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英 《河南农业》2015,(3):39-40
<正>花生是新乡市主要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7.5万hm2,并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多年来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造成花生产量下降,农民为防治蛴螬而盲目过量滥用化学农药,又极大地影响了花生的品质,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到人们的健康。为有效控制花生田蛴螬的危害,提高花生产量与品质,2012—2014年笔者通过深入田间调查、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走访民间花生种植专家,明确了新乡市花生田蛴螬的种类及发生规律,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花生田蛴螬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招远市花生蛴螬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春  王旭芳 《农技服务》2008,25(12):60-60
针对近年来招远市花生田蛴螬大发生、春季常规防治效果不佳、花生减产严重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招远市花生蛴螬的优势种类、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近年来招远市花生田蛴螬大发生,春季常规防治效果不佳,花生减产严重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招远市花生蛴螬的优势种类、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及药剂优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蛴螬是泰县花生产区最主要的地下害虫。花生因受蛴螬危害,产量损失一般在一成左右,严重的达三成以上。1981年以来,我们对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做了一些调查、观察和试验,基本上明确了我县花生田蛴螬优势虫种的比例以及生物农药防治蛴螬的效果和用药适期,为花生田大面积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复种指数的提高,大面积秸秆还田和使用未腐熟有机肥,秋播时土壤药剂处理不到位,以及蛴螬自身的发生危害规律等多种因素影响,2009年以来,花生田蛴螬在我县连年发生,造成严重损失。一般减产20%~30%左右,重者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蛴螬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花生产量和质量,成为制约夏邑县花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在花生田蛴螬防治工作中,出现了用药不及时,防效差,滥施高毒农药,污染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花生田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明了花生田地下害虫优势种和发生规律,发现蛴螬是定远县花生田的主要害虫。花生开花期是防治蛴螬的最佳时期。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防治蛴螬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花生田蛴螬的发生规律,分析蛴螬猖獗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促进清丰县花生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花生田蛴螬优势种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沂市花生田蛴螬危害呈加重趋势,已成为花生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本市花生品质和产量。我们连续多年的调查观察结果显示,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为本市花生田蛴螬的三大优势种。为了更为有效地控制花生田蛴螬危害,最大限度地挽回产量损失,现将其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各地借鉴。1三大蛴螬优势种的发生特点1!1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发生特点1!1!12年发生1代,危害有大小年现象。同一田块,每年都有越冬的大黑金龟子(成虫)和大黑蛴螬(幼虫),只是金龟子和蛴螬的越冬群体数量有多有少,二者比例不断变化,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9.
花生田蛴螬发生规律及在防治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夏花生蛴螬发生程度十分惊人,危害愈来愈重,因此使各地花生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究其原由是没有准确掌握蛴螬的发生活动规律,防治时间不科学所致。众多资料在花生田蛴螬防治上普遍认为在花生播种期药剂拌种及药剂土壤处理,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因为此时蛴螬大部化蛹或羽化出土,田内无虫可治而无效。笔者通过近3年对蛴螬发生规律研究,证明6月中旬-7月上旬防治3遍成虫,7月中下旬采用药剂喷淋或撒毒土防治低龄幼虫,可使虫口基数下降86.8%~97.1%,保果率达81.4%~97%,产量提高3.8~5.8倍。  相似文献   

10.
花生田蛴螬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宿州市芦岭镇花生田蛴螬危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本镇花生田蛴螬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蛴螬是鲁东地区花生田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在明确该地区花生田蛴螬发生种类和为害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优势种——暗黑鳃金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分布情况、发生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蛴螬是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对花生棵为害严重的害虫,又名土蚕,成虫为金龟子,其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发生规律复杂。幼虫严重为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若不及时防治,可使花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一、发生原因一是花生连作重茬,上茬花生田的蛴螬防治不彻底,下茬虫卵基数大,导致蛴螬大面积发生。二是连年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药剂进行防治,使蛴螬的抗药性倍增,降低了药剂防效。三是防治蛴螬幼虫的时间不在最佳防治时期,往往提前防治,蛴螬幼虫还不活动,  相似文献   

13.
花生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花生蛴螬的危害症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花生蛴螬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花生田蛴螬发生特点,分析其重发及药剂防效差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花生田蛴螬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河南省社旗县花生面积逐年增长,成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部分地方和地块常发生蛴螬危害,成为限制花生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花生蛴螬的防治群众较重视,常用拌种剂防治,但防后仍有发生,常引发经销商和农户的赔偿责任纠纷。笔者通过对当地花生蛴螬的危害规律以及防治情况进行研究,针对经销商和群众对于社旗县花生蛴螬发生规律、生活习性认识不清,对所用拌种剂治虫的持效期认识不清等问题,提出要宣传普及花生蛴螬的危害规律及拌种剂的持效期,提高农药经销商和群众的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胶东丘陵区花生田蛴螬大发生,春季常规防治效果不佳,花生减产严重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胶东丘陵区覆膜花生蛴螬发生的优势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蛴螬是鲁东地区花生田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在明确该地区花生田蛴螬发生种类和为害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优势种--暗黑鳃金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分布情况、发生原困,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鲁南地区花生田蛴螬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花生田蛴螬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方式,从花生田生态系统总体观念出发,提出防控方法,并探讨蛴螬防治工作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以期为下一步蛴螬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省新乡市花生常年种植面积6亿平方米左右,是新乡市重要的油料作物。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花生田蛴螬危害日渐猖獗,加之蛴螬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地下活动,防治难度较大。据调查,花生田蛴螬密度常年为1.2万~2万头/667平方米,高者可达20万头/667平方米,一般地块花生减产30%左右,严重发生田块花生几近绝收。为花生种植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现就各种防治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卢龙县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的变化,生产无公害花生成为必然趋势,而花生病虫的无公害防治是生产无公害花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花生地下害虫的危害越来越重,其中罪魁祸首就是蛴螬,并且花生蛴螬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减产20%~30%,重的损失60%~70%,更甚者颗粒无收。花生蛴螬的危害严重制约着花生的生产,故防治花生蛴螬是生产无公害花生的重要环节的重中之重,为此,自2008年开始,卢龙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调查,并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