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为了分析宁夏地区各品种改良牛群的改良情况,本研究对宁夏中卫山羊场、夏华育肥场、王强养殖场等6个养殖场的杂交肉牛群体的152头成年公牛进行了体尺、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测量。[方法]利用肉牛选择指数(Beef Purpose Index,BPI)分析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显示,50头秦川牛成年公牛的平均背膘厚及其眼肌面积分别为1.98 mm和28.25cm2,平均BPI为4.04,属役肉兼用用型;102头各品种杂交成年公牛的平均背膘厚及其眼肌面积分别为2.67 mm~4.09 mm和35.44 cm2~55.16 cm2,平均BPI为5.33~6.21,属肉役兼用型。[结论]各品种改良牛群在经济类型上有别于秦川牛,且在体尺、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方面也比秦川牛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猪群遗传结构的变更 ,猪育种的许多方面都在发生变化 ,育种重点已由原来的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速度转变为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提高综合生产效益。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工作的组织、性能测定、选种手段都有了新发展。1 育种目标过去 ,猪的育种目标很简单 ,就是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率。后来发展为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 (主选日增重 )、提高胴体的瘦肉量和肉质、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育成率 (主选母猪年育成仔猪数 ) ,并选择乳头数、腿和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3.
超声在猪背膘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猪的背膘厚指的是猪的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是位于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以上的皮下脂肪组织。背膘厚是一个很重要的繁殖性状,养猪生产者对背膘厚的选择广泛应用于遗传改良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背膘厚的遗传力很高(h~2=0.52),而且背膘厚与瘦肉率具有高度的表型负相关(r=-0.81),所以在猪的育种上通常选择背膘厚来提高瘦肉率~([1])。长期连续进行以降低背膘厚为目标的选种,可以间  相似文献   

4.
猪的背膘厚度具有较高的遗传力(h~2=0.5),且与胴体瘦肉率呈高的遗传相关(r_A=-0.5~-0.6),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所证实。因而,猪育种工作者大都把猪的活体背膘厚作为瘦肉型猪选种的主选性状而纳入综合选择指数公式。同时,猪的活体背膘厚还是活体估测瘦肉率(量)的重要自变量。鉴于用来测量活猪背膘厚的仪器的种类和型号较多,而各种仪器的测定准确度又不尽一致,为此,本文拟对几种测膘仪的测试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用超声波技术快速预测羊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肉羊育种中,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是重要的选择性状,为了能够对其进行活体预测,试验通过对3个羊品种(36头)屠宰前后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估测和实测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用超声波活体测量技术预测宰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屠宰重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可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30年间,猪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背膘厚,提高胴体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现在降低背膘厚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猪胴体瘦肉率60%左右。遗传育种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除要求提高瘦肉生长率、饲料报酬外,更强调提高繁殖率和肌肉品质。育种手...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试验通过B超测定两种二元猪80~100 kg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鲁莱黑猪×沙乌头猪(LS)组背膘厚在80~90 kg极显著增加(P<0.01),眼肌面积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杜洛克猪×沙乌头猪(DS)组背膘厚在80~100 kg显著增加(P<0.05),眼肌面积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90 kg后显著增加(P<0.05)。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地方猪血统比例)不同而异。DS组80~90 kg背膘厚均极显著低于LS组(P<0.01),而其80~90 kg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LS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正相关。综上,在考虑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方面,DS组优于LS组。研究为沙乌头猪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杜蒙羊的肉用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方法] 选取60只杜蒙羊,公母各半,于5月龄时利用超声波背膘检测仪对羊只进行活体肉用性能检测,于6月龄时对羊只进行屠宰,测定主要屠宰性能指标以及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对杜蒙羊公羊和母羊的活体肉用性能指标、主要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杜蒙羊活体肉用性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公羊的腰肌厚度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背膘厚度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肉用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公羊的背脂厚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屠宰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宰前活重均显著(P<0.05)高于母羊,公羊的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高于母羊,但无显著(P>0.05)差异;母羊的大腿骨重、小腿骨重、大腿骨长、小腿骨长均显著(P<0.05)低于公羊,公羊和母羊的4个骨指标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大腿骨重和小腿骨重更接近线性相关。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P<0.05)低于母羊;公羊的胴体肌肉水分含量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和母羊肌肉中的铅、铬、汞、砷元素含量均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母羊肌肉中的铬含量和汞含量显著(P<0.05)低于公羊。[结论] 杜蒙羊公羊的活体肉用性能和屠宰性能优于母羊,母羊的肉品质优于公羊。  相似文献   

9.
生长速度、背膘厚及肉品质等性状在猪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性状都受到MC4R基因的影响。MC4R基因的298位编码Asp的密码子GAU的G→A的变异构成了该基因的多态性,不同猪种的基因型频率都不一样。根据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原理,通过QTL定位分析该基因的效应指导猪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金华猪纯种(J)、杜洛克猪(D)及两者杂交种(JD)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进行了归纳比较。以人工哺育的15头金华猪仔猪和8头杂种仔猪(J♀×D♂)为供试猪,任其自由采食颗粒饲料,分别于10千克和90千克时屠宰。结果表明,背膘长Ⅱ各组平均值为:J57.6±2.9cm,JD61.1±3.2cm,杂交种略长,但从背膘厚三处的平均值看,背膘厚没有明显差异,J背膘厚为3.9±0.3cm,JD为3.8±0.6cm。然而眼肌面积和腿肉的比例以杂交种为优,J分别为11.7±1.1cm~2和26.4±1.4%,  相似文献   

11.
猪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来改良种猪和商品猪,形成新的品种(系),主要包括纯种(系)的选育提高,新品种(系)的育成,杂种优势的利用等,从而提高养猪业的产量和质量。多年来,猪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背膘厚,提高胴体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现在降低背膘厚此目标已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2.
《四川畜牧兽医》2019,(1):I0010-I0010
四川正原猪业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原种猪场(四川省猪育种中心)改制后成立的全新股份制企业,系西南地区现代化种猪生产基地,具有年产3.5万头种猪和商品猪的生产能力,公司资产4000万元,占地300余亩,基础母猪规模1500头,种猪实行流水式均衡生产,育种和生产数据采用电脑化管理,运用PCR基因诊断仪和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剔除种猪隐性氟烷基因,应用Re原al-time背膘眼肌测定仪等先进设备检测种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主要经济性能指标,以核心群开放式育种理论为指导,应用多性状动物育种模型(BLUP),采用NETPIG软件估算种猪育种值和综合指数,培育一流种猪。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9,(5)
通过测定定远猪屠宰胴体性状及肉品质,以期为定远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10月龄定远猪12头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定远猪平均体重达89.69 kg,背膘厚3.74 cm,屠宰率达76.29%,瘦肉率为48.47%,腿臀比为29.12%,肉色评分为3.33,大理石纹评分3.29,眼肌面积为26.09 cm2,失水率为20.94%,肌内脂肪含量为4.87%,拿破率为74.36%。宰后45 min pH为6.16,24 h时降为5.56。定远猪屠体平均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变异系数较大。综上表明,定远猪屠宰率较高,肉质好,但肌内脂肪含量及背膘厚变异系数较高,可在后期保种过程中适当进行选育,提高定远猪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白猪主要胴体性能间的相互关系,选择16头活重100 kg左右的大白猪进行屠宰测定,计算了大白猪的屠宰率、胴体斜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以及瘦肉率等7个主要胴体性能指标,且计算了其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分析了各胴体性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白猪的屠宰率为75.11%,胴体斜长为82.19 cm,背膘厚为2.36 cm,皮厚为0.32 cm,眼肌面积为59.08 cm2,后腿比例为31.69%,瘦肉率为67.05%;相关性分析表明,瘦肉率与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后腿比例呈极显著相关,背膘厚对整体的胴体性能有负效应;通过通径分析可知,后腿比例对瘦肉率的直接影响最大,背膘厚对瘦肉率的间接作用最强。该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具有优良的胴体性能,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后腿比例是影响瘦肉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四川正原猪业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原种猪场(四川省猪育种中心)改制后成立的全新股份制企业,系西南地区现代化种猪生产基地,具有年产3.5万头种猪和商品猪的生产能力,公司资产4000万元,占地300余亩,基础母猪规模1500头,种猪实行流水式均衡生产,育种和生产数据采用电脑化管理,运用PCR基因诊断仪和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剔除种猪隐性氟烷基因,应用R eal-time背膘眼肌测定仪等先进设备检测种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主要经济性能指标,以核心群开放式育种理论为指导,应用多性状动物育种模型(BLUP),采用NETPIG软件估算种猪育种值和综合指数,掊育一流种猪。在四川省种猪性能测定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和安格斯4个品种不同年龄阶段种公牛超声波活体测定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1)4个品种随着年龄的增加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均值均呈现递增趋势。品种间除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24月龄背膘厚、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18月龄及24月龄眼肌面积三组数据差异显著外(P0.05),品种间不同年龄种公牛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差异均不显著(P0.05)。(2)年龄对各品种种公牛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影响差异各异。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品种内各年龄阶段间背膘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品种内除12月龄与18月龄背膘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外,品种内其它年龄阶段组合均达到极显著(P0.01)或者显著(P0.05)水平。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品种内各年龄阶段间眼肌面积均差异不显著(P0.05)。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眼肌面积除夏洛来牛的眼肌面积在18月龄和24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品种内其它各年龄阶段间眼肌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水平。(3)年龄与种公牛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极显著相关(P0.01),背膘厚与眼肌面积不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21,(2)
背膘是猪背部皮下的一种层状脂肪组织,区别于腹腔的软脂肪组织,它是一种硬脂肪组织。猪背膘厚是衡量背部脂肪沉积情况的关键依据,也是评价生猪养殖和种猪选育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性介绍了猪背膘的生化组成、生理特性与功能、背膘厚测定方法以及背膘在养猪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胴体和瘦肉评估、体况评估、检验饲喂策略、检验育肥效果、指示母猪繁殖指标等方面,揭示了猪背膘对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旨在为养猪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提升养猪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性别和品种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本试验对莱芜猪及苏太猪血液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性状进行了测定。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了251头莱芜猪和248头苏太猪6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性别间仅莱芜阉公猪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品种间莱芜猪血液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高于苏太猪(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低于苏太猪(P0.01),其他两项血液生化指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莱芜猪和苏太猪的血糖以及部分血脂指标与脂肪沉积性状有显著相关性,在莱芜猪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胸部(6~7肋)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苏太猪中,血液葡萄糖、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肩部背膘厚、胸部背膘厚、腰部背膘厚、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糖化血清蛋白与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油三酯含量与肩部背膘厚、腰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我们推测:性别对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而品种间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猪背膘厚是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背膘厚度可直接反应胴体品质及瘦肉率的高低,所以在生产和育种中十分重视对膘薄性状的选择。但实践证明,既使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猪群,不同体重的猪背膘厚度是不同的。选育中,不同体重的猪就不好评定其胴体品质的优劣,从而给养猪生产和选育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将各头猪的体重校正到相同水准上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等技术检测牛生长激素基因P3位点(growth hormone,GH-P3)在中国西门塔尔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该位点与牛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胴体重和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基因型背膘厚极显著低于AB、BB基因型(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GH-P3位点对中国西门塔尔牛个体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及背膘厚等经济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及品系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