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开封地区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下游南岸,西部为丘陵山区,东部为平原。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各种作物害虫种类较多,与此相适应的害虫天敌资源也十分丰富。为了澄清我区天敌资源情况,以更好地发挥当地天敌的作用,进一步搞好农作物害虫的综合防治,我们从1979年起,在中牟等县的17个公社50个大队进行了农作物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已不断为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引起重视。因而要求把害虫天敌资源调查清楚,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为此,我们于1979年4~10月在广州郊区竹料公社白沙大队调查了稻田的害虫天敌资源(包括番禺县石基公社调查的一些材料),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1982年已查出水稻害虫天敌333种,寄生性天敌189种,卵寄生天敌13种,其中赤眼蜂、黑卵蜂,啮小蜂等类群是寄生稻螟卵的主要天敌。经在玉溪、文山、红河,昆明等十三个地(州)县调查,一般稻螟赤眼蜂对螟虫卵块自然寄生率都在30%以上,有的第三代螟虫卵块寄生率高达95%。为了开发利用丰富的天敌资源,发挥卵寄生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特参照省外经验,结合我省实际,1983年在螟害严重的玉溪市研和公社南广大队进行了利用卵寄生天敌保护器,发动群众采放害虫卵块,保护天敌控制螟害的试验,现将一年工作初报于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西藏首次农业病虫草害及天敌资源普查材料,结合作者10年来的调查和前人资料,整理出西藏豆类作物害虫81种。本文对其中主要的12种介绍发生简况,其余69种概括介绍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要保护天敌,对害虫各代的天敌都要加以注意,害虫越冬代的天敌更不能忽视。调查害虫越冬代的天敌寄生率对预测当年害虫发生程度和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害虫越冬代天敌是有意义的。虽然某些害虫越冬代天敌寄生率的调查较困难,但为探明害虫越冬代寄生率状况,我们对水稻主要害虫越冬代天敌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现将1976年以来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郴州烟区害虫天敌资源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5、2006年对郴州烟区烟草害虫天敌资源的初步调查,共采获烟草害虫天敌约70种,其中已鉴定到种的有46种,包括寄生性天敌7种,捕食性天敌39种;在害虫发生盛期,烟蚜茧蜂的田间最高寄生率达40.3%,棉铃虫齿唇姬蜂寄生于烟青虫、棉铃虫的田间最高寄生率达75.0%,2006年黄花烟93-1上的烟青虫、棉铃虫被此蜂寄生的高达90.5%。  相似文献   

7.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是经济作物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了解斜纹夜蛾的天敌资源和寻找更好的防治方法,我们于1979~1980年在广州菜区对斜纹夜蛾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并对其主要寄生天敌——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p.的生物学作了初步的观察,现将结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稻田害虫天敌调查续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继1979年广州稻田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工作(见《昆虫天敌》2(4))后,1980~1981年我们继续作了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补充报导如下。一、稻虫天敌数量据调查,1980~1981年稻田害虫天敌种类增加72种,与1979年的结果相加共达217种。经赵建铭同志鉴定的寄生蝇中,有一种阿克寄蝇寄生于斜纹夜蛾幼虫,是寄主新记录,另有五种寄生蝇在广东分布是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我省柑桔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由于柑桔生产管理上常年大量施用有机农药,杀伤了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害虫日趋严重。而且几种柑桔害螨已上升为柑桔的头等害虫,威胁柑桔在生产。为此,作者等根据几年的调查观察结果,对我省柑桔上的三种主要害螨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柑桔害螨的发生及为害柑桔害螨已遍及我省柑桔产区,成为柑桔最主要障碍。柑桔害螨主要有:柑桔全瓜螨 Panonychus citri(McG.)、柑桔始叶螨 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 和柑桔  相似文献   

10.
三都县位于贵州南部,年平均温度18.1℃,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降水量1300多毫米,适宜水稻生长。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为了了解这两种害虫的天敌资源,并为其保护利用提供依据,1980年我们对上述两种害虫的寄生蜂类及其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植物保护》1979,5(4):26-29
祁阳县从1975年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以来,1978年推广面积已达50多万亩。实践证明有一定成效。为了弄清稻田害虫天敌的作用和合理有效地保护利用天敌寻找科学依据,为了害虫综合防治确定天敌指标,我们于1978年进行了天敌与寄主间的消长关系和综合防治措施对天敌影响等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一、天敌与寄主间的消长关系 我们在祁阳县大村甸公社农科站对早稻、晚稻田按生防、综防、化防三种类型田,系统调查了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ol、白背飞虱So-  相似文献   

12.
生物防治即是利用害虫天敌来控制害虫发生。据中国农科院生防室进行的害虫天敌资源调查“水稻上飞虱,叶蝉的天敌有200种、三化螟天敌40种,二化螟天敌56种,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护自然天敌,促进生态平衡,是一项重要举措。据阳谷县植保站调查,麦田是多种害虫无敌栖息繁殖的杨所,具有丰富的天敌资源。棉花、玉米、花生等作物以及果林树木中的害虫无敌,也大多来自麦田。其种类多达200余种。优势种群有飘虫、食蚜蝇、蚜茧蜂、草妈  相似文献   

14.
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的资源之一。摸清天敌与害虫、环境条件、耕作制度、人为措施的相互关系,着手保护利用,进而达到以益灭害的目的。我站从1976年开始对棉田蜘蛛类天敌进行系统调查。1979年以来,又对棉田内天敌群落,越冬场所、主要种类的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采集饲养,观察天敌的种类及寄生率,同时对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对棉虫综防的措施、效果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邯郸地区30年以上的农作物种植资料、土地植被和害虫天敌调查资料等择要、对比分析,并进行详细、纵深研究,阐述了冀南平原季风气候区植被演替,包括耕作制度改革、自然环境变化等对害虫及天敌发生、消长的影响;明确了植被、害虫、天敌是相互依存、相害相生的矛盾统一体。一旦出现植被演替加速,有利于害虫生境的形成,将会导致天敌作用失控、虫害猖獗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灾害。植被演替频繁期是害虫暴发消长的波动时期。作物植被的经济量增长,促使常发害虫向重发转变;植被趋向的单一化,使天敌种群出现了减量趋势;特质性作物优种的普及,使老虫害继发重发成灾;植物新物种及残体的引进,引发害虫新物种的引入。  相似文献   

16.
诱虫作物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虫作物主要从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两个方面形成比主栽作物更强的引诱力,使主栽作物得以保护。诱虫作物在生产中主要用来诱集害虫、给天敌提供避难和繁殖场所,其作用效果与诱虫作物的品种、播期和田间管理、害虫行为、对天敌的调控、与其他害虫防治方法的有机配合等有重要关系。采用引诱-排斥多策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利用对害虫同时具有诱集和杀灭作用的植物作为诱虫作物,将大大增强诱虫作物在害虫治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天敌昆虫95种,分属膜翅目12科、鞘翅目4科、双翅目1科和脉翅目3科。指出了主要茶树害虫重要天敌昆虫。讨论了茶园生物防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广丰县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天敌昆虫57种,分属半翅目2科、脉翅目2科、鞘翅目4科、双翅目1科和膜翅目12科.指出了主要茶树害虫重要天敌昆虫.讨论了茶园生物防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迄今对16种捕食性和7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个体进行的毒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物对天敌昆虫没有直接毒性;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猎物对大部分捕食性天敌昆虫个体无毒副作用。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寄主害虫如表现亚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无毒副作用,甚至对寄生蜂与抗虫作物间有增效作用;如寄主表现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有明显毒副作用。转Bt基因棉花,玉米和马铃薯田中主要广谱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等于或显著高于常规田,生测中对普通草蛉的副作用并未使其大田种群受到不良的影响;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群数量除在个别Bt棉田中明显减少外,在其他Bt作物田中均等于或高于常见田,除个别棉田外,未发现Bt作物田中天敌群落受到不良影响,部分研究发现Bt作物田中某些非靶标刺吸口器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数量明显高于常规田,建议采用“三层次检测体系”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北碚区稻田寄生蜂类群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寄生蜂是稻田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对某些害虫具有经常、持久的控制能力,起着调节害虫种群数量的作用。近年来不少省和地区,通过天敌资源调查,已初步整理出本地区的稻田寄生蜂名录,在寄生蜂的保护利用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稻区辽阔,气候复杂,耕作制度、稻型差异很大,稻田昆虫区系和发生特点不同,所以立足本地,逐步摸清稻田寄生蜂资源、发生情况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与开展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