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0、100、200、300mg/kg水平丝兰皂甙,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试羊采食后的0、2、4、6、8h瘤胃内环境指标进行测定,各组在同一时间点pH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300mg/kg组较对照组4h和6h乙酸浓度下降15.1%和19.8%,丙酸浓度则提高22.7%和22.9%,差异显著(P〈0.05),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300mg/kg组对氨的抑制率分别为17.17%、29.84%和27.12%,200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8d后,测定试羊血液生化指标,各组均处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阉公牛,体外人工瘤胃试验按不同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分为6个组。分别是复合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和单一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人工瘤胃培养96h,测定产气量、瘤胃液PH值、干物质消失率、培养液中的NH3-N、TVFA产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用以确定人工瘤胃内添加纤维素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产气量上看,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产气量最大,96h时比对照组多产气23.7%(P〈0.05),产气量最小的是单一纤维素酶66.7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pH值看.96h除复合纤维素酶3组比对照组低0.2,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96h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干物质消失率比对照组高7.57%,其次是复合纤维素酶200mg/kg组比对照组高5.6%;NH3-N含量从0h~24h逐渐下降24h时最低,24h~96hNH3-N含量逐渐上升。12h~96h复合纤维素酶3组的NH3-N浓度在各组中均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0.92、2.74、3、6、4.3mg/100ml,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96h,复合纤维素酶3的乙酸和TVFA含量最大.比对照组高7.62和9.16mmol/L(p〈0.05)结论:复合纤维素酶效果优于单一纤维素酶,其中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镧离子对苜蓿种子萌发活力、吸水量和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700μg/ml的La(NO3)3处理的苜蓿种子吸水速率明显加快,膜的通透性增大,呼吸作用增强。其中,用500μg/ml La(NO3)3处理效果最佳,用1200~1500μg/ml La(NO3)3处理则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活力稳定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本实验以13.5~14.5d的ICR小鼠胚胎为实验材料,以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丝裂霉素C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的成纤维细胞接种密度对MEF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MEF活力比其他浓度(1μg/ml、5μg/ml、20μg/ml、30μg/ml)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MEF活力稳定;用10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2.5h,MEF活力比处理1.5h、3.5h、4.5h稳定;以2.5~35×10^5/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上,每孔200μl,MEF活力较接种密度为1.5×10^5/ml、4.5×10^5/ml、7.5×10^5/ml稳定。结论:用10μg/ml丝裂霉素C处理MEF 2.5h,2.5~3.5×10^5/m;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上,每孔200μl,以10%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能得到活力稳定高效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  相似文献   

5.
采用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酵母培养物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发酵底物精粗比为7:3,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为0、0.75g/L、1.5g/L、2.25g/L。结果表明,发酵各时间点,各处理组的pH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24h、36h、48h时,各处理组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2.25g/L处理组的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时间点,三个处理组的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而发酵24h、48h时,三个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h、48h时,1.50g/L处理组的乙丙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整个发酵期内,1.50g/L、2.25g/L处理组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酵母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瘤胃VFA浓度,降低乙酸/丙酸比例,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6.
莆田某鳗鱼场发生小瓜虫病并发败血症报告如下。1发病过程和特点该场于10月初(水温23℃)开始出现投饵率下降,少数鳗鱼死亡现象,约一周内死鳗数量迅速上升,期间曾用过含氯制剂消毒、亚甲基兰(3g/m3水)、高锰酸钾(2g/m3水)浸浴、水质净化剂处理等措施均无效;后死鳗数量上升至每池数百尾(一口池总鳗量约3万余尾),改用0.8%~1%的NaCl浸泡,当天死亡鳗鱼数量减至每池十余尾,次日再加入福尔马林(35ml/m3水)继续浸浴,48h后换水50%,次日再换水50%,大量换水后当天死亡量立即反弹至每池数百尾,第…  相似文献   

7.
海南霉素对人工瘤胃体外发酵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精料日粮日粮条件下(6:4),利用体外静态模拟发酵法,设计4个水平3个重复,通过分别添加0mg/L、50mg/L、100mg/L、150mg/L海南霉素于发酵瓶中,研究海南霉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恒温培养箱39℃培养72h,在设定的时间点测定pH值、产气量、氨氮含量、挥发性脂肪酸、中性洗涤纤维,发现在体外条件下海南霉素各处理组在0~24h内能减缓pH的下降,和对照组比差异都显著,但24h后却影响不大;产气方面,各时间点的海南霉素各处理组的产气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72h时间点上,50mg/L、100mg/L、150mg/L海南霉素组分别比对照纽减少产气25.1%、28.2%、20.9%,和对照组都差异极显著(P〈0.01);海南霉素能减少瘤胃液中氨氮含量,72h后,50mg/L、100mg/L与150mg/L处理组比对照组氨氮浓度分别减少31.9%、33.4%、28.7%,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可以改善瘤胃发酵类型,海南霉素各处理组能降低乙酸丙酸比例,差异显著(P〈0.05),而72h后各处理组能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量,但影响不大(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林可霉素在饲料中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林可霉素在配合饲料中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经浓缩、溶剂转换.制成试样溶液,再用藤黄微球菌作为检定茼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林可霉素在0.15-2.4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1)。配合饲料中3种添加浓度1.00μg/g、400μg/g、8.00μg/g的平均回收率为80.2%(n=9)。RSD分别为5.7%、4.2%、2.2%(n=3)。  相似文献   

9.
将20头安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TMR,试验Ⅰ~Ⅲ组饲喂TMR分别加150.0g/(头·d)复合脂肪酸、乳酸和复合脂肪酸+乳酸(1:1),探讨复合脂肪酸和乳酸对奶牛瘤胃CH4释放量、VFA和NH3-N浓度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MR加150.0g/(头·d)复合脂肪酸+2L酸(1:1),使奶牛瘤胃NH3-N和CH4释放量分别减少11.92%(P〈0.05)和21.35%(P〈0.01),FCM、乳脂率和乳糖含量分别提高3.28%、5.12%和3.62%,瘤胃VFA明显增加,能够有效抑制奶牛对空气的CH4污染.显著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D-LysAsnProTyr四肽对肉仔鸡免疫及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体重、发育及健康状况接近的300羽7日龄肉仔鸡随机等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重复,每重复20羽。试鸡用D-LysAsnProTyr四肽+3头份新城疫Ⅳ系疫苗生理盐水混合液滴鼻,剂量为50μl/只,D-LysAsnProTyr四肽水平为:0μg/只(对照组),15μg/只,20μg/只,25μg/只,30μg/只。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及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计算全期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结果表明,D-LysAsnProTyr四肽在20~25μg/只鸡剂量对ND抗体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不改变抗体变化规律;显著提高肉仔鸡血液中淋巴细胞阳性百分率,10~42日龄20μg/只和25μg/只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3~9.47个百分点和2.36~9.22个百分点,淋巴细胞阳性百分率的增减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一致,说明适宜剂量D-LysAsnProTyr四肽可以显著提高肉仔鸡对ND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0μg/只、25μg/只组试期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15μg/只、30μg/只组(P〈0.05)。与20μg/只、25μg/只组相比,对照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有降低趋势(P〉0.05)。各处理组对肉仔鸡日均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