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杂双2号的最佳栽培密度。[方法]设计4个不同栽培密度(12.0万、19.5万、27.0万、34.5万株/hm2),进行杂双2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以密度1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3 939.15 kg/hm2,较其他密度处理增产均达0.01极显著水平,且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个体和群体发育协调。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总角果数,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随密度的增大,株高逐渐降低。[结论]19.5万株/hm2是杂双2号最适宜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2.
玉米间作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研究玉米与辣椒间作密度、剪叶剪枝及微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辣椒密度>微肥>剪枝剪叶>玉米密度;辣椒产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对辣椒素含量的影响程度为:玉米密度>剪叶剪枝>微肥>辣椒密度;辣椒素含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8(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不剪枝剪叶,施浓度0.2%硼酸溶液)和处理6;对辣椒Vc含量的影响程度为:微肥>玉米密度>剪叶剪枝>辣椒密度;辣椒Vc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2(种植玉米1.99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辣椒剪枝,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7(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2.580万墩/hm2,玉米剪叶1/2,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和处理6;辣椒干物质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结论]综合来看,以处理6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A(6万株/hm2)、B(7.5万株/hm2)、C(9万株/hm2)、D(10.5万株/hm2)、E(12万株/hm2)5个移栽密度处理,以A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单株油菜苗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油菜主茎绿叶数、根茎粗、根系体积、单株干物质积累、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相对减少;株高、有效分枝高、千粒重则相对增加;主花序长度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表现为C>D>E>A>B,其中处理C产量最高,为2 409.5kg/hm2,较对照(2 156.7kg/hm2)增产11.72%;D处理次之,为2 407.9kg/hm2,较对照增产11.65%,C、D处理较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淮地区稻油二熟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方法]通过选择油菜种植品种,调控播种密度、运筹肥料等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直播,选择分枝数少的品种便于油菜机械收割;相同施肥条件下,棉油11号15.0万棵/hm2处理比24.0万棵/hm2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多38.96%,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时,理论产量比15.0万棵/hm2处理高81.41%,实际产量高47.44%。在油菜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对油菜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有影响,以施氮量21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达3 671.70 kg/hm2。[结论]适当调控油菜直播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油菜生长,适当密植能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便于油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在静宁县灵芝乡尹岔村干旱半干旱地进行的双低油菜华协 1号膜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栽培密度由 2 2 .5万株 / hm2增加到 37.5万株 / hm2 ,油菜的一级分枝数、有效角果数、主花序角数、角粒数则逐渐降低 ,油菜单株生产力呈下降趋势 ;以栽培密度 30万株 / hm2 折合产量最高 ,为 2 74 1.7kg/ hm2 ,其次栽培密度 30万株 / hm2的折合产量为 2 6 12 .5 kg/ hm2 ,但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守华  刘葛山  赵祥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55-4255,4257
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16.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2 725.42 kg/hm2,栽培密度为16.5万1、3.5万株/hm2的处理都比10.5万、19.5万株/hm2的处理增产显著;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然后才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不同栽培密度影响了植株形态长相的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分枝部位逐渐增高,一次分枝数减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占总角果数比例显著提高。可见,合理密植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洪  蔡军 《农技服务》2010,27(8):990-990,1049
在相同施肥量的基础上,进行了双株3万穴(6万株)/hm2、双株4.5万穴(9万株)/hm2、双株5.25万穴(10.5万株)/hm2、单株7.5万株/hm2这4种不同栽培密度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栽培条件下,移栽双株(穴)随栽植密度的增大而产量相应增加,以单株7.5万株/hm2常规栽植的油菜产量最高,为2 463.67 kg/hm2,双株5.25万穴(10.5万株)/hm2的油菜产量2 318.34 kg/hm2。双株5.25万穴(10.5万株)/hm2与生产上大面积常规单株栽植7.5万株/hm2产量相近。  相似文献   

8.
耿基玉  黄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76-8176,8186
[目的]为了寻求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方法]对两系杂交组合两优6326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2个试验,密度试验设5个处理,施肥水平试验设4个处理。[结果]从实际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12.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折合9865.95kg/hm2;30.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折合9332.1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折合10293.45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折合9454.35kg/hm2。从理论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2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3531.5kg/hm2,12.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为9865.95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为12412.50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为9855.00kg/hm2。[结论]综合实际产量、理论产量等方面因素,提出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22.5万株/hm2;基肥施尿素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分蘖肥施尿素180kg/hm2,氯化钾120kg/hm2;穗肥施尿素45kg/hm2,氯化钾30kg/hm2。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油菜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垄作摆栽油菜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植株农艺性状、冠层结构、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0.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 196.9 kg/hm2。经统计分析,籽粒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可求出最适密度为10.17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为9.50万~10.84万株/hm2。在适宜密度条件下,油菜单株生长量适中,结角层结构合理,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群体角果数虽略少于密度为12万株/hm2的处理但显著高于7.5万株/hm2和9万株/hm2的处理,而千粒重、群体总粒数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其他3个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有机油菜生产的肥料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解决有机油菜栽培中的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利用有机种植采用的农福旺有机肥,对有机油菜施肥量和密度的最优栽培模式进行探索。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肥量与密度对有机油菜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有机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单株有效角果在高肥高密时出现最高,荚粒数在高肥低密下粒数最高;同一种植密度下,单株有效角果和荚粒数有所增加,但各处理间均不明显。施肥量3000~5250 kg/hm2对有机油菜产量的影响无差异,有机油菜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产量差异显著,两者之间互作无效应。综合各方面因素,以施有机肥3750 kg/hm2,种植密度30万株/hm2为有机油菜适宜施用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洛单24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群体生理指标进行研究,为提高其单产和总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4次重复。[结果]在6.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具有"前快、中稳、后衰慢"的特点,且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后期干物重增长最为迅速;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单248在豫西获得理论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64 306.3株/hm2。[结论]洛单248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为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播稻(Oryza sativa L.)播种密度对产量结构及植株茎秆性状的影响,探讨直播稻高产稳产适宜的播种密度。[方法]以中熟中粳连粳7号作为试验品种,按基本苗的不同,设5种密度水平,分别是90万1、20万、150万、180万、210万株/h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种植密度对有效穗的调控作用较小,每穗总粒数、颖花结实率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基本苗105万株/hm2左右时较适宜。基本苗90万株/hm2处理,植株茎秆第1、2节间长度最短,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小,第3、4、5节间长度最长,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大,茎秆重量、粗度及单位长度重量均最大,茎秆单位长度重量承担的稻穗重较小,茎秆抗倒伏力最强。[结论]从高产稳产两方面考虑,直播稻连粳7号基本苗90万~105万株/hm2最佳。  相似文献   

13.
伍壮生  廖道龙  肖日新  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7-13318,13327
[目的]探索海南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分别就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期有所提前,生育期和全生育期则相应缩短。播种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11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35.16 kg,折合产量为19 330.20 kg/hm2,商品薯率为92.75%。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最好,小区平均产量20.53 kg,折合产量23 108.10 kg/hm2,商品薯率为97.08%。栽培方式以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最佳,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苗齐苗壮,小区平均产量20.31 kg,折合产量为22 333.50 kg/hm2,商品薯率达到94.43%。[结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合海南冬季种植,其最佳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分别为11月14日、7.5万株/hm2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郑杂棉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2.25万、2.70万、3.15万、3.60万、4.05万、4.50万株/hm2.[结果]在种植密度<3.60万株/hm2时,佚前桃、伏桃、总桃数、子棉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而马克隆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绒长和比强度变化不大.[结论]从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优势及提高纤维品质考虑,在中上等水肥地,种植密度为3.60万株/hm2时郑杂棉4号可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该研究可为挖掘郑杂棉4号的增产潜力和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冀南地区麦套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中早熟抗虫杂交棉邯杂9号为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示范点研究了种植密度(3.75万、4.50万、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在5.25万株/hm~2处理时,籽棉产量达到最高(4 693.4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在4.50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1 942.6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相当。在3.75万~5.25万株/hm~2处理时,铃重变化不大,但显著高于6.00万、6.75万株/hm~2处理。[结论]在维持较高铃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群体铃数,从而实现麦套棉高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薏农种植密度2.780万穴/hm2为对照,并采用4个不同密度,即2.085、2.780、3.126和4.169万穴/hm2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30 cm×80 cm,即4.169万穴/hm2为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37.36%;其次是窝行距60 cm×80 cm,即2.085万穴/hm2,产量比对照增产16.45%。[结论]试验考察了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道  李胜群  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22-892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播期和移栽密度2个因素。其中,播期设5个水平(5月5、15、25日,6月4、14日),移栽密度设3个水平(22.20万、27.75万、33.30万穴/hm^2),共15个处理。[结果]播期越早全生育期越长,播期越迟全生育期越短;相同播期不同移栽密度生育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基本一致。皖稻68的产量以播期5月15日,移栽密度27.75万、33.30万穴/hm^2时最高。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结论]为皖稻68的在安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31-8932,8935
[目的]为发挥菏豆19号大豆品种的高产潜力,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开展菏豆19号播期及种植密度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19、30日和6月10、20、30日;种植密度分别为12.00万、17.25万、22.50万、27.75万、33.00万株/hm2.[结果]不同播期对菏豆19号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结荚高度逐渐降低.不同种植密度对菏豆19号百粒重的影响较小,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结荚高度逐渐增加,而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逐渐降低.5月19日播种且种植密度为12.00万株/hm2时菏豆19号产量最高,随着播期逐渐推后产量逐渐降低.[结论]要想菏豆19号夺高产应遵循“早播宜稀、晚播宜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申卓  朱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87-7688,771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3种不同类型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的产量,从而确定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小区行长8.0 m8,行区,行宽0.6 m3,次重复。A因素品种为主区,A1:连玉16(平展型品种)、A2:丹玉39(过渡性品种)、A3:郑单958(紧凑型品种)。B因素密度为副区,B1:3.298 4万株/hm2、每行种植16棵,B2:3.898 0万株/hm2、每行种植19棵,B3:4.797 7万株/hm2、每行种植24棵,B4:5.697 2万株/hm2、每行种植28棵,B5:6.746 7万株/hm2、每行种植33棵,B6:7.496 3万株/hm2、每行种植37棵。试验测产收中间4行3,次重复全部收回,统一脱粒。[结果]产量在品种间、密度间和年份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品种×密度互作亦达到显著水平,而品种×年份互作和密度×年份互作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中高密度下的产量水平较高,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结论]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连玉16为4.797 7万株/hm2左右,丹玉39和郑单958均为5.697 2万~6.746 7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李宁  常海滨  黄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86-87,107
[目的]了解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及收获次数,研究其对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饲用油菜分次收割时,施肥水平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饲用油菜一次性收割时,种植密度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一次性收割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普遍明显高于分次收割产量。[结论]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适当调整饲用油菜种植收获方式,饲用油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