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紫花苜蓿、扁蓿豆和黄花苜蓿有较广遗传基础,胡卢巴种质材料相对于紫花苜蓿种质材料与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更近。苜蓿属和胡卢巴属亲缘关系研究有利于对一些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进行分类,但在对中间过渡类型分类时应找一个合适的"度",以鉴定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属于胡卢巴属还是苜蓿属。[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一些植物材料中间过渡类型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地区(北疆)苜蓿属植物秋眠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为对照,对新疆北部地区(北疆)28份四倍体苜蓿属植物种群即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多变苜蓿(M.varia)的秋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和国内紫花苜蓿种群相对秋眠性等级值水平为1~3级,其中野生种群表现为极秋眠性(1级),反映了中国苜蓿种质资源蕴藏着较强的抗寒性种质.针对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研究现状和国际研究趋势,提出了加强秋眠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苜蓿属和草木樨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提高两属植物远缘杂交的可预见性.[方法]以苜蓿属(Medicago)3个种和草木樨属(Melilotus)2个种共20份种质资源为材料,用过氧化物酶电泳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苜蓿属材料间、草木樨属材料间、苜蓿属和草木樨属材料间的酶带相似率分别介于30.00; ~83.33;、33.33;~100.00;和0; ~ 44.44;,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417~ 0.917、0.667~1.000和0.083 ~0.667.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0.402处可聚为2类,草木樨属材料为一类,苜蓿属材料为一类.与草木樨属相比,苜蓿属材料在主成分分析图中的位置相对分散,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结论]部分远缘种质资源的酶带相似程度较高,亲缘关系较近,杂交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盐胁迫下20份苜蓿品种的苗期耐盐性,为耐盐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0(CK)、0.4%、0.6%、0.8%、1.0%、1.2%Na Cl溶液分别对20份苜蓿种质材料苗期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盐胁迫处理下,20份苜蓿的耐盐性大致分为3类:即强耐盐性苜蓿有紫花苜蓿(澳大利亚引进品种);中耐盐性苜蓿有伊犁苜蓿、苜蓿王、北疆紫花苜蓿、甘农3号苜蓿、布尔津苜蓿、新牧一号苜蓿、阿尔泰杂花苜蓿、阿尔泰黄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奇台苜蓿、阜康苜蓿、巴州苜蓿和沙湾苜蓿;弱耐盐性苜蓿有甘肃润布勒苜蓿、三得利苜蓿、南疆苜蓿,多变苜蓿和敖汉苜蓿。[结论]建议在新疆干旱区种植推广牧草时选择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南疆地区引进及本地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地区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3份引进苜蓿品种、新疆大叶和拜城野生紫花苜蓿为材料,用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酯酶电泳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同工酶在43份苜蓿材料中共检测到38条稳定酶带,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酯酶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1.67;、66.67;、66.67;和75.00;.材料间的相似系数0.579~0.974,平均为0.798.43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725处可聚为3类,拜城野生紫花苜蓿和河西紫花苜蓿分别被单独聚为类.捷克、拜城野生紫花苜蓿、河西、赛特、格林、渭南、秘鲁与大部分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43份苜蓿材料具有一定水平的遗传差异,部分材料具有遗传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黄花苜蓿种质的优良特性与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苜蓿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优良牧草,具有许多紫花苜蓿不具备的优良特性,是苜蓿抗性育种的重要基因库.本文介绍了黄花苜蓿种质资源的分布和抗寒、抗旱、耐盐、耐牧等优良特性,并对其饲用价值、遗传育种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了评述,为筛选苜蓿抗性育种的优异种质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3种苜蓿不同部位皂苷含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琅  宋晓峰  龚祝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6-15567
[目的]研究3种苜蓿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江苏地区苜蓿属3种植物紫花苜蓿(包括5种栽培品种)、天蓝苜蓿和南苜蓿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紫花苜蓿根中皂苷含量(1.39%)明显高于其他2种苜蓿根中皂苷含量;天蓝苜蓿和南苜蓿茎中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RSD=2.4%),略低于紫花苜蓿茎中皂苷含量(0.583%);天蓝苜蓿叶中皂苷含量最低(0.623%)。综合3种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根中皂苷的平均含量达到1.335%,明显大于茎(0.596%)和叶(0.655%)中皂苷含量。[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苜蓿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永莲  杨秀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14-6215
[目的]从DNA水平揭示整个榕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规律。[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粤西地区常见榕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榕属植物多态性占72.93%,显示出榕属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RAPD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鉴定榕属植物品种,揭示榕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遗传背景,为榕属植物的栽培育种及资源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苜蓿属的植物约有十几个种,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兰苜蓿、南苜蓿等。除紫花苜蓿无野生分布、为从国外传入外,其它种类的苜蓿在我国均有野生分布。紫花苜蓿是苜蓿属中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饲用价值最高的一种牧草。因此,通常所说的苜蓿多指紫花苜蓿。北方寒地种植苜蓿有很多优点,首先能给够提高肥力和改良土壤。苜蓿是种固氮作物,种植苜蓿可在土壤中积累氮素每公顷60~105千克。种过3~4年苜蓿后,土壤中可以留下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肃枸杞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方法]提取甘肃省内分布的枸杞属植物的基因组DNA,用RAPD方法检测其DNA多态性,并用UPGMA聚类法对其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从80条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28条适用于枸杞属植物RAPD分析的引物。在6份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了171条带,其中11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的比例为69.0%;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39~0.70之间,平均值为0.59。[结论]聚类分析显示6份甘肃枸杞属种质材料中宁夏枸杞、北方枸杞和截萼枸杞亲缘较近,中国枸杞和新疆枸杞亲缘较近,黑果枸杞与其他种质间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1.
几个紫花苜蓿亚(变)种花粉和胚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紫花苜蓿的育性特征与种子产量紧密相关,研究紫花苜蓿不同亚(变)种的育性遗传变异可为紫花苜蓿育性基因定位和种子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07-2008年,利用TTC染色法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3个紫花苜蓿亚种,包括黄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subsp. falcata)、紫花苜蓿(M. sativa subsp. sativa)和蓝花苜蓿(M. sativa subsp. caerulea),以及1个紫花苜蓿变种杂花苜蓿(M. sativa var. media)共计9个品种的花粉活力、胚珠数和结实率进行了观察,并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花粉活力与胚珠数的遗传变异以及与结实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花粉活力和胚珠数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花粉活力和胚珠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紫花苜蓿(匈牙利)花粉活力和胚珠数最高,达85.48%和13个/小花;(2)自交结荚率与花粉活力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而人工授粉结荚率与胚珠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3)在自交与人工授粉条件下,苜蓿品种结实率呈现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趋势,而自然授粉条件下则呈现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表明苜蓿属植物授粉方式与结实率紧密相关,且自交结实率<人工授粉结实率<自然授粉结实率。【结论】紫花苜蓿亚(变)种花粉活力和胚珠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分别在自交和人工授粉方式下与苜蓿的结实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叶片在诱导愈伤组织阶段、愈伤组织分化阶段对卡那霉素的敏感程度。[方法]确定卡那霉素对紫花苜蓿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并在形成愈伤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卡那霉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对紫花苜蓿叶片诱导愈伤与分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卡那霉素对愈伤组织分化阶段的敏感程度比诱导愈伤阶段高;分化阶段选择压力要控制在25 mg/L以下;延迟加入卡那霉素或在分化阶段降低卡那霉素浓度是对筛选转化苗的可取办法。[结论]该研究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紫花苜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魏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28-2830
[目的]探讨种植紫花苜蓿对高寒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后其土壤中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等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而土壤全磷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弱。在青海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2年后,土壤耕作层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分别增加17.70%1、4.45%、13.53%,而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分别下降1.63%、9.03%和12.67%。[结论]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改善土壤氮素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应增施磷钾肥以充分发挥其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对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解决受污染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过筛的底泥(以风干土计)混和均匀后装入长方形PVC箱(0.6m×0.5m×0.4m),底部设有渗流通气孔;将箱中底泥用去离子水调至30%~60%持水率(WHC)。2010年4月播入紫花苜蓿种子,生长7d后间苗,每隔30d采集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监测底泥重金属含量、细菌及酶的活性。10月收获植物并测定植物根、茎、叶部分的重金属吸收情况。[结果]紫花苜蓿的同一部位对不同的重金属积累量不同,且同一重金属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积累量也不同。紫花苜蓿对Zn的总积累量最大,且主要积累在根部;Ni、Cr、Cu和Pb也主要积累在根部;Mn在紫花苜蓿叶片中的积累最多,占植物中总积累量的42.47%;各种重金属在茎内的积累量均较低。紫花苜蓿对Ni、Cu、Pb和Cr的降解效果比较好,延长种植作物的种植时间或增加作物的播种次数有利于重金属的降解;紫花苜蓿对Mn的降解效果不明显。种植紫花苜蓿后,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也有所提高。[结论]紫花苜蓿对Zn、Ni、Cr、Cu和Pb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用于解决受污染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吴卿  高亚洁  李东梅  赵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76-17378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解决受污染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过筛的底泥(以风干土计)混和均匀后装入长方形PVC箱(0.6m×0.5m×0.4m),底部设有渗流通气孔;将箱中底泥用去离子水调至30%~60%持水率(WHC)。2010年4月播入紫花苜蓿种子,生长7d后间苗,每隔30d采集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监测底泥重金属含量、细菌及酶的活性。10月收获植物并测定植物根、茎、叶部分的重金属吸收情况。[结果]紫花苜蓿的同一部位对不同的重金属积累量不同,且同一重金属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积累量也不同。紫花苜蓿对Zn的总积累量最大,且主要积累在根部;Ni、Cr、Cu和Pb也主要积累在根部;Mn在紫花苜蓿叶片中的积累最多,占植物中总积累量的42.47%;各种重金属在茎内的积累量均较低。紫花苜蓿对Ni、Cu、Pb和Cr的降解效果比较好,延长种植作物的种植时间或增加作物的播种次数有利于重金属的降解;紫花苜蓿对Mn的降解效果不明显。种植紫花苜蓿后,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也有所提高。[结论]紫花苜蓿对Zn、Ni、Cr、Cu、Pb和Mn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用于解决受污染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在湛江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在湛江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方法]在湛江地区对引进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栽培及品比试验,即从发芽率、物候期、越夏率、产量、干鲜比和茎叶比等方面进行品比分析。[结果]发芽率在86%-95%;越夏率在56.0%-73.3%,三得利的越夏率最高;鲜干比在22.36%-25.64%,其中富特的鲜干比最大;茎叶比在64.43%-67.38%,最大的是富特,产草量以富特的最高。[结论]品种富特和三得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湛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畅喜云  杨国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55-4857
[目的]从紫花苜蓿中提取叶黄素。[方法]以"青大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取有机溶剂蒸馏萃取法,通过设置单因素提取剂(配比)、提取温度、料液比来考察对叶黄素提取工艺的影响。同时通过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青大一号"紫花苜蓿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提取叶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取乙醇和丙酮为混合提取剂,体积比2:1,料液比1.2∶50,提取温度55℃,此条件下提取叶黄素的含量为1.453 mg/L。[结论]从紫花苜蓿中提取叶黄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研究柠条和苜蓿混合制粒最佳成型性的条件。[方法]通过确定适宜的柠条与苜蓿混合制粒的水分、粒度和原料配比,研.究柠条和苜蓿混合制粒的成型性。[结果]结果表明,柠条与苜蓿混合制粒的最佳方案为:原料配比柠条:苜蓿45:55,水分23%~24%,粒度5mm[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混合草颗粒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紫花苜蓿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以组培苗茎尖为材料建立了紫花苜蓿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显示:紫花苜蓿茎尖分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l.5mg·L-1+NAA0.1mg·L-1平均增殖系数为6.25;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IBA0.05mg·L-1,平均侧根数为28.5条,生根率达到93.5%。该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紫花苜蓿遗传转化后转基因植株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