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面临的困难,并提出村民自治制度优化的路径选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村民自治提供行动依据;逐步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村民自治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建设,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乡镇政府还权于民,真正实现基层民主;淡化宗族意识,深化民主观念。  相似文献   

2.
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权利为主要内容。保障村民的四大民主权利,必须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部、外部两个管道入手:在内部,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提升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外部,加强地方政府对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监管和服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普及、规范,促进了村级民主的发展,是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但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处理中、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关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于现阶段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总结,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提高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推进,村级政治结构发生嬗变,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的权力博弈也随之而来,成为乡村治理的核心难题之一。村支书的决策和领导核心地位受到了村主任的挑战,二者的合法性权力来源不同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按民主原则对其进行制度安排,整合村级党政关系,提高村民的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意识,进而培育出现代民主理念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行的一项重要村级社区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笔者在深入山东省7个县(市、区)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状况从村民自治组织及相关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农民对"村官"的评价和选择标准、"四个民主"、"村两委"关系、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以及农民对该制度执行前景的预期等九个方面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村民自治实际情况的几点认识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村民自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中国现阶段农村治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当代中国农村重要的基层民主形式。当前全国大部分乡村自治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主要是:农村二元权力结构不协调;乡镇政府"指导"界限不明确,村委会服务"对象"出现偏离;乡村宗族势力过于严重;村民选举中"贿选"、"暗箱操作"现象日益兴盛;农村人才流失现象突出;"四个民主"发展不平衡。要推动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应当采取如下对策:进一步完善我国基层民主法治体制,尤其是监督机制立法;切实推进大学生"村官"制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理顺干群关系;协调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建立切实可行的村民代表会议;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7.
龙禹  颜勇 《广东农业科学》2009,(12):351-354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推行20多年来,在发展基层民主、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现实中侵犯村民自治权利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司法救济措施还很不完善.首先分析了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表现以及目前司法救济的不足之处,并在借鉴国外村庄自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权司法救济途径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村民自治中,部分村民对政治的冷漠是个大问题,危害性非常大.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政治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消除产生政治冷漠症的人为因素;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村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民政治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度及相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障性环节,但目前民主监督是"四个民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开好村民会议、培养村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强化村民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1.
《农村发展论丛》2000,(11):22-22
为了保证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村民自治的整体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江西省民政厅最近向各地(市)民政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完成换届选举的同时普遍推选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并尽快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及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帅 《山东农业》2003,(9):15-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包括基层民主建设。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他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因此,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主要方面,也是广大村民实现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 村民自治制度,指村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黑恶势力对农村社会的负面影响(一)干扰村民自治,破坏基层民主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采取村民自治的民主政治。在各个方面村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一些农村宗派家族势力庞大。与当地黑恶势力相互勾结,通过威逼利诱“强行”进入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被严重扭曲。农民的意愿很难得以实现,主人翁意识也未能得以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因此长期得不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基本形式,绥化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村民自治建设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选举力度不强、不规范,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缺失等多重困难。在逐步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需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民素质、自治意识,借鉴其它地区成型经验等方式来破解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新时期乡村治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从现实来看,相当一部分村庄距离制度设计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河西村村级治理的实践表明,要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制度所设计的村级民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逐步创造条件,尤其在实践中注意妥善处理宗族势力和家族意识在村治中的影响、乡村关系、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在中国基层民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渐趋成熟。它对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调动村民的参政热情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从村民自治的表现形式、村民自治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完善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等问题来探讨村民自治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家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63-9866
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中村规民约的地位,指出作为村规民约发展的高级形态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一道构成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总章程,是村庄的“小宪法”,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中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村民自治章程的功能,研究表明,国家权力上浮、法律缺位、优秀传统资源的积淀以及村规民约内含民主契约精神必定催生村规民约的发展、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民主管理就是指村民依照一定的法规制度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它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就村内事务发表意见直接参与管理;二是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或者村民自治章程,让村民和村干部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必然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现状的分析,指出村民自治发展所遇到的双重制约,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完善村民会议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及完善村民会议制度的相应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建设。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以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对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民主选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村民自治能否真正实现。笔者就目前农村民主选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