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4龄起蚕添食NPV后,用人工饲料无菌育进行个体隔离饲养,並对残存的蚕在低温处理前进行体表消毒,5龄起蚕时进行低温处理,调查5龄起蚕低温处理后血液型脓病的诱发与1—4龄添食NPV的关系,其结果是: 1—2龄起蚕添食NPV后,残存的蚕儿子5龄起蚕时即使进行低温处理,完全没有看到血液脓病的发生。 3龄起蚕添食NPV后,残存的蚕于5龄起蚕低温处理后,仅发生11.3%血液型脓病。 4龄起蚕添食NPV后,残存的蚕于5龄起蚕低温处理后,发生50%血液型脓病。  相似文献   

2.
家蚕血液性脓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强 《江苏蚕业》2006,28(3):30-31
<正>血液性脓病是我市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多发性蚕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在存、夏、秋均有发生,以夏、早、中秋蚕较多。1病症血液性脓病在各龄期均有发生,在养蚕生产中多发生于3龄以后,特别在5龄中期到老熟前后发病最为严重,潜伏期小蚕一般3~4天,大蚕4~6天  相似文献   

3.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5,42(2):49-50
近来,有许多蚕农来电反映:“养蚕最头疼的是每批五龄蚕都发生脓病,给蚕添食什么药都试过了,不管用”。现就这个问题做一下解答。蚕农说的脓病是指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广西蚕区经常发生的一种蚕病,养蚕户一旦发生这种病,非常难控制,往往出现批批蚕都发生脓病的现象。这里强调要控制住脓病蚕的发生,办法在于防而不是治疗。  相似文献   

4.
蚕的中肠型多角体病是一种病毒病,各地发生较多,是一种重要蚕病.1、病征:中肠型多角体蚕病的外观病征和软化病类似.即发育不齐,体驱萎缩或呈空头,患病严重个体,粪便为乳白色,粪中含有大量多角体.本病发生于1—5龄,5龄后期易暴发;5龄后期感染个体变为不结茧蚕.最显著的病征是:解剖病蚕中肠,几乎全变为混浊乳白色,而前肠、后肠与健康蚕同样不发生病变.发病初期仅中肠后端部份呈乳白色,随病势发展,乳白色扩展到前方,用显微镜观察,和后肠连接的中肠部份,只有少数细胞群变为乳白色,原因是形成多角体量少,这部份的前方则一般都呈乳白色.  相似文献   

5.
<正> 五龄后期,蚕儿老熟齐涌,熟蚕的收集和上蔟是养蚕最繁忙的时候。因为人工逐条拾取收集熟蚕花工很多,难以作到适熟上蔟。现介绍一种熟蚕快速收引法——树枝叶快速收集法。在蚕五龄盛熟期,将(带叶)树枝铺于蚕座上,由于熟蚕有背地向上爬的习性,并且熟蚕急于寻找适宜的营茧  相似文献   

6.
<正> 养蚕必须良桑饱食,才能高产、优质,为什么呢?请看下面图表所示: 现行多丝量蚕品种,从蚁蚕到老熟,饲养经过一般不过25~26天,体重增加10,000倍,绢丝腺增加160,000倍。这不难想像蚕对饲料营养是高要求的。再从蚕不同龄期的生产发育来看:体重日平均增加倍数是小蚕期多,大蚕期少;绢丝腺则是3龄后随蚕龄增加而增大,5龄期最  相似文献   

7.
海宁市家蚕饲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宁市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家蚕饲养技术经验,但是部分农户在家蚕饲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到养蚕成绩。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家蚕饲养常见问题作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1常见问题1.1遗失蚕多目前1张蚕种卵量为28000粒±500粒,但常有农户在饲养过程中由于技术应用不到位,发生较多遗失蚕而影响了产量。遗失蚕大多发生在小蚕期一二龄,主要是,一二龄蚕叶质过老,桑叶含水率偏低,小蚕口器嫩,蚕儿吃不到适熟桑叶,容易引起伏照蚕增加;春蚕期或晚秋蚕期的一二龄,如果饲育温度偏低,蚕不活泼,伏在骸子里偷吃残桑,也增加了遗失蚕;微量农药积累性中毒也是近年来遗失蚕增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脓病又称体腔型脏病,第1~5龄蚕儿都有发生,也有在上簇后大量发生.脓病蚕儿又称高节蚕,是病毒病.其病原体的研究较快.农家发生的不结茧蚕多数是脓病.1、病征发病初期和健康蚕区别:病蚕进入催眠期不就眠,沿着蚕匾四周爬动,皮肤紧张发亮,其后环节间膜变高,成为高节蚕,皮肤易破,不时从蚕匾掉下,流出乳白色浓汁.这种状态极易和健康蚕区别.这种脓病蚕的最明显病征是血液混浊,白血蚕呈乳白色,  相似文献   

9.
采用毒叶饲喂法(浸渍法)在室内进行10种常用杀虫剂对2-5龄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4龄起蚕的敏感性比5龄强,2龄最敏感;喂食毒叶后12h的死亡率比24h的高;对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2-5龄起蚕的急性中毒症状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10.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6,34(4):39-40
2004年射阳县饲养晚秋蚕47800盒,9月6日出库,9月17日收蚁一日孵化率在95%以上。1~2龄前期小蚕发育良好,整齐健壮,2龄后期部分养蚕户发生血液型脓病,3龄又发生一定数量的僵病,5龄后期至上蔟大量发生蚕病和不结茧蚕。据调查,全县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户甚至颗粒无收。对此蚕农反映强烈,有人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正确分析蚕发病的原因,10月19日中国蚕业研究所专家对病蚕进行了鉴定,其结果是:大部分为血液型脓病,少量蚕有微量化学因子积累性中毒症状,蚕发病及不结茧主要是由于消毒防病及饲养不善造成…  相似文献   

11.
近来,有关叶质饲料效率研究的报导甚多,其中以5龄1日蚕粪量检定法最具吸引力.报吉武(1982)等研究5龄1日蚕粪量与整个5龄期消化率相关系数极高为-0.96~5(P<0.01),若以5龄1日蚕烘量作为对消化率间接选择的性状是有效的,故认为这是一种快速高精度的叶质检定法.本年秋蚕期,我们特就这一种方法,进  相似文献   

12.
苏红梅 《广西蚕业》2002,39(3):28-29
在我区的养蚕生产过程中 ,曲霉病的发生也较为普遍 ,造成很大的危害。在小蚕期一旦发生曲霉病 ,则可能会遭受整批蚕的损失 ,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及影响经济收入。为此 ,笔者就此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作一些介绍。1 我区曲霉病发生的特点曲霉病在我区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季节 ,在 5、6、7、9月份发生较多。在整个蚕期中以小蚕期较为多见 ,最容易侵染的是蚁蚕及一龄蚕 ,以后感染发病率逐龄降低 ,大蚕期发病较少 ,一般只是零星发生。蚁蚕感染后 ,不食桑 ,呆滞 ,伏于蚕座下。死后体躯紧张 ,在孢子侵入部位往往出现缢束凹陷。约经 1天 ,尸…  相似文献   

13.
<正>家蚕蝇蛆病是由于家蚕寄生蝇幼虫在蚕体内寄生导致的一种病害。夏秋季为害较重,一般在大蚕期发生,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病蚕皮肤上出现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黑病斑,病斑周围有油迹状轮廓,病斑所在环节常发生肿胀扭曲。撕开病斑处皮肤,可见淡黄色蛆虫。有早熟现象的蚕体节带有黑色病斑,在5龄初期寄生的多在是上蔟前脱出,在5龄中后期寄生者仍能上蔟、营茧,在茧内脱出者,则形成蛆孔茧。2013年,我县秋蚕期大面积发生家蚕蝇蛆病,  相似文献   

14.
<正> 无锡县后桥镇嵩山村由于电化厂氯气从减压阀泄出,污染空气,致使全村正处4龄将眠期的大部分中秋蚕中毒,蚕少食,拒食,乱爬,口吐胃液,4龄眠中与5龄龄期延长,大量发生落小蚕,张产茧量降5公斤左右,下茧多,干壳量轻。但部分蚕户在蚕中毒后加强了饲养管理,用2%石灰水添食,每天以  相似文献   

15.
<正> 脓病蚕因其外部症状明显而较易辩认。但要想从发病的时间来推断脓病病毒感染的时间是很困难的。因为脓病的潜伏期受到多种因素的支配和影响。为此我想根据接种试验的结果来分析这个问题。脓病病毒接种后最易得病的是蚁蚕。若从每个龄期来看,2~4龄是起蚕最易感染;而在5龄期,不管是何时接种,感染率似乎没有明显的差别。其次,若从病毒接种到发病时间来看,各龄起蚕接种的,一般在当龄中发病;在饷食第2日后接种的,往往在下  相似文献   

16.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3):103-103
最近笔者接到宾阳等地蚕农电话,说当地有好几个村都同时发生5龄蚕大批死于脓病的现象,疑似蚕种有问题。笔者分析这现象与蚕种无关,因为脓病从感染到发病一般是小蚕期为2~3天,大蚕期为4~6天,如果是蚕种受脓病病毒污染,那么蚕在1~2龄时,早就发病死亡了,不会拖到5龄蚕才发病。为什么最近广西各地都普遍发生家蚕脓病呢?主要是入夏以来,  相似文献   

17.
正小蚕共育是指把一定数量蚕在小蚕期集中饲养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由单位组织人员(联户)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专业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次给桑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蚕生长,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确保稳产高产;有利于节省劳力、房屋、燃料、桑叶及消毒药品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栽桑养蚕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养蚕不同程度地发生五龄熟蚕不吐丝结茧的现象.损失率达25~30%.不吐丝蚕发生的季节,一般在6~8月,5月份偶有发生,给生产造成损失.6~8月正是我区高温季节,也是雨季,温度高、湿度大,饲养环境因素对五龄蚕及熟蚕吐丝结茧的影响怎样?为了摸清这一关系,我们进行了高温、特高温、常温对五龄蚕及熟蚕吐丝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夏冬 《四川蚕业》2012,40(3):28-28,31
<正>蚕从孵化到结茧,生产上所用的蚕品种一般是四眠五龄。通常把1~3龄蚕称小蚕(稚蚕),4~5龄称大蚕(壮蚕)。稚蚕与壮蚕在形态、生理、生态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小蚕期是充实体质和促进群体发育整齐的重要时期,养好稚蚕是蚕茧丰收的基础。本文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着要阐述小蚕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蚕的胃肠型脓病是由病毒感传而引起的,是五龄蚕期常见的病害,在夏秋蚕期发生更为普遍。病蚕的粪便及尸体,含有大量病毒,是病毒的主要来源;病蚕与健康蚕混育,病毒在蚕座中辗转传染,是引起大量发病的主要途径。但养蚕人员对混育传染的危害性,还是注意不够,防治不力。本文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