响.两种松树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发病过程中都有明显增加,并且伴随着酶活性的变化,各种苯丙烷次生代谢产物,如总酚、类黄酮的含量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湿地松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和酚类物质的积累上的变化比黑松要大些.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寄主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白蜡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白蜡苗,并对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等抗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大,白蜡苗的MDA含量和PRO含量也增大,CAT活性先增大后降低。20%PEG胁迫(相当于-0.6Mpa水势)可作为白蜡苗抗旱性的最高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PEG处理对连香树种子萌发与芽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连香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PEG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140~301 g·L-1)的PEG预处理连香树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增加渗透凋节物质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保护性酶SOD,POD和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修复膜系统损伤,提高其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伴随PEG质量浓度的增加,连香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升高,保护性酶SOD和CAT的活性升高及POD活性下降.连香树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PEG质量浓度≥95 g·L-1对种子萌发、芽苗胚轴和胚根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苯丙氨酸解氨酶在色泽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glalanineAmmoniaLyase,简称PAL)是由Koukal和Conn1961年首次在大麦幼苗中发现的催化次生物质代谢的主要酶。PAL主要催化由苯丙氨酸到各种酚类物质的第一步反应,为多种酚类及类黄酮终产物提供前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研究了茶蔗生柱锈菌锈孢子、感疱锈病树皮、华山松健康树皮挥发性成分对华山松木蠹象的触角电生理和引诱活性.羽化3 d的木蠹象对3种挥发性成分在各浓度下都有明显的EAG反应,锈孢子的EAG反应值最大,健康树皮次之,感病树皮最小,且明显小于前二者.同时,嗅觉生测结果证明,锈孢子挥发性成分对木蠹象的引诱活性最低,平均引诱率不超过20%;同样,感病树皮挥发性成分除浓度为1:15外,其余引诱率都低于35%,二者对该虫总体表现出驱避活性;而健康树皮挥发性成分则有明显的引诱活性.EAG反应值与行为反应的趋向率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用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Laeptographium yunnanense的毒素处理后,云南松和华山松体内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明显地下降,表明该毒素可以通过抑制寄主体内与抗性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削弱寄主的抗性,从而有利于菌在寄主体内侵染生长。云南松的酶活性下降的程度较大,而华山松的酶活性较高,毒素处理后活性受抑制的程度相对较小,这表明华山松对云南半帚孢的抗御能力较云南松的强,这也是云南境内云南松受害严重而华山松受害轻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段苹果枝木醋液化学组成、抑菌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苹果枝为原料,采用干馏法分3个温度段收集苹果枝木醋液.用GC-MS法分析各温度段苹果枝木醋液的有机成分,并对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温度段苹果枝木醋液的化学组成不同,含量差别较大,低温度段(100~200 ℃,AP_1)中检出45种物质,占整个出峰面积的91.26%,其中酚类含量为51.33%,有机酸酸含量为18.50%,酮类含量为8.98%,呋喃类含量为7.23%;中间温度段(200~310 ℃,AP_2)检出47种物质,占整个出峰面积的95.35%,其中酚类含量为24.69%,有机酸酸含量为40.05%,酮类含量为7.52%,呋喃类含量为12.81%;高温度段(310~500 ℃,AP_3)检出47种物质,占整个出峰面积的93.00%,其上述物质含量依次为34.66%,28.37%,12.49%和6.93%.有机酸在中间温度段木醋液中含量最多,酚类在低温度段含量最多.3个温度段的苹果枝木醋液均有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其抑菌活性顺序为AP_2>AP_3>AP_1,AP_2的抑菌活性最强,且与AP_1和AP_3的差异显著,其中对植物病原菌的EC_(50)为2.43~5.27 Mg·mL~(-1);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AP_1>AP_3>AP_2,且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AP_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均高于抗坏血酸和BHT.初步分析AP_2较强的抑菌活性和AP_1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与其中高含量的有机酸和酚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不同造林方式、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坡度和海拔梯度对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点播和植苗造林)、不同坡度和海拔梯度对华山松的树高、胸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土壤类型对华山松的树高、胸径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方式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的华山松人工林的树皮厚度没有显著差异。根据结果提出会理华山松人工造林的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 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甜龙竹笋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储藏时间(0、12、24、36、48、60、72 h)和不同储藏温度(0℃、4℃、常温对照)下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D(肉桂醇脱氢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常温(20~25℃)下,PAL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PPO、CAT、CAD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次,4℃以下对PAL、POD、PPO、CAD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大。0℃、4℃储藏对采后甜龙竹笋酶活性有降低作用,可通过低温结合其他方法对甜龙竹笋进行保鲜处理,达到延缓甜龙竹笋老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There has been a tendency towards the utilization of alternatives for controlling pest and disease. Natural products including plant extracts might substitute for pesticid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ents (Addor 1995). Matrin…  相似文献   

14.
不同挥发物诱导的合作杨叶片中POD,PPO及PAL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合作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利用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与水杨酸甲酯(MeSA)、顺式己烯醛(cis-hexenal)、反式己烯醛(trarts-hexenal)和苯骈噻唑(benzothiazole)混合的4种挥发物熏蒸合作杨叶片,检测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4种混合挥发物熏蒸后,合作杨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都有明显的升高,并且2种挥发物混合的诱导效果要高于单独一种挥发物,但不仅仅是每一种挥发物诱导效果的相加之和.从诱导酶活增加的效果来看,在这4种混合挥发物中,MeJA+cis-hexenal的诱导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生防菌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2012年,以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的高抗品种(云烟87)、中抗品种( K326)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等3种烟草品种70天苗龄的实生苗为实验材料,在烟苗茎秆接种黑胫病原后施用该生防菌,于不同接种时期(0天、15天、30天、45天、60天、75天)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 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且前期增加速度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后期PPO活性减小情况也符合以上规律。(2)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MDA的含量增加速度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前期MDA含量增加的速度和后期降低的速度均是感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抗品种。可见,施用该生防菌可通过调节抗性酶活性和MDA含量提高烟株对烟草黑胫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白蜡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白蜡幼苗,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大,MDA含量和PRO含量也增大,CAT活性先增大后降低,表现出较强的抵御不良环境胁迫的能力。白蜡幼苗能承受PEG-6000浓度为20%的中度胁迫(相当于-0.6MPa水势),而不能承受30%的重度胁迫(相当于-1.2MPa水势),确定白蜡为中度耐旱植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PAL和PPO活性与抗病性成一定正相关关系,SOD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在48 168 h内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尾叶桉MLA无性系(简称MLA)为难生根植物,尾叶桉U6无性系(简称U6)和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简称W5)为易生根植物。MLA的插条内的POD、IAAO活性较U6、W5的高、而PPO活性比U6、W5的低,用IAA处理桉树的插条后,在扦插生根的不同阶段,插条内的POD、PPO、IAA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POD、PPO同工酶谱带也随生根的进程出现增多现象。本文讲座了3种氧化酶与桉树插条生根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